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游离于生活之外,写点______、无关宏旨的东西,搞点______的文字游戏,这也是时下文学在远离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非虚构文学,一定要______,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发挥这一文体的独特优势。非虚构文学家要尽可能掌握第一手材料,以写出______、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但要写出好的作品来,还需要发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
A.不痛不痒 无病呻吟 振聋发聩 紧贴生活
B.不痛不痒 无病呻吟 紧贴生活 振聋发聩
C.紧贴生活 振聋发聩 不痛不痒 无病呻吟
D.振聋发聩 紧贴生活 不痛不痒 无病呻吟
2、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①到了北雁南飞的时候,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②接着,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③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④气温渐渐升高,骄阳似火,植物开始孕育果实了。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是( )
个园北大门外盐阜路的内河风光带,景色迷人。 。
①登上停泊在御码头的龙舟画舫
②这里还是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
③当年乾隆皇帝三下扬州,曾以天宁寺的西苑作为行宫
④沿河漫步西行千余米,清代八大刹之一的天宁寺就在这里
⑤可以领略“两堤花柳皆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十里瘦西湖风光
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⑤①③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漩涡(xuán) 两栖(qī) 缭绕(liáo) 怒不可遏(è)
B.趋势(qū) 撺掇(chuān) 羁绊(bàn) 接踵而至(zhǒng)
C.指摘(zhāi) 敦实(dūn) 棱角(líng) 草长莺飞(yīng)
D.矗立(chù) 迁徙(xǐ) 卑劣(liè) 强词夺理(qiáng)
5、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连用“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开篇即宏阔大气,画面感强,意象鲜明,意蕴朦胧,想象奇特,境界浪漫。
B.“殷勤问我归何处”,天语问“归”,殷勤殷切,随后词人嗟叹,却道诗文何用,语藏艰辛苦闷,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意脉承接连贯。
C.“九万里风鹏正举”用了《孟子》寓言中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典故,词人想象自己乘着大鹏飞到三山,以大鹏翱翔表露雄阔胸襟。
D.这首词以豪迈清空的意境,雄健矫拔的笔力,刻画了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梁启超曾评论说“此绝似苏辛派”,指出了此词豪放的特色。
【2】在这首词中,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6、默写古诗文名句。
(1)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5)古代文人墨客坚守心中风景,让读者从诗句中得到涵养的提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出了苏轼在孤独伤感中依然有着高洁的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表达陆游即便怀才不遇,依然高洁孤傲。
7、根据《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方法 | 目录(有删节) | 阅读任务 |
检索目录 |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在长沙的日子 通过红色大门 苏维埃运动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遭白匪追逐 同红色农民谈话 造反者 “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三章 在保安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苏维埃掌权人物 “真正的”红军 论抗日战争 红军战士的生活 | (1)小芳想了解毛泽东其人,根据目录,你会推荐她重点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哪几章? (2)结合目录和阅读体验,说说《红星照耀中国》是怎样做到用事实说话的。 |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岩井俊二导演的电影《你好,之华》里有句台词:“愿你活成最好的样子。”
②女主角的故事其实在追问:那些学生时代令人难忘的“女神”,后来有没有活成“最好的样子”?
③其实未必。甚至有可能青春期就已经是她们的人生巅峰期。像《红楼梦》大观园中美丽又脆弱的姐姐妹妹们,后来经历的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④这个过程,恰如村上春树所说:“不管是樱、萤或枫,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它的美丽。……人们亲眼看到鲜艳的色彩在眼前凋零,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当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反而能找到安心感。
⑤这正是日式审美中所谓的“物哀”。一阵清风吹过,花瓣无声飘落,面对这种悲哀即便内心已汹涌如海,表面也只是云淡风轻,将之化成一种对命运的接受乃至品味,哪怕是面对生离死别。
⑥关于离别、失败等生命不可承受之绝望,物哀式的审美提供了一个视角:化悲痛为力量,就是将自己充分地沉浸到人间烟火中去。同样受伤,“吃货”更容易恢复元气。苏轼被贬到“天涯海角”,惊叹于生蚝“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很快忘了自己身陷绝地之苦、政治生命面临终结之痛,并一本正经地修书给儿子,让他千万不要公开生蚝的秘密真可谓“垂死病中惊坐起,吃喝玩乐又一年”。
⑦除了美食,琐事为何能够治愈我们?当非常投入地准备一份早餐或打扫一间院子,体会每个动作和细节,把个中感受无限拉长,就像把视频以四分之一的速度播放的时候,给人的感受就完全变了——电影镜头里,伴着音乐和簌簌落下的缓慢的雪花或旋转的落叶,男主和女主说好谁也不回头,各自走向再也没有对方的未来。即便是失恋和分手,也变得浪漫。
⑧究竟什么是最好的样子?在人群熙攘之处,心中不免寂寥:我们仿佛永远也达不到别人眼里“最好的样子”——不如此人美,也比不上那人活出自我,甚至不如从前的自己无知无畏、精气十足……生活告诉我们,“最好的样子”其实就是当下的经历:一箪食、一瓢饮、一场付出……和别人无关,只和眼下的选择和承受有关。
⑨哪怕我们像落叶,在兜兜转转、纷纷扬扬的那一瞬间,也可以是最好的样子。
【1】在作者看来什么才是“最好的样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分析第3-5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9、作者所写的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深深铭刻在无数读者心中。这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词的使用。
请你用心观察自己父母在一个特定情境下的细节,仿照文中的写法,用上几个恰当的动词,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1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