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内容,哪一项与名著内容不符合( )
A.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
B.科举时代,选各府县学行俱优的学员进入太学者,称为贡生。
C.严监生临死前竖起两根手指头,是因为放心不下家人。
D.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见胡屠户的趋炎附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羡慕 佝偻 形销骨立 眼花缭乱
B.歇息 腆着 吩咐 箪食壶桨
C.吹虚 踹气 商酌 尖嘴猴腮
D.逞辩 盘缠 提辖 万惯家私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房子》中与桑桑家关系最密切的邱二爷家一个极大的缺憾就是没有孩子,后来他们从邱大家过继来一个儿子,他是细马。
B.《老人与海》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风烛残年的他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捕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C.《简·爱》中,除了罗切斯特先生以外,还有一个人差点走进简·爱的内心——圣约翰,他对简·爱有真挚的爱情,可简·爱对这份爱情却坚定地拒绝了。
D.《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是指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娉婷(pīng) 压榨(yā) 鸠占鹊巢(jiū) 矫揉造作(jiǎo)
B.箴言(jiān) 冠冕(guàn) 间不容发(jiān) 相得益彰(zhāng)
C.勾当(góu) 诓骗(kuāng) 箪食壶浆(sì) 强聒不舍(guō)
D.豢养(huàn) 撩逗 (liáo) 舍身求法(shě) 前仆后继(fū)
5、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④。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⑤级踬⑥焉。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⑦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官。上食,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何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
(注)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④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⑤陟:登。⑥踬:跌倒。⑦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楼峻(2)上感悟,遽起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3】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既有爱惜人才、__等优点,更有冲动易怒、___等缺点。
【4】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的陶醉,对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如:“衣冠/简朴/古风/存”。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7、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但是,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书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材料一:据央视统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同时段收视率飙升4倍,微博话题登顶热门榜,点击突破18万,百度搜索高达42万。
材料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惠州一中的选手罗弋洋说,通过比赛,我更加了解了汉字之美。汉字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汉字之美也不只在于形,在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的背后,都不乏繁华厚重的文化积淀,以及绵绵不绝的文化传承。
①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②如果你的学校也要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请你为写一句主题标语。
8、补全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一诗。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沙棘
侯发山
①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但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条路,其实,这儿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到处是蓬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家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②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老党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里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来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拄着锄头休息了一下。咳,老了,过去哪有途中歇息的?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想到儿子心里就一沉。
③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④“爹……”“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说话,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⑤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儿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儿去世前,也是乡干部呢。
⑥“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龟孙,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任何人别想侵占!”
⑦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
⑧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⑨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⑩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
⑪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上的锄头换到了右肩。不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眼前的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橘红,有的橘黄,虽然还不到成熟的季节,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你的子女,都是你这个乡的子民。
⑫老党呢,似乎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长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前走。
⑬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连衣服都没穿。
⑭心里爽快极了,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
⑮“儿子,不走了?”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谁说我要走了?”“……”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似乎误会了儿子。
⑯儿子说:“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的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⑰“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而且还有大用处?还能帮助咱们乡脱贫?”儿子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呵呵地笑着说:“乡长同志,是有大用处哩。”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这里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原来是这样!”老党明白了。
⑱“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忙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
⑲“乡长……”“龟儿子,别乡长乡长的。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抱住了儿子,眼里的泪欢快地流了出来。
⑳远远望去,老党父子两个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好像他们也成了沙棘。
【1】请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1)老党去种植沙棘途中,想到了儿子。
(2)老党和儿子针对儿子去留的问题谈了大半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⑧段中加点的“满腹的心思”指的是什么。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乡长,谁说要走了?”
【4】从“龟孙”“儿子”“傻孩子”到“龟儿子”的称呼变化,体现了老党怎样的感情变化?请简要分析。
【5】文章主要写老党父子,但用了不少笔墨写“沙棘”,这样写有何作用?
【6】多家文学刊物的主编认为作品塑造了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人物典型。从老党父子身上,你体会到怎样的时代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式过马路神器
①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汽车保有量达到1.04亿辆的中国,每年有6.2万人死于车祸,而在这些交通事故中,又有53%的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这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主要杀手之一。
②到底怎样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呢?
