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渭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地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激发了国人热爱科技。

    B.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环保知识。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 2、小秦和你分享了《诗经》的文学常识,你发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列为“五经”之一。

    B.《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性质分为赋、比、兴三类。

    C.《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上下句和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更换几个字。

    D.《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还常用双声叠韵词,很有韵律感。

  •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教授抄袭他人论文,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教育者形象。

    B. 当你对眼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另一种味儿就在你的心头悄悄地潜滋暗长了。

    C. 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D.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B.《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背影》和《红星照耀中国》都是回忆性散文。

    C.《苏州园林》出自桥梁专家、教育家叶圣陶之手,他的代表作品有《白杨礼赞》

    D.古时,男子十六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而立之年”一般是二十岁的代称。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春思二首(其一)

    (唐)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两个字是________

    (2)诗歌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你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名句积累,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请补充完整。

    自将磨洗认前朝。

    辛苦遭逢起一经,

    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余立侍左右,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现自己豁达开阔的心胸以及对世人美好祝愿的两句词是  

    ⑥“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字的诗句。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傅雷家书》中的傅雷与《朝花夕拾》五猖会中的父亲形象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

    ——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辛阳 何勇 白天亮

    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月25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着的航空信念……

    11月18日 晴 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月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行每天怎么训练,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

    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

    13时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月19日至21日 晴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6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能走上10到12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11月23日、24日 晴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15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歼-15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

    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他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15的研发制造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每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月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

    “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

    11月25日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15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结合文本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

    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

    4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作文

    能拍就拍,能照就照,想炫的一定要去炫,十年后,再好的相机和技术,也拍不出如此般模样,大胆地记录生活,你现在的每天,都是被值得收藏的。最近,人民日报的这段金句感染了很多人。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很多值得记录的瞬间。精彩的、难忘的、感动的……

    请以“最美的瞬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有真情实感。(3)字数不少于600字。(4)凡是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等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