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昆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fēn) 感kăi婷(pīn) 春风面(

    B.jiào默(jiān)  鸟kàn尽职守(

    C.窕(yáo歌(xián)  摇)   揉造作(jiāo

    D.yŏu) 造zhì) 苗不容发(jiàn

  • 2、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句话的主语是“母亲”。

    B.《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己亥杂诗》中的“己亥”和“丙辰中秋”中的“丙辰”表示年份,“晋太元中”中的“太元”和“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表示年号。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句中“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成语“舍生取义”“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庄子》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动物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开始活动。

    C.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古稀”“花甲”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和七十岁。

    D.某同学在班干部竞选时发言说,“如果我能成功当选的话,无论是老师的委托,还是同学们的请求,我都会鼎力相助。”

  • 4、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俄国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C.《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D.《三国演义》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二、三十位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成龙破案

    ①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属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②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③又公为宰时,至邻邑。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少顷,息肩于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

    ④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还以之白公。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

    ⑤公就馆舍,使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室,炮烙而死。公唤其子来,诘其状。子固不承。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床上,令其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共服于公之神。

    ⑥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岂有少妇在床,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按:巡视,巡行。②穿窬(yú):穿壁逾墙。窬,洞,窟窿。③吏目:公差头目。④二袭:两套。衣服一套叫一袭。⑤宰:县令。⑥舁(yú):抬,扛。⑦功令:朝廷考核官员的条例。⑧鞫(jú):审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巨绅家将嫁女   适:恰逢,正碰上

    B.阴吏目   属:率领

    C.又使二人更相为   荷:抬

    D.问所以能知之故   或:有的人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令解衣搜

    A.此庸夫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B.则心不若余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C.禽鸟知山林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D.得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阴属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B.乃阴属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C.乃阴属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D.乃阴属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高邮某士绅嫁女的嫁妆被盗贼偷走,刺史发公文命令除一扇城门开放外,其他城门全部关闭,好搜查赃物。

    B.邑宰称城里并没有发生劫案,因为他早与强盗上下串通勾结,狼狈为奸。

    C.于中丞查访到有强盗抢劫大富之家并烧死主人。于是唤来主人之子询问,主人之子立刻磕头哭泣,请求为父亲报仇。

    D.强盗在妓院跟妓女一起商量,让妓女假扮病人,实际上是掩人耳目,偷运赃物回巢穴才分赃。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有人说:“这个时代需要英雄,足球运动员在场上的拼杀厮斗带给人们对英雄的向往。”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英雄。这首词上半阙写_____之景,下半阙借曹刘衬托孙权的 英雄形象,抒发______之情。

    2古往今来,抒写英雄气概的诗词还有许多。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与秋瑾《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都令读者荡气回肠。请简要说明两位词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豪情壮志。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同学们准备制作一本毕业纪念册,为这段宝贵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下列任务。

    [青春留言册]

    (1)设计组的同学在封面上设计了一副对联,请你依据上联,选出最恰当的下联,并抄写在田字格中。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A.故土有相逢       雅士同庆       B.逢太平盛世       健康第一

    C.俊杰与英才       乐今相聚       D.忆春花秋叶       岁月尤馨

           

    (2)某同学在留言册上以自画像及其名字内涵给同学们留言,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我名字中有一“陟”字。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写作“段”,由左侧的土山和右侧的双脚组合而成,本义是“登山”“登高”。父母为我取名“恒陟”,是希望我______,请大家记得你们有个同学叫“恒陟”哟!

    [青春舞台剧]

    (3)在舞台剧演出前后,你听到了一些对话,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班长看到一位同学要进入会场,张口就说:“你是哪班的?站住!”

    B.同桌小明向朋友发出邀请:“欢迎惠顾我们学校的舞台剧演出!”

    C.李叔叔鼓励你出色的表现,送你一件礼物,你说:“十分感谢您送我如此珍贵的礼物!”

    D.李丽同学动情地说:“这次演出活动太有意义了,令尊经常告诫我,要珍惜青春年华。”

    (4)下面是同学们演绎十年后相聚的舞台剧片段,请根据上下文情境,填写横线处的内容。

    场景:十年后校园一角,老师和学生守约相聚。

    班长:(激动地)时间似水,岁月如梭,转眼十年,我们如约而聚。欢歌笑语,祝福声声,让我们将内心的思念畅快表达。

    同学们:(齐声地)感谢老师们谆谆教诲,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铸就了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根基。(幸福地)偎到老师身边坐下。

    老师:(A______)(填写老师此时的情绪)十年奋斗,十年辉煌,看到你们取得的成绩,我备感骄傲!

