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C. 她性格内向,行为乖张,鹤立鸡群,使大家感觉很难与她相处。
D.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桑田。
2、下列句字中,加点词语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几件令人诧异的事情接连发生,将这座古老的艺术宫殿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D.在这部戏中,王明扮演了马前卒的角色,很多人都为他效力。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特点是真实及时简明,但也可以有丰富的艺术加工和情节虚构。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写的小说《藤野先生》出自其散文集《朝花夕拾》。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D.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如《回忆我的母亲》《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等。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推进古籍工作,抢救保护是前提。 , , 。 。 , 。
①从彰显深邃智慧的四书五经、六韬三略,到印刻世风人情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②因此,加大古籍抢救保护力度,更加重视海外古籍、简帛文献、石刻文献的重新发现
③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④从记录历史信息的帛书简册、线装书册,到包含丰富知识的经史子集、数术方技
⑤然而,古籍较为脆弱,容易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亡佚
⑥才能为我们更好挖掘整理、综合利用古代文献夯实根基
A.④①③⑤②⑥
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⑥④①③⑤
D.①④③⑤②⑥
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两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 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 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 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6、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
(2)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陵城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5)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6)在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写水动鸟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朱敦儒《相见欢》中含蓄深沉地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8)李清照《如梦令》中表现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位同学对《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的红军将领很感兴趣,下面是他做的阅读笔记,请你把阅读笔记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红军将领 | 典型事件 | 人物特点 | 阅读感悟 |
① | 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又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大多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的状态)加入他的队伍,最后他率众约两万人到达西藏,与朱德会师。 | 勇敢无畏,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 ③ |
彭德怀 | 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南方红军长征时,他作为先遣队第一军团司令员,率军突破敌军的层层防线,占据前进道路上一个个要津,确保部队顺利通过,到达陕北。 | ② | |
徐海东 | 他常常笑称自己是个“苦力”。有一天他骑马在路上驰骋,马蹄碰了一个战士,他拉紧缰绳想看看那个战士有没有受伤。马一受惊,把他撞在一棵树上,两个星期后他苏醒过来时,发现他的门牙已嵌在那棵树上了。 | 乐观真诚,爱护士兵。 |
8、阅读《回忆我的母亲》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②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③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④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⑤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⑥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⑦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⑧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⑨她自己是很节省的。⑩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⑪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1】下面是对本段中心句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B.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C.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
D.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2】下面是母亲对作者影响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优良品德的影响 B.深刻思想的影响
C.伟大理想的影响 D.崇高精神的影响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④句最能体现“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的”。
B.选文第⑩句加点词“管束”有管教约束,使之不可越轨的意思,比“管教”更为妥帖。
C.母亲勤劳俭朴,和蔼宽厚,但生活一向很吝啬,从来不肯周济、照顾别人。
D.选文第①句说“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这是因为吸烟、喝酒不利于养成勤劳俭朴的好习惯。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挤破土层的禁锢,小草用坚韧书写它成长的印迹;萌发出稚嫩的绿芽,古树用坚守书写它成长的姿态;展开翱翔的翅膀,雏鹰用勇气书写它成长的历程……身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该用什么来书写自己青春成长的记忆呢?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青春的印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性文章。
要求:①结合你熟悉的生活,抒发真情实感;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