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各句加横线词用法有错的一项是( )
A.刘晓娅走起路来抑扬顿挫,风风火火的,丝毫不像个女孩子。
B.他旁边那个正襟危坐的军官,威严而稳重,但是酒过数巡,这人却渐渐活跃起来。
C.三奶奶对亲家老爷说起上海滩,只说那里比不上家乡,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D.老师把这件事交给小刚做,是因为平时他做事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不同的语气,我们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C.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D.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其正文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常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C.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百依百顺,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选出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深湛(zhàn) 拈(nìān)轻怕重 禁锢 (gù) 璀璨 (càn)
B. 恬(tián)雅 脍(kuài)炙人口 烙(lào)印 挑衅(xìn)
C. 缥(piǎo)缈 弄巧成拙(zhuó) 喧嚣(xiāo) 匿(nì)名
D. 矜(jīn)持 广袤(mào)无垠 眷(juàn)念 安谧(mì)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中芦苇、白露、秋水等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文不理解这首诗中三个小节为什么基本相同,只改了几个字,感觉很容易背错,请你为他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6、古诗文默写
我们读古典诗词,不是真的在读,而是用心在体悟,体悟那曼妙、美好和壮阔,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王维《使至塞上》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传神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白《渡荆门送别》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答谢中书书》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黄昏时山水间景物的变化之美;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绘战争激烈的场面。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A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1】选段文字选自名著___________,文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____,他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之一。
【2】下列关于这部名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客观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B.“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C.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D.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3】在这部名著中,斯诺向我们展现了红军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红小鬼,你从中学习到了红小鬼的哪些优秀品质?请概述一个反映红小鬼优秀品质的情节。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鉴表
马犇
①白师傅对时间最为敏感,分秒必争,他的表都与标准时间分毫不差。当看到有人劳作或剧烈运动时仍戴着手表,他都会上前提醒其摘下手表,即便那人撂下一句“多管闲事”扭头就走。
②“珍惜时间是个好品行,爱惜手表是个好习惯。”这是白师傅的口头禅。白家是修表世家,白师傅出生时,身边就放着一块小表,久而久之,他对表很是依恋,要是谁把表拿走,他就会哭闹,只要听到滴答声,他就会很乖很安静。后来,父亲索性卸下表带,在小表盘上端拴了根线,挂在他的脖子上。
③三四岁时,他常站在凳上,看父亲修表。九岁时,有一天父亲去邻县进货,母亲在邻居家唠嗑,有个人急匆匆地走进修表铺,见店里没人,失望地准备离开。“先生,请留步。”那人先是一愣,继而好奇地将脑袋伸进工作台,才发现这个坐在凳上的孩子。
④“开什么玩笑,你会修表?”
⑤“我父亲今天回不来,附近又没有修表铺,我看您着急,让我试试吧。”
⑥“修坏了,你赔?”
⑦“表若修坏,照价赔偿,柜台上写着呢。”
⑧那人将表递给孩子。
⑨不到五分钟,孩子便将表修好了,那人高兴地走出门。
⑩“先生,您还没给钱呢,请将钱放进门口的木箱里,箱上有价目表。”
⑪那人转过身,往木箱里扔了钱。
⑫父亲回来清点钱箱,发现钱多了一笔,一番质问后,教训了他,说他还没有修表的资格。
⑬但他一直对修表念念不忘,中学毕业后,经过一个多月的软磨硬泡,他终于和两个学徒工一起跟父亲学修表。
⑭在他学成后的一个月,父亲便离世了。他便接了父亲的班,经营起修表铺,大伙儿开始叫他白师傅。本就是老店,加上白师傅手艺好、为人好,修表铺越来越红火,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修表铺前时常排起长队。新婚的人都会将新表带去表铺,请白师傅调试,像开光似的,无论那些表是从上海买的还是北京买的。
⑮个体户刘五是县里第一个万元户,他有块价值不菲的名表,曾找白师傅修过。这种高档表坏了,县里其他的修表铺是不敢上手的。
⑯一天夜里,白家的门铃响了,声音急促。白师傅打开门灯,见是刘五,便把他让进屋。
⑰ “白师傅,今天白天家里遭贼。刚刚才发现,我的那块名表不见了。”没等白师傅询问,刘五又说,“真是不巧,最近手腕过敏,便摘下了表。”
⑱ “摘下时,那表是好的,还是坏的?”白师傅不紧不慢道。
⑲ “没电了,我估摸偷表的人最近一定会来修表,再倒卖。”刘五小声说。
⑳ “我认识那表,你回去吧,等我电话。”白师傅做出个送客的手势。
㉑三天后的中午,白师傅正在小憩,一阵很重的脚步声吵醒了他。白师傅睁开眼就看见那人的细手腕上耷拉着一块表,正是刘五的表。
㉒ “爷儿们,帮我修一下表。”
㉓见那人直接将手从表链里抽出,白师傅没有打草惊蛇,他平静地摆弄了几下,“这表还真不好修,你稍等会儿,我请个人来瞧瞧。”他给刘五挂了个电话。
㉔刘五挺聪明,特意请警察陪他一起来。
㉕那贼见到警察,就有点儿慌,但跑也跑不了,只好硬挺着。
㉖“这表是刘五的,咋到了你手里?”白师傅问道。
㉗“这表凭啥就是他的,这是我远房亲戚送我的。一样的表多了去了。”贼的反应也不差。
㉘“刘五性子急,他的表总是调快一刻钟,看看现在的时间?”白师傅指了指表和墙上的钟。
㉙大伙儿一看,那表确实快了一刻钟。
㉚见贼仍在狡辩,白师傅说:“这款表出厂的时候,表链有八截,刘五的手粗,手穿不进去,我给他补过两截外表相近的表链。这表戴你手上,得大出三到四截。”
㉛见贼还不认账,白师傅问贼:“你知道表里有什么吗?”贼不语。
㉜“表里有刘五的名字,外加一个‘白’字。”白师傅边说边小心地拆开表。大伙儿定睛细看,表壳内侧有三个蝇头小字,“刘五”“白”,“白”字用的还是特殊字体。这是白家的规矩,无论是修表、清洗表,还是换电池,都要在表壳内侧用铅笔写下“白”字,以防不必要的纠纷。因为刘五的表很名贵,所以当初他还特意写下了对方的名字。
㉝“时间偷不走,白家修过的表也偷不走啊。”很快,白师傅的这句感慨,广告似的传遍了县城。
【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该句应包含题目中的“鉴”、“表”二字,不超过20个字)。
【2】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白师傅小时候的故事?
【3】下列句子分别表现了白师傅什么形象特点?请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具体分析。
(1)新婚的人都会将新表带去表铺,请白师傅调试,像开光似的,无论那些表是从上海买的还是北京买的。(结合加点字分析)
(2)“我认识那表,你回去吧,等我电话。”白师傅做出个送客的手势。(结合人物语言分析)
【4】结合最后一段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9、请以“一次 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正确,思想健康。(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