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也反映在诗人的作品里。
B.作品在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里产生,但它反映和表现历史的方式可以多样。
C.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情况,促进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
D.若只是枯燥粗糙的平铺直叙,有史实的根据的诗歌也只是押韵的文件。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皎洁 怠慢 琴瑟和鸣 声情并茂
B.污蔑 探察 熙熙攘攘 霓裳羽衣
C.幽悄 悬殊 挑拨离间 大彻大悟
D.草甸 赋予 振耳欲聋 犬牙差互
3、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四个句子里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疫情发生后,学校立即组建了志愿者服务团队。②团队成员大多是以党员教师为主,当然也有少数乐于助人的普通教师。③他们深入社区,有的协助医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有的负责宣传防疫知识。④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耐心细致的宣传,使小区居民的防护意识大大增强。
A.①
B.②
C.③
D.④
4、【语段探微】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现在我们最大的困境是, 。
①如果我们担心这列“欲望号快车”有翻覆的一天,那我们现在就应该对这列列车有所警惕。我们不应该再盲目地一味崇拜科学。
②所以说,我们在用科学技术帮助自己追求幸福的同时,也要对它存一点戒心,要对它有正确的认识。
③被资本劫持的现代科学技术像一列有油门,却没有刹车的列车。我们很多人都已经被劫持在这列列车上了。这列列车我们可以叫它“欲望号快车”,它就是借助人的物质欲望风驰电掣的。
④告别了纯真年代的科学,它的主人不再是大众,它不是为大众服务的,它是为资本服务的。资本的逻辑就是要增值,所以相关的科学技术是停不下来的。
⑤明知道有些技术发展得太快是有危险的,我们却停不下来。因为它和资本结合在一道,就不听你的话了。
A.⑤④③①②
B.⑤④②③①
C.④⑤②③①
D.④⑤③①②
5、诗词赏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颈联中的“天镜”指______________,“海楼”指______________。
【2】本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有人认为:诗中无送别,题目中“送别”二字可删。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说说理由。
6、名著导读及古诗词填空
(1)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________,这本书被誉为“__________”。
(2)同样以奔马写水流湍急,郦道元用散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吴均用骈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样抒写思乡之情,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李白《渡荆门送别》却用拟人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雁门太守行》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
7、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语段出自《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 的,“书”指的是____。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8、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讲故事的人
莫言
①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②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③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④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⑤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1】请你概括作者回忆自己与母亲的三个故事。
【2】第①段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3】选文③、④段中,母亲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写出能够体现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关键词语。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本文作者莫言现在是著名作家,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请你说出本文对你学习语文有什么启发。
9、按要求写作文。
相遇,便是缘。总有那么一些人,出现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成为你挥之不去的记忆,他或她给你丝丝温暖,伴你经过风霜雨雪,常常会想对那人说一句:“有你,真的很幸福。”
请以“有你,真的很幸福”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字左右;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