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安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有关语言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解说:以上句子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 “我有中国梦” “四海八荒”“定个小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

    解说:这几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C. 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

    解说:这一句的主干是:世间有东西。

    D. 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解说: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正确。

     

  • 2、下列信息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陶渊明——明代诗人

    C.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D.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

    B.导语是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用来提示消息的要旨,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C.《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D.《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朱德叙述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品格。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的阴历新年,是一年中中国人最大的佳节,其他节日,似乎均少节期的意味。

    B.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使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

    C. 斯石英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一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从而产生的巨大压力造成的。

    D. 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联是诗人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诗人即将“宦游”远行,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B.甲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联中,“无为”的意思是“不必、无须”,诗人不想像热恋中的男女一样离别时泪眼涔涔,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C.乙诗开篇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以叙事为主。

    D.乙诗是作者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请分别写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词填空。

    1)行到水穷处,  

    (2)人生在世不称意,  

    (3)   ,草色遥看近却无。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表达诗人乐观精神的句子是“     ”。

    5)《赤壁》中运用典故,小中见大,评论东吴命运的句子是“     ”。

    6)《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对离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7)《过零丁洋》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决心的句子是“     ”。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现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和灾难的历史写照的句子是“         ”。

    9)《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本校初二某班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下面是某同学的读书分享发言,请你将它补充完整:

    (1)《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__(国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这本书在中国的另外一个名字是《_________》。

    (2)本书中展现了中共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个人风采和独特魅力。例如,作者在书中写到:“他像其他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就是被作者在书中称为“书生出生的造反者”的____(人名)。“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____(地名)。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话“扇”

    ①扇子起源于中国,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了。扇,古称箑(shà),《说文》:“箑,扇也。”古代“箑”、“扇”并称,《方言·杂释》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今江东亦通名扇为箑。”历史上,扇,也称作“五明扇”。

    ②扇子起始于何时,众说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扇子起源于虞舜时代,晋人崔豹《古今注》记有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

    ③以《尔雅》中记载的“以木曰扉,以苇曰扇”来推测,早期的扇子应是长方形的苇编物,到了殷代,扇子就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野鸡的尾羽制成的,故“扇”字里有个“羽”字。最早扇子不是用来要取凉的,而是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用的,故称作“障扇”。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扇风取凉,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深受人们的喜爱。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用丝、绢、绫罗之类织品制作,扇面上还绣上花朵图案。

    ④扇子在我国是一种文化,并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扇子的“家族”非常庞大,有几百种之多,但又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扇,不能折叠;另一类是折扇,可以敞开收叠。

    ⑤“平扇”应该是不能折叠的扇子的总称,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称作“合欢扇”。历史上平扇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的多种形式,然后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

    ⑥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最晚是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了,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南宋时期,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了—种时尚,收藏盛行于世,到了明清时期此风更甚,扇子几乎成了文人雅士的必携之物。

    ⑦折扇,最早叫作“聚骨扇”、“聚头扇”、“聚扇”、“撒扇”,后来叫作“折叠扇”、“摺叠扇”、“折迭扇”。说起折扇,多数学者认为在宋代就出现了。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内中对折扇有过较为详尽的描述:“以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素青,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宋人邓椿在其《画继》中称赞折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这种由使臣进贡折扇的仪节,从宋代一直传至明代。

    ⑧扇面装裱,形式多样,但大体分为四种:一、将其装裱成条幅、屏条、中堂、镜片,作悬挂观赏之用;二、将其装裱成册页,主要是作以收藏;三、配上扇骨,拿在手中把玩观赏取凉;四、一种专门为了陈设、观赏或展览,虽是扇形,但比普通扇子大出几倍或若干倍,相当于大幅的作品。

    1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果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D. 时间顺序

    2下列对第⑧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类别   B. 举例子   C. 下定义   D. 打比方

    3下列对“扇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箑”“扇”并称,舜帝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制作了“五明扇”。

    B. 扇子最早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用于遮阳、挡风、避沙,称作“障扇”。

    C. 扇子分平扇和折扇,在我国扇是一种文化。与竹文化、基督教文化有密切关系。

    D. “平扇”不能折叠,如“纨扇”“团扇”等,平扇多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早期“以苇曰扇”,到了殷代,扇子用雌野鸡尾羽制成,故“扇”字里有个“羽”字。

    B. 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成用丝、绢、绫罗之类的织品制作,扇面还可以绣出花朵图案。

    C. 最晚在魏晋时期就有人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王曦之就曾为老妇人题写扇画。

    D. 折扇“展之广尺,合之止两指许”,因精致典雅,宋代即有给属国进行贡折扇的礼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等到黄昏时,他又把席子铺到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按月光和树影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淋湿衣服,结果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

    郑人用“纳凉”的办法来“防露”,历来被当成笑柄,其实生活中与郑人思维方式相同的人并不少见。然而,往往只有适应客观环境变化,不断更新观念,才能推进事情发展。

    要求:请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5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