    ……

    班长:(激昂地)请各位同学站在今天的起点上,面向未来,许下我们的诺言:B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默写。

    ⑴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⑵《行路难》中道出了作者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昂扬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______________________;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⑸请把李商隐《无题》一诗默写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小题。

    铜镜文化的魅力

    马今洪

    ①铜镜,是映照颜容的用具,与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于公元前20世纪,后历经春秋战国的发展、汉唐的辉煌鼎盛、延续到明清直至近代。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与成熟,铜镜的纹饰精美华丽,铭文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文习俗,而且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②星纹镜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铜镜之一,属于齐家文化晚期,即公元前2000年左右。齐家文化铜镜以星纹为装饰,图案拙朴,镜缘处有两个小孔,具有早期铜镜的特征。铜镜在甘肃、青海地区的齐家文化出现后,首先在与甘青地区生态环境相同的今长城沿线地区传播;此后,大约在商代晚期传入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向西传到天山东部的哈密、吐鲁番一带。

    ③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时代。此时,商周以来青铜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等级象征的礼乐器逐渐衰落了,而日常生活用具特别是铜镜,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成较为详备完整的工艺体系,标志着中国铜镜从早期的稚朴走向成熟。

    ④这一时期铜镜的镜体一般比较轻薄,形制大多为圆形,也有少量方形。弦纹钮是战国铜镜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形式为桥形钮,背上均有一至四道凸起的弦纹。

    ⑤以长沙为中心的南方楚文化区域,所出土的铜镜被称为楚镜,楚镜大约起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中晚期,秦和西汉早期的铜镜仍延续了楚镜的一些风格特点。其中,山字纹镜是楚镜中最独特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镜类。山字纹是指镜背的主题纹饰形状呈山字形,来源于青铜器上勾连雷纹的基本构图,但作了结构性的改变,成为一种新颖的几何形纹饰。

    ⑥汉代是铜镜发展的繁荣时期,其生产规模和铸造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铜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⑦汉镜的形制规整,镜型比较厚重,一般为圆形。镜钮多数为半球钮,这种钮制成为以后镜钮的基本形式。镜背纹饰在表现手法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采用以四乳钉为基点组织的四分法布局,主纹突出,地纹逐渐消失;东汉出现重列式图案,这是“轴对称”式的新风格,改变了“中心对称”的传统样式。铭文逐渐成为铜镜装饰的组成部分,内容丰富,除常见的吉祥语外,还出现宣传铜镜质地的“善铜”“佳境”的自夸铭。西汉末年出现了有年、月、日的纪年镜。

    ⑧西汉时期新出现的镜类有星云纹镜、花瓣纹镜、博局纹镜、禽兽纹镜、四灵镜以及完全以铭文为主题装饰的铭文镜等。其中,博局纹镜以其特别的图案而引人注目,也有学者因其构图似西文字母TLV,故称之为TLV镜。博局纹来源于博戏。博戏是秦汉时期非常盛行的一种游戏,而博局纹与博戏棋盘局路的图案基本相似。博局纹镜主要流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与博局纹相配饰的四神、禽鸟、辟邪、羽人等纹饰也开始兴盛,这是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的重要变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影响了铜镜的纹饰题材。

    ⑨东汉中期以后,各地形成了若干个铸镜中心,如会稽郡、广汉郡等。题材以画像镜、神兽镜、龙凤镜、四叶纹镜为主,内容广泛,纹饰结构复杂。画像镜以神人神兽纹、历史故事为主,铸作精美,纹饰采用高浮雕技法,图案隆起凸出,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生动的视觉效果。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代

    铜镜的特点

    早期

    A

    春秋战国

    B

    两汉

    C

     

    2观察下图,你认为图一和图二各属于哪一时期的铜镜?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图一 图二

