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孝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回到家乡,我欣喜地发现砂石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B. 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C.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 春节联欢晚会上,宋小宝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本想转弯抹角地把话题引到成绩之外去,可是父亲却揪着试卷不放。

    B.女足队员在球场上跑位迅速,脚法娴熟,简直锐不可当

    C.秋风渐起,气温越来越低了,我不禁打了个寒噤

    D.黄水千野草场芳草青青,花香鸟语,牛羊成群,俨然一幅天成国画精品,真是巧妙绝伦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B. 这段时间家里、单位事情太多,他常感到筋疲力尽

    C. 很多场所的中央空调长期不清洁,管道成为藏污纳垢之地,细菌、灰尘等随着空调风吹入室内,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D. 这位老人小心谨慎了一生,如有风吹草动,就马上诚惶诚恐地替别人替自己担忧。

  • 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B.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C.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首当其冲的。

    D. 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决心和勇气,战胜对失败的恐惧,攀登人生的高峰。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示的画面。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填空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4)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5)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6)《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昆虫记》回答问题。

    《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两个。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有一个姑娘,牙长得好。有人问她:姑娘,你多大了?”“十七。”“住在哪里?”“翠湖西爱吃什么?”“辣子鸡。

    ②过了两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门牙。有人问她:姑娘多大了?”“十五。”“住在哪里?”“翠湖。”“爱吃什么?”“麻婆豆腐。

    ③这是我在44年前听到的一个笑话。当时觉得很无聊,现在想起来觉得很亲切,因为它让我想起翠湖。

    ④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⑤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城中有湖,并不妨碍交通。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来。湖水极清。湖水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1939年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青莲街的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不一会,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

    ⑦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两层的楼阁。阁上是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昆明的茶馆记账的方法有点特别:瓜子、花生,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喝完了茶,收茶钱!堂倌走过来,数一数碟子,就报出个钱数。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们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着客人。把瓜子碟扔进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不过堂倌不那么斤斤计较的风度却是很可佩服的。

    ⑧我是1946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38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⑨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⑩前几年,听说因为搞什么建设,挖断了水脉,翠湖没有水了。我听了,觉得怅然,而且,愤怒了。最近听说,翠湖又有水了,我高兴!但是我又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这又会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淋、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写于1984年,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翠湖写了几十年前的一些琐事,作者通过写景记事表达了对昆明的深情。

    B.第⑤段诗意地介绍了翠湖特点,其湖水、柳树、水浮莲和红鱼给人的印象是:翠。

    C.文章对图书馆的妙人和茶馆的堂倌进行细节描写,凸显了作者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D.本文内涵丰富、饶有趣味,语言优美华丽,极富于生活气息,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2】联系上下文,品味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来。

    【3】文章开头和《昆明的雨》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有点担心”“不反对”“希望”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我们期待的美好是让生命自然绽放,如池塘里的荷花,如野地里的百合,如图书馆里的阅读,教室里的讨论,如桌前的一杯清茶,离别时的凝望……这种绽放,只是出于内心的需求,是自然的表现,不声张、不夸饰、不炫耀。

    请以“花开无声”为题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