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春去秋来,周而复始,许多植物从一颗小种子开始,到结出累累硕果,让我们看到了植物奇妙的生命周期。
B.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C.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D.他在5G现代通信系统研究与工程方面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科研成果,他没有目空一切,依然潜心研究。
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锐不可当 绯红 沓无音信 诘责
B.诚惶诚恐 劳碌 和言悦色 缰绳
C.不折不挠 踌躇 惟妙惟肖 濒临
D.因地制宜 帐蓬 粗制滥造 镌刻
3、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
A. 新闻的六要素是指“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具备这六要素。
B.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是北魏的地理学家。《水经注》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C. 律诗包括“五律”“七律”“排律”,通常的律诗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颈联和尾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D. “眨眼睛”“出现故障”“拜访他”是动宾短语;“眼睛眨动”“故障出现”“他的拜访”是主谓短语。
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民由之 由:遵从 (《富贵不能淫》)
B.何苦而不平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愚公移山》)
C.上自劳军 劳:劳苦 (《周亚夫军细柳》)
D.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 (《三峡》)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代是诗的时代”,这首五言律诗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将乘舟离开楚地去往蜀国,表达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之情。
B.颔联以雄健的笔力,化静为动,写出了景物的变化,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
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富有画面感:朗月映照下江水澄净明澈,黄昏天边云朵高高堆垒,犹如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用多情的笔调,写出了家乡水的情深意重,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2】诗题“渡荆门送别”中的“送别”,历来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多余,主张删去;有人认为有新意,主张保留。说说你的看法。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寤寐求之。
(2)李白的《送友人》中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己及人表现其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破山寺后禅院》里采用了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的《卖炭翁》中表现官吏仗势欺人,专横跋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在《卜算了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长歌行》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7、【材料链接】
名著中的科学奥秘:
①蜜蜂、猫和红蚂蚁都具备同一种本领,那就是能辨认方向。
②蚂蚁常常“抢劫”蝉,因为蝉常吸食树汁,蚂蚁甚至会拔下蝉的管状嘴。
③萤火虫会麻醉蜗牛并吃掉它。
④绿蝇幼虫会分泌酵母素,使固体物质变液体物质。
(1)以上科学奥秘都出自名著《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_____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
(2)请回顾这本名著,再写一个你从中获得的科学奥秘。
8、阅读《你了解大脑吗》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了解大脑吗
①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可以看作是一次创世大爆炸——一个规模虽小,但极为复杂的“脑宇宙”开始运行了。其实,创造这个“宇宙”的活动从妊娠期刚开始的几周内就已经上演了。胎儿的大脑以每分钟25万个神经元的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足足多了一倍。当然,这是为了增加新生儿大脑健康的概率,大多数的多余神经元都会在怀孕期间消失。
②尽管新生儿的大脑里有大量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仍然无法工作,因为它们之间的网络还没有接通。几乎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起,他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使婴儿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让他能够开始思考和学习。等新生儿能感受到光线、声音等外部世界的刺激的时候,不同神经元(亦称突触)之间的通道就被大脑内部的电活动导通了。
③两岁左右的婴儿的大脑内的突触数量是成人的两倍,其能量消耗也是成人的两倍。大概从这时开始,许多突触间的联结由于使用较少而被废弃,而经常使用的则随着大脑的自我完善而增强。在这关键的几年里,一个人的神经结构就基本定型了。
④大脑出现剧烈变化的下一个时期是青春期,因此,在许多方面它也是人一生中最为混乱的时期。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额叶中的灰质(大脑处理情感、冲动并进行判断的部分)在青春期到来前突然开始生长,而到了十一二岁时却又停止生长,并在整个青春期内都处于停滞状态。等到了20岁的时候,额叶的生长又恢复了正常。这能帮助我们解释青少年的冲动行为以及他们难以捉摸的情绪波动。
⑤当然,年龄的增长并不一定能让人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在人类生产率最高的成人阶段,人们仍然会时不时地被长期的压力困扰,这会对大脑产生明显的损耗。在巨大压力的情形下,身体会产生一种增强型的类固醇——糖皮质激素。这种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不幸的是,对于大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一旦压力持续不断,神经元就会被其削弱,具有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海马体也会衰退。
⑥脑细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通常情况下,20岁至90岁,大脑会减轻5%至10%的重量。尽管如此,人类认知能力的衰退也不是无法避免的。许多高龄人士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工作、学习和研究。越成熟的大脑,其稳定性就越令人放心。不仅如此,由于年长的人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他们大脑中的联结网络也比年轻人更加丰富,从而帮助大脑更好地完成工作。
【1】下面关于选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生儿大脑
B.神经元的形成
C.大脑的成长
D.脑细胞的衰退
【2】下面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胎儿的大脑以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多了一倍。
B.婴儿还未出生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婴儿也就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
C.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身体产生的糖皮质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对大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
D.大脑的重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人类认知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语言平实的事理说明文。
B.第①②③段中加点词“大多数”“几乎”“左右”“基本”,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和列数字。
D.本文按照“婴儿——青春期——成人”三个阶段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9、按要求作文。
有了充满乐趣的百草园,鲁迅的生活充满了快乐;有了可亲可敬的莎莉文老师,海伦·凯勒的生命被重塑;有了善于引导的父亲,莫顿·亨特更加成熟;有了毫不利己的白求恩,中国人民受益无穷……
“有你,真好”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凝视着它,那物、那人、那事、那场景……就会慢慢浮现在眼前。
请以“有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