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忻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眼框 羁绊 帷幕 人情世故

    B.静穆 孕育 雾霭 海枯石烂

    C.浮躁 殒石 驰骋 戛然而止

    D.幅射 演绎 旷野 震耳欲聋

  •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分别是南朝的陶弘景、吴均,两篇文章都表现出作者归隐林泉、沉醉山水的情怀。

    B.古诗中不少词语具有比喻义,如“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比喻隐居不仕,“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比喻远行之人。

    C.鲁迅善用反语,《藤野先生》中写清国留学生“标致极了”、“精通时事”,写藤野先生穿着“模糊”,都呈现出辛辣的讽刺味。

    D.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三作家》《人类群星闪耀时》都是他写的传记,课文《列夫·托尔斯泰》《伟大的悲剧》分别出自其中。

  •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______出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危亡的______时刻,铁骨铮铮的中国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书写了一部______的英雄史诗;在国民党白色恐怖肆虐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以坚贞不屈的气节,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当美帝国主义在中朝边境武力挑衅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嘹亮的战歌,越过关山险隘,打破了美国侵略者不可战胜的______。

    A.凝练                    严峻                    可圈可点                    童话

    B.锤炼                    严峻                    可歌可泣                    神话

    C.锤炼                    险峻                    欢欣鼓舞                    童话

    D.凝练                    险峻                    可喜可贺                    神话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奋(kànɡ)       (xǐnɡ)       仁(tónɡ)       长途涉(bá)

    B.眼(kuànɡ)       杂(rōnɡ)       默(qiān)       销声迹(nì)

    C.裂(ɡuī)       旋(wò)       (fú)       然而止(jiá)

    D.农(yàn)       (qiào)       然(mù)       风雪途(zǎi)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本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家。山坡羊是___________

    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以下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的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记得上海的工厂,小小的男女童工一天坐在那里或站在那里要干十二三个小时的活,下了班筋疲力尽地就躺倒在他们的机器下面铺着脏被子的床上睡着了。

    材料二:他们说,他们每天洗手、洗脸三次,可他们总是脏,经常流着鼻涕,他们常常用袖子揩,露着牙齿笑。虽然这样,但世界是他们的:他们吃得饱,每人有一条毯子……

    材料三: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儿童中间看到过这样高度的个人自尊……我深入苏区以后,我就会在这些脸颊红彤彤的“红小鬼”身上发现一种令人惊异的生气勃勃的精神。

    (1)材料中的“红小鬼”在红军中正式称呼是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你发现他们成为“红小鬼”后有了哪些变化?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窗前的灯光

    韩少华

    (1)我曾在深山间和陋巷里夜行,有时候连星光也不见。但只要能瞥见一豆灯光,哪怕它是昏黄的、微弱的,我也会立时感到温暖、振奋。如果说人生如远行,那么在我蒙昧和困惑的时日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我的一位师长窗前的灯光。

    (2)记得那是抗战胜利、美国“救济物资”满天飞的时候,这种物资也被弄到了我当时就读的北京市虎坊桥小学里来。我曾在我的国语老师崔书府先生宿舍里,看见旧茶几底板上,放着一听美国奶粉,上面落满了灰尘。当时我望着形容削瘦的崔老师,不觉想到,他为什么不喝这奶粉呢?

    (3)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作文,抄袭了冰心先生《寄小读者》里面的几个句子。作文本发下来,得了个漂亮的好成绩。我虽很得意,却又有点儿不安。偷眼看看那几处抄袭的地方,竟无一处不加了一串串长长的红圈!得意从我心里跑光了,剩下的只有不安。直到回家吃罢晚饭,我一直觉得坐卧难稳。我穿过后园,从角门溜到街上,衣袋里揣着那有点像赃物的作文簿。一路小跑,来到学校,我侧身进了校门,悄悄踏过由古槐树冠洒落的浓重的阴影,曲曲折折,进入一座小小的院落里。那就是住校老师们的宿舍了。

    (4)透过浓黑的树影,我看到了那样一点亮光——昏黄、微弱,从一扇小小的窗格内浸了出来。我知道,崔老师就在那窗内的一盏油灯前做着他的事情。我迎着那点灯光,半自疑又半自勉地,登上那门前的青石台阶,终于举手敲了敲那扇雨淋日晒以至裂了缝的房门。

    (5)“进来。”老师的声音低而弱。

    (6)我深深鞠了一躬,肃立在老师那张旧三屉桌旁。老师边打量我,边放下手里的笔,缓缓地问道:“这么晚了,不在家里复习功课,跑到学校里做什么来了?”

    (7)我低着头,没敢吭声,只从衣袋里掏出那本作文簿,双手送到了老师的案头。

    (8)两束温和而又严肃的目光落到了我的脸上。我的头低得更深了,嗫嚅地说:“这、这篇作文,里头有我抄袭人家的话,您还给画了红圈,我骗、骗……”

    (9)老师没等我说完,一笑,轻轻撑着木椅的扶手站起来,到靠后墙那架线装铅印的书丛中,随手一抽,取出一本封面微微泛黄的小书。等老师把书拿到灯下,我不禁侧目看了一眼——那竟是一本冰心的《寄小读者》!

    (10)还能说什么呢?老师都知道了,可为什么……

    (11) “怎么,你是不是想:抄名家的句子,是谓‘剽窃’,为什么还给打红圈?”