    3文章第⑧段和第⑨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不能删去。

    B.博局纹镜主要流行于西汉晚期,与博局纹相配饰的纹饰在很长时间内影响了铜镜的纹饰题材。

    C.东汉中期以后,镜的题材多以画像镜、神兽镜、龙凤镜、四叶纹镜为主,内容广泛,纹饰结构复杂。

    D.文章采用“总—分”结构,按照朝代先后顺序对铜镜文化的魅力进行了具体说明。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调控情绪

    【材料一】

    ①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不例外。考场失利、友谊翻船、同学嘲笑、父母唠叨……都有可能使你陷入挫败、沮丧、愤怒、厌烦等负面情绪中。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有可能爆发,不同程度地影响人际关系。如果长期郁积于心,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②积极心理学认为,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消解人的负面情绪,使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开展了一系列挖掘积极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情绪、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找到了一些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③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帮助大家调控情绪。

    ④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意识不到自己性格不足的人,在与人产生矛盾时,总是认为对方性格有缺陷,所以,要反思自己性格的不足。只有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才能积极正视并加以修正,从而冷静看待别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这样才容易摆脱负面情绪。

    ⑤肯定现在的自己。当自己与别人发生矛盾,说错话或做错事,学习或工作陷入瓶颈时,如果过于苛责自己,只会让情绪更加低落,加剧内心的痛苦。此时,恰当地肯定现在的自己,意识到自己虽然现在不完美或身处困境,但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情绪就会趋于稳定。

    ⑥记下自己的情绪。无法或者不方便向别人倾诉时,可以把自己的烦恼点记录下来,这也是缓解负面情绪的一种好方法。通过记录情绪,梳理让自己感到快乐和难过的事情,多做能令自己高兴的事,再想办法去解决烦恼的事。

    ⑦多建立几根支柱。在遭受负面情绪时,如果只有一根支柱,一旦这唯一的支柱倒塌,整个人就会随之崩溃。如果建立的支柱多几根,就可以通过其它支柱来转移注意力和化解负面情绪。这些支柱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是自己与家人、朋友间的亲密感情,可以是某种健康的活动等。

    ⑧向正能量靠拢。多关注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常和积极向上的人一起进步,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充满正能量。因此,要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多观察他们的行为,多向他们学习。同时,多做对自己或对别人有意义的事,在成就感中体验积极力量带来的愉悦与幸福。

    ⑨远离悲观情绪的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人经常怨天怨地,充斥悲观情绪。悲观情绪会产生消极的磁场,不仅使自己深陷其中,还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要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要成为他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选自和田秀树《别让坏情绪赶走好运气》,有删改)

    【材料二】

    苏轼一生多次遭受排挤和贬谪,却不曾被负面情绪击倒,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佛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二人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后被贬黄州,做了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他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被贬惠州后,苏轼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丰富多彩。被贬儋州后,他采草药,兴学堂,造福乡民,把儋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评价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材料三】

    面对灾难和危险,人们产生恐慌、焦虑等情绪,这是人们对突发事件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负面的、消极的情绪若得不到有效释放与化解,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仿害,因此,急需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疏导、调节、化解负面情绪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面情绪让人情感体验不舒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伤害人的身心健康,应及时疏导。

    B.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使人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C.“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和“肯定现在的自己”两种方法都只是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性格的优点和缺点。

    D.恐慌、焦虑等情绪的产生是人们在面对灾难和危险等突发事件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2】结合材料,请你提出四条调节消极情绪的建议。

  • 11、学会欣赏

    李永健

    ①生活里需要学会欣赏。

    ②我们欣赏大千世界,首先要从欣赏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开始;这当中,又首先要从欣赏朝夕相处、休戚与共、“一个锅里搅稠稀”的家人开始。

    ③记得女儿读小学二年级时,用“辛苦”一词造句。她写下:我们上学最辛苦。我问,为啥说上学最辛苦?女儿说,我早晨起床上学,爸爸还在睡觉;我晚上回家写作业,爸爸躺在床上随意看书。我觉得我比爸爸辛苦。我哈哈大笑说,说得好。

