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榆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桥(gǒng维(qiān)   池zhǎo

    B. 榭(xuān)  峋(lín取(niè长(shàn

    C. 运(cáo) 依bàng) 遒jìn)   行

    D. 亮(huò) 斟zhuó) 匀chèn)   鸟kàn

  • 2、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zhòng)裁   qiáo)首   惨绝人寰   震聋发聩

    B.jiē)责   杳无消息   正襟危坐

    C.tuí)唐 qiú)枝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D.jiāo)河   zhēn)酌   因地制宜   络绎不绝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立身于风云变幻的世界,我们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B.李老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他不仅在学习上耐心教导我们,在生活中也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关心和帮助。

    C.只要是和人密切接触的工作,都需要有亲和力的人,平易近人是事业起步的必备条件和优势。

    D.因为座位在第一排,加上他上课认真听讲,他的笔记整理得历历在目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C.《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它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D.《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题文)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

    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

    (2)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默写。

    ①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应物《闻雁》)

    _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作者_______________《池鹤》)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⑤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_______________ ,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茅盾《白杨礼赞》)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A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的,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做桥面,但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座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条桥感情根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保说光修A桥吧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可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红星照耀中国》

    【乙】

    他们背着手榴弹和毛瑟枪,即刻爬上铁索,摇荡在汹涌的河上,紧抓着铁索,一步一抓地往前爬。红军的机枪向敌军碉堡怒吼,子弹射在桥头堡上。敌军也用机枪进行还击,而那些红军战士们正摇荡在河水上空,慢慢朝着地方狙击手方向前行。第一名战士被打中了,落入下面的激流之中,第二名也掉下去了,接着是第三名……四川的军队可能从未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战士参军不是为了混碗饭吃,而是甘愿为了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灵?

    ——《红星照耀中国》

    【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甲文中的A是__________(填桥名)

    【2】甲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乙文中作者写道:“这些战士参军不是为了混碗饭吃,而是甘愿为了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灵?”请结合这两个选段及整本书的阅读,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①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②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③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④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⑤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⑥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节选自黄传惕《故宫博物院》)

    1阅读段,对其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段主要写太和殿的外观特征,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等方面来介绍。

    B. 段主要写太和殿的内部装饰,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龙的姿态特点。

    C. 段主要写三大殿建筑的位置,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专制统治思想。

    D. 段主要写太和殿的作用,跪满文武百官”“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等写出了大殿威严的气氛。

    2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金水河清澈与明亮的特点。

    B.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确切的数字说明太和殿高、大、宽、阔的特点。

    C.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太和殿色彩鲜明、雄伟壮丽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D. 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真实地再现了太和殿当年举行大典的场面。

    3下列各句加点字词删掉后不影响原句意思的一项是(

    A.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高的白石台基上。

    B. 大殿正中是一个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C.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六颗小珠。

    D.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经历了风雨,收获了阳光;经历了坎坷,收获了力量;经历了磨难,收获了坚强;经历了努力,收获了希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收获的过程,在生命的潮起潮落中,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收获,任何一种收获都是一笔财富。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那一天我收获了

    题目二:这是一笔财富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如果选择题目一,请务必先补全题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