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塔城地区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稻田里没有鸟害,如果不扎稻草人,不喷洒农药,鸟雀也不会上门。

    B. 为了防止学生因违反交通法规而不发生意外,我们在师生中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C. 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到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

    D. 晚饭后,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着茶杯里的雾气袅袅升起。

     

  •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其所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为南朝齐梁陶弘景,该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台上,观众们屏息敛声,生怕一眨眼就错过最精彩的瞬间。

    B.汽车飞跃黄河,真是二个惊心动魄的壮举,让我们非常惊讶。

    C.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D.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

  •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退(kuì) 气(xiè) 红(fēi)  发(fēn)

    B. 名(nì) 畸形(jī) 裁(zhòng) 由(zhōng)

    C. 悄然(qiāo) 不(xùn)  刻(juān)  锐不可(dǎng)

    D. 翘首(qiào) 熟(xián) 责(jié) 深痛疾(wù)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词阅读

    黄鹤楼

    (唐)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句中有两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及作用有何不同。

    2细读全诗,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颈联呈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3)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4)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到庭中的奇树“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诗人自然想到攀枝折花以寄托思念;王维奉命奔赴边塞,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飘零之感;崔颢登上黄鹤楼,远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景,勾起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吴均在富春江上任意飘荡,纵情山水,不禁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的慨叹!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1)根据材料答题

    材料一: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胡愈之

    材料二: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材料中的“他”是指     (国家)作家。“他”写成的这本书的名字是 ,曾用名是  

    (2)他在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书中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3)阅读材料答题

    有一天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根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飞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有一次我同彭德怀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是八月底。我把棉袄藏紧。在演出中迹,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批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①选文写了有关彭德怀的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②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彭德怀的性格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诗言志,歌咏言。”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三天联播,用流行音乐传唱经典诗词,为观众带来16首动人的经典之声。节目由撒贝宁担当主持人,康震、王黎光、曾宝仪、庾澄庆组成鉴赏团,共同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近百位经典传唱人用流行传唱经典。节目中,88岁钢琴家巫漪丽深情演奏《梁祝》、贵州山区孩子天籁之声演唱《苔》、谭维维演唱的《墨梅》都因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刷爆了朋友圈。《传承中国》《一路书香》等文化类节目,也引发关注,成为2018年文化节目的新模式。

    《经典咏流传》每期节目会呈现6首左右由诗词改编的歌曲,每首作品由主持人撒贝宁先吟诗词原篇,再邀歌手现场演绎,接着分享创作过程和内容感触。这档节目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和诗以歌”,一首诗、一支曲、一个人,每个经典传唱人加入了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就像用自身经历与感悟填上血肉,再加上经典的骨,经典更立体。

    节目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鉴赏时刻”,由康震、王黎光、庾澄庆、曾宝仪四位“经典鉴赏人”从文学、音乐、情感等多个角度深度剖析,其中还会穿插邀请和作品本身关系匪浅的特别人物。整个过程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由古到今,节目带着我们进入广域时空去感悟诗乐之美,仰慕之意、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材料二:

    相比《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同类型节目,《经典咏流传》在立意和形式上都有显著提高,这是古典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进步。

    著名作家梁晓声表示:“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更贴切,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对全国的电视台文化节目都是一个示范。让我们的孩子们既唱了歌,同时又熟悉了古典诗词,这个意义非常大,这样的节目才是适合走出去的节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感触颇深,“身为《经典咏流传》鉴赏团成员之一,我发现现场观众全都沉浸在诗词音乐的强大感染中。他们随着歌手的欢乐而欢乐,随着歌声的惆怅而惆怅,也随着非常富有文化意蕴的歌词而心有触动。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也许承载的是辉煌,也许承载的是失落,但是跨越千百年之后到现在,无论辉煌还是失落,它们共同成为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骄傲。《经典咏流传》的厚重在于,曲终之时情不了、意不散、神不灭,它们所延绵的精神和风骨,和今天的我们紧密握手,浸润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材料三:

    孤独了300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对生命的礼赞也让网友感动。网友评论称“平凡而卓越才是生活的根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人,就和潮湿角落的青苔一样,那么不起眼,但是被显微镜放大以后,你会发现苔也会和一朵花一样,很美,也会如牡丹一样开放,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散发着自己的光芒。非凡的牡丹毕竟只是少数,它们在变成牡丹之前,也一样追求着平凡与卓越,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本真。”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在看完节目后在朋友圈分享感受,称“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最伟大。”

    材料四: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众多伟大的诗人光照千古,素质教育对青少年古诗词阅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英语霸权对母语教学的影响下,青少年中出现了功利性阅读的现象,对古诗词敬而远之。

    【1】请你根据材料一,解释《经典咏流传》节目名称的含义。

    【2】如何破解材料四中提出的问题,你从《经典咏流传》节目的爆红中得到哪些启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