    ④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女儿写暑假见闻类作文,写到奶奶家的鸡栖息在院子里的果树上,老师一句批语:“只有你奶奶家的鸡才会上树”,女儿既委屈又沮丧,我耐心地对她说,爸爸认为你这篇作文真实生动,写得很棒;但是,由于老师的闻见所限,不熟悉农村的真实生活,也不知道古诗词中“鸡鸣树巅”所在多有,比如汉代《鸡鸣》诗即有“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三国时期阮籍的《咏怀》诗有“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西晋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云“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等等,所以老师的这句评点不足为训。女儿诧异地问,老师也有不知道的?我摸着她的小脑瓜说,知识是无穷尽的,莫嫌知事少,只欠读书多,你要好好读书。

    ⑤前几天,妻子拿着一幅饶宗颐先生的篆书,问我这几个字怎么念。我说,应该是“曾三颜四,禹寸陶分”吧。她问,啥意思?我说,前者讲“克己复礼”,后者说“爱惜光阴”。孔门弟子曾参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同为孔门弟子的颜回亦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为“曾三颜四”。《淮南子》记述:“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是为“禹寸陶分”。妻子感叹道,原来如此,短短八个字,包含这么多思想内容。

    ⑥其实,妻子原本是不喜欢提问的。也许是年轻时太爱面子,她当年对不知道的东西从来不问,即使我问她“这说的是啥”,她也会用“你说呢”反客为主,试图“蒙混过关”。那时,我经常借用朱子的话对她说,学如叩钟,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不叩则不鸣;心里有疑问,却疑而不问,疑问就水存心中,怎么可能释疑明道呢?就这样“婆婆妈妈”地说教着,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就月将,渐次影响,妻子知道我心下欣赏的是提问者,才慢慢启齿发问,才有了长足进步。

    ⑦“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也许一个欣赏的眼神,即可化作一种莫大的鼓舞。由于我对提问者特别欣赏,鼓励了妻子提问的积极性,乃至激发了探索其他技能的可能性。不认识的繁体字,她问;不知道的典故,她问;不了解的草木虫鱼等百科知识,她问;不理解的哲学命题,她问……遇到我所不知道或不能够确切解答的,我们就及时查阅,现场作答。多少年走过来,妻子与我“问答相长”,释疑解惑,共同进步。她已经从原来的临渊羡鱼者,变成后来的退而结网人。当初,她觉得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人,那是高山仰止,何等了得,而今,她自己就能写一手不错的文章。当初,她看着我和女儿一起练毛笔字,万般艳羡,只是怎么都不肯拿起笔来写下一撇一捺;而今,她天天提笔临帖写字,而且已经写得有模有样,把我和女儿甩在了后面,这些点点滴滴的进步,都是和日常生活中家人的陪伴、赞赏和鼓励分不开的。

    ⑧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欣赏和鼓励。只要你适当地给予家人、亲戚、朋友和同事以赞许和肯定,他们就能从你的善意中获得鼓舞和力量。歌德说过,最真诚的慷慨是欣赏。千万不要忽略了欣赏的价值和意义,正确的欣赏可以给人以正能量,甚至可以塑造人。

    ⑨能够正确地、从容地欣赏别人的人,必然是一个明智的人,自信的人,宽厚的人,有担当的人,谦逊的人,同时还是一个向上、向善、向美的人。不然的话,一个心胸褊狭、鼠肚鸡肠、喜欢搬弄是非、见不得人好的人,怎么可能颔首微笑、慷慨大方地去欣赏别人呢?

    ⑩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只有睁开眼睛看到他人的“寸长”,欣赏他人的美善,才有可能补足自身的“尺短”,补齐自身的短板。一个人能够经常看到别人细微的长处,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长处,这是一种境界和能力。

    (选自《人民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试分析文章第⑤⑥⑦段的写作思路。

    (3)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要在生活中学会欣赏?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莫怀戚和妻子散步时,背起孩子和老人,在阳光下,慢慢地、稳稳地走着。那一刻,中年人的责任感深深触动我们的心。史铁生的妈妈在孩子痛苦焦躁的日子里,悄悄地、小心地提醒他去看看北海的菊花。那一刻,母亲浓浓的爱意深深触动我们的心。贾平凹的小桃树一路成长,一路受挫,风雨中,仍默默地、勇敢地同命运斗争。那一刻,生命的顽强深深触动我们的心。生活中,一定也有那样一个画面、一句话语,一些人,包含着爱、理解、支持或者信念……深深触动你的心。

    请以“那______触动我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中要用具体的描写再现情景,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③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