③最近,深圳交警推出了一款“中国式过马路”神器——智能行人过街系统。该设备体积小、功能多、价值高,由视频采集分析存储上传系统、控制器、显示屏、闸机和前端计算机等部件组成,既能自动监测人流和车流,智能调控通禁行时间,又整合了语音播报、人脸识别、自动抓拍、社会宣传等多种新功能。同时,该设备还极具人性化设计,如闸机部分采用的是圆柱形机身,既减小了体积,又节约了空间。另外,闸门部分采用圆形无锐角不锈钢材料,当行人与设备发生肢体碰撞时,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智能行人过街系统尤其适用于学校、幼儿园、公园、医院、商场等路口路段。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项技术将给家长和老师们带来极大的便利,让他们不再为孩子们过马路而操心。当红灯亮起时,闸门会关闭,将行人止于闸门一侧;当绿灯亮起时,闸门将打开,行人可以安全通行。
⑤若有人强行跨越或破坏设施时,摄像机会自动抓拍、抓录并进行人脸识别。抓拍、抓录到的违法行为将在同一时间显示在路口显示屏上,证据资料储存在本地服务器中,并纳入个人信用诚信系统。
⑥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使“红灯停,绿灯行”这一交通法则得以彻底贯彻实施。绿灯闪烁时,闸机部分的语音会提醒行人快速通行;红灯即将亮起时,语音会播报“闸门即将关闭”,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一旦有人闯红灯,监控摄像将会用语音提醒“您已违章,请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闯红灯”。而当红灯亮起时,闸门会自动关闭,将行人强行阻隔于闸门之外,避免行人闯红灯,过往车辆也能更快速地通过,大大提升了道路通行率,既减少了拥堵,又有效保证了行人的安全。
⑦闸机的进口和出口方向设定为时间差开闭,检测设备即时监测行人和车辆流量,科学智能调配两者放行时间。红灯亮起时,人行道入口闸门关闭,出口闸门将延迟5-10秒,保证还未通过出口的行人能及时通过。
⑧你也不用担心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会在雨雪天罢工,该设备采用防水、防电技术,雨天也能正常工作。当发生水浸、断电或其他故障时,闸门会自动打开,以保证行人正常通行。
⑨智能行人过街系统还将承担起“红马甲”的工作,这可以大幅减轻政府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它不仅对人们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减少因交通拥堵造成的雾霾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⑩有人总结了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交通法规处罚不够重;二是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汽车公德教育。也许“智能行人过街系统”可以摆脱以上不足,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
(1)文章第①段引用相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有何作用?
(2)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主要杀手之一。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车到山前没有路
①“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意思是说,事到临头总有解决的办法。然而,古今中外的很多事却证明了一个相反的道理:车到山前没有路,有备方可无患,未雨绸缪乃是做事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②想当年吴越争霸,勾践因准备不足,草率用兵,结果兵败被围,在会稽山无路可走,最后只得屈膝投降,忍受做奴仆的屈辱。归国后,卧薪尝胆,十年生息,十年积蓄。也就是说,他为洗雪国耻,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精心设计,积极筹划,后来才能抓住机遇,一举灭吴。历史才成就了一代霸王。试想,如果勾践不接受前车之鉴,车到山前再找路,那必然是无路可走或者是死路一条。
③兵家历来都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④汉高祖定三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准备得何其巧妙;楚霸王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不纳范增之计,岂有不败之理?
⑤面对曹操大军压境,诸葛孔明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行动,不是仓促迎敌,而是寻找战机。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周密的计划,精心的准备,取得胜利是意料之中的。
⑥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侥幸心理,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设想未来的各种可能,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说防患于未然。
⑦做一棵树,就应有经受风雨的准备;做一条船,就应有 的准备;做一名水手,就应有 的准备。
⑧因为,很多时候,车到山前是没有路的。
⑨世事如烟,谁能保证出发后能及时看清前面的高山?人生如棋,即使你是勇往直前的骏马,也可能会马失前蹄,有去无回。
⑩有人说,路能否走通,有时候靠的是机遇。但是,机遇从来不会垂青没有准备的人。
⑾好比汽车拉力赛,如果过于自信,对自己的车不检修,不加油,那么开不到山前,在半路上就可能抛锚了。
⑿好比去登山,如果你不先练好双脚,不强化体质,再加上没有物质上的充分准备,那你就只有望山兴叹了。
⒀故,远行必备良驹,过河定问轻舟。欲攀登险峰先看看体魄,要穿越沙漠先估计好要面对的风险。
⒁千万不要把希望都放在“山前”,因为你不是愚公;千万不要盲目地自信,因为你的前面常常有翻不过去的大山。
⒂车到山前必有路,说到底,这是懒人的自我安慰,也是不思进取者冠冕堂皇的借口。
⒃车到山前没有路,其实质,则是开拓者的自我警示,也是智者开启未来的闪光的钥匙。
(选自《思维与智慧》)
【1】在本文中,作者批驳了什么观点?表达了什么观点?
【2】第②~⑤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仿照第⑦段的加点部分,在第⑦段的两处空白横线上填上合适的短语。
做一棵树,就应有经受风雨的准备;做一条船,就应有______的准备;做一名水手,就应有______的准备。
【4】说说第⑥段和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
【5】“车到山前必有路”与“车到山前没有路”仅有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你赞同哪种观点?请列举出一个具体事例来加以阐释。(不能列举文中的事例)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的萌发、夏天的繁荣、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孕育,生命的律动,需要发现;亲情的醇厚、友情的真挚、爱情的甜蜜,弥足珍贵,需要发现;生命的灵性、世事的真相、人性善恶、人情冷暖、万象纷呈,需要发现……作为一名中学生,只要你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主动的去观察生活,那么,成长的路上你就能真正了解生活的真谛。
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