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在形式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C.《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们一起倡导了唐代的古文化运动。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B. 电影《战狼2》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C. 当你对眼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另一种味儿就在你的心头悄悄地潜滋暗长了。
D.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课程培训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暗(huì) 家眷(juàn) 糜子(méi) 眼眶(kuāng)
B.连翘(qiào) 冗杂(rǒng) 农谚(yàn) 争讼(sòng)
C.锵然(qiāng) 迁徙(xǐ) 褶皱(zhě) 缄默(jiān)
D.狩猎(shǒu) 沼泽(zhǎo) 帷幕(wéi) 亢奋(kàng)
4、下面例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B.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
C.为了防止这类事件的不再发生,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
D.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5、阅读下面的宋词, 回答后面小题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词的开头,作者抓住“天、云、雾、星河、千帆”等景象,又嵌入了“接”“连”两个动词,形成一 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B. 一个“归”字,好像作者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殷勤问我归何处”写出了天帝态度温和以及对作者的关心。
C. “我报路长嗟日暮”,作者借用典故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幕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D. “谩”是“空,徒然”的意思,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惊人句”化用李白的典故,表现作者卓越的诗才。
【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根据课文默写。
①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应物《闻雁》)
③_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作者_______________《池鹤》)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⑤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⑥_______________ ,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茅盾《白杨礼赞》)
7、摘录:毫无疑问,黄翅飞蝗泥蜂在杀死蟋蟀时使出了它的看家本领,因此十分有必要看看它凶杀猎物的过程。在观察节腹泥蜂时,我进行了很多尝试,并且让我受益匪浅,所以我将在节腹泥蜂身上采用的卓有成效的方法,运用到了黄翅飞蝗泥蜂的身上。
从上面摘录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研究昆虫的?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②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穿行。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泻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树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花”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树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树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弘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相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写金沙江对描写木棉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作者笔下的木棉花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文中划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1)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
(2)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暖农人的朴素生活。
【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数着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帮忙。飞禽说,你没有翅膀,于是拒绝了。大树想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飞禽、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请结合文段内容,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旅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