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 , , , , , 。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 ③②⑤④①⑥
B. ③⑥⑤①②④
C. ⑤①④③⑥②
D. ⑤④③②①⑥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
B.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C. 高尔基(1868—1936),俄罗斯作家。《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
D. 朱熹(1130—1200)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是一则消息,文中的黑体字是电头,也称“消息头”。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最后一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颁奖资金的来源。
C.《“飞天”凌空》一文是一则消息,它详细介绍了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经过。
D.《一着惊海天》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汉代时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带领妻子以及乡邻来到这个出不去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C.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谪到了永州后,常常探山访水,以排解心中的苦闷,写下了“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为其中之一。
D.我们现在常用的“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这一成语出自《桃花源记》。
5、古诗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给颔联划分朗读节奏,将划好节奏的句子写在横线上。(每句划两处)
【2】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诗人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3】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呈现的画面。
6、按原文默写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坐观垂钓者,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周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秦风》)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⑤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⑦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⑨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⑩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大道之行也》)
7、名著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走在最后面的是保尔,他拄着锨,已经非常疲乏。等他过来,A和他并排走着,说:“你好,保夫鲁沙!坦白地说,我没想到你会弄成这个样子。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到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了委员,或者委员一类的首长呢。你的生活怎么这样不顺心哪……”
保尔站住了,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A。
“我也没想到你会变得这么……酸臭。”保尔想了想,才找到了这个比较温和的字眼。
(1)以上语段选自___________(作者)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段中A是:___________
(2)小说结尾写道“书的命运决定着保尔的命运。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他的日子就到头了。”有人认为结尾消极悲观,这有损英雄的高大形象。你的看法如何?请阐释理由。
8、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轻松读人文经典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第三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那么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⑦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原文/周国平,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
【1】下面对“人文经典”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人文经典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B.人文经典因为是人文性质的,所以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
C.人文经典影响了世世代代的读者,经受得了时间的检验。
D.人文经典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阅读人文经典就是享受这笔财富。
【2】对人文经典的“真正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阅读能让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
B.真正的阅读是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C.真正的阅读是既为了实际的用途又为了精神上的消遣。
D.真正的阅读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二、三流乃至不入流的读物。
【3】对经典的“不同的读法”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可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从不同方面进行考证、诠释和分析。
B.可以以轻松的方式和心态,把人文经典当做“闲书”来读。
C.可以从自己看得懂并且有兴趣的内容开始阅读。
D.可以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极大的、美妙的精神愉悦。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出自《诗经·国风》。用心感悟,你会发现生命中许多邂逅都有意义,让你觉得人性的光彩、生命的斑斓。那些邂逅或许使你沉思,或许给你温暖,或许令你幡然醒悟,或许让你信心倍增……
请以“邂逅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②内容充实,叙事具体清楚,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④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大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