    (12)我仿佛觉出老师憔悴的面容上流露出几分微妙的笑意,心里略松快了些,只得点了点头。

    (13)老师真的轻轻笑出了声,随之用他那低而弱的声音说:“我问你,你自幼开口学话是跟谁学的?”

    (14)“跟……跟我的妈妈。”我怯生生地答道。

    (15)老师看着我说,“孩子从母亲那里学说话,能算剽窃么?”

    (16)“可,可我这是写作文呀!”

    (17)“可你也是孩子呀!”老师望着我,缓缓归了座,见我已略抬起头,就眯细了一双含着倦意的眼睛,看看我,又看看案头那本作文簿,接着说,“口头上学说话,要模仿;笔头上学作文,就不要模仿了么?一边吃奶,一边学话,只要你日后不忘记母亲的恩情,也就算是好孩子了……”这时候,不知我从哪里来了一股子勇气,竟抬眼直望着自己的老师,更斗胆抢过话来,问道:“那,那作文呢?”

    (18)“学童习文,得人一字之教,必当终身奉为‘一字师’。你仿了谁的文章,自己心里老老实实地认人家做老师,不就很好了么?模仿无罪。学生效仿老师,谈何‘剽窃’!”

    (19)我的心,着着实实地定了下来;却又着着实实地激动起来。也许是一股孩子气的执拗吧,我竟反诘起自己的老师:“那您也别给我打红圈呀!”

    (20)老师向椅背微靠了靠,眼光由严肃转为温和,只望着那本作文簿,缓声轻语着:“从你这通篇文章看,你那几处抄引,上下也还可以贯串下来,不生硬,就足见你并不是图省力硬搬的了。要知道,模仿既然无过错可言,那么聪明些的模仿,难道不该略加奖励么——我给你加的也只不过是单圈罢了……你看这里!”

    (21)老师说着,顺手翻开我的作文簿,指着结尾一段。那确实是我绞得脑筋生疼之后才落笔的,果然得到了老师给重重加上的双圈——当时,老师也有些激动了,苍白的脸颊,微漾起红晕,竟然轻声朗读起我那几行稚拙的文字来……读罢,老师微侧过脸来,嘴角含着一丝狡黠的笑意说:“这几句么,我看,就是你从自己心里掏出来的了。这样的文章,哪怕它还嫩气得很,也值得给它加上双圈!”

    (22)半年以后,我告别了母校,升入了当时的北平二中。当我拿着入中学后的第一本作文簿,匆匆跑回母校的时候,心中揣着几分沾沾自喜的得意,因为,那簿子里画着许多单的乃至双的红圈。可我刚登上那小屋前的青石台阶的时候,门上一把微锈的铁锁,让我一下子愣在那小小的窗前。听一位住校老师说,崔老师因患肺结核,住进了医院。

    (23)临离去之前,我从残破的窗纸漏孔中向老师的小屋里望了望——迎着我的视线,昂然站在案头上的,是那盏油灯:灯罩上蒙着灰尘;灯盏里的油,已几乎熬干了……

    (24)时光过去了近四十年。在这人生的长途中,我确曾经历过荒山的凶险和陋巷的幽曲,而无论是黄昏还是深夜,只要我发现了远处的一豆灯光,就会猛地想起我的老师窗内的那盏灯,那熬了自己的生命,却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光明和希望的,永不会在我心头熄灭的灯!

    (有改动)

    【1】本文记叙了四十年前“我”与老师的一段往事。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心情

    作文得了好成绩,却发现抄袭处无不加了红圈

    见老师取出《寄小读者》

    踏实,激动

    失落,感动

    【2】写出下面句子的主干。

    那就是住校老师们的宿舍了。

    【3】本文以灯光为线索,多次对老师窗前的那盏油灯进行了传神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句进行赏析。(修辞手法,词语等角度)

    (1)透过浓黑的树影,我看到了那样一点亮光——昏黄、微弱,从一扇小小的窗格内浸了出来。

    (2)我从残破的窗纸漏孔中向老师的小屋里望了望——迎着我的视线,昂然站在案头上的,是那盏油灯:灯罩上蒙着灰尘;灯盏里的油,已几乎熬干了……

    【4】这篇文章的原文还写了一件当晚发生的事,现把省略段落摘录如下,请你写出以下段落刻画了崔老师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我双手接过作文簿,正要告辞,忽见一个人,不打招呼推门而入。他好像是那位新调来的“训育员”:平时总是金丝眼镜,毛哔叽中山服,面色更是红润光鲜;现在他披着件外衣,手里拿个搪瓷盖杯,对崔老师笑笑说:“开水,你这里……”

    “有。”崔老师起身,从茶几上拿起暖水瓶给他斟了大半杯;又指了指茶几底板上的美国奶粉,看了来人一眼,“这个,还要么?”

    “呃……那就不客气了。”

    等老师把那位不速之客打发得含笑而去后,我望着老师憔悴的面容,禁不住脱口问道:“您为什么不留着自己喝?您看您……”

    老师默默地,没有就座,高高的身影印在身后那灰白的墙壁上,轮廓分明,凝然不动。只听他用低而弱的声音,缓缓地说道:“还是母亲的奶最养人……”

    【5】请结合具体语句,写出从崔老师教导作者写文章这件事上,你得到的写作上的启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体育场上的接力比赛,是速度的接力;举办奥运会,是奥运精神的接力;恩格斯整理和出版马克思的译著,是革命思想的接力;老师为保护学生而撑起双臂,是用师爱完成的生命接力……生活中少不了接力。

    请以“接力”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不得抄袭。(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出现真实班名、人名。(4)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