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们不仅讲解了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还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
②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③3月23日,在约400公里高的环地球轨道上,“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
④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的3名宇航员化身“太空教师”,以天地互动的形式,在轨演示了一系列炫酷又好玩的实验。
⑤这场充满奇思妙想的太空授课,让科学的种子在亿万青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
A.③①⑤②④
B.③④①②⑤
C.④①⑤②③
D.③④①⑤②
2、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煞白(shà) 风骚(sāo) 诲人不倦(huì)
B.害臊(sào) 赦免(shè) 摇曳(yì) 惟余莽莽(máng)
C.佝偻(gōu) 承蜩(tiáo) 穿凿(záo) 亵渎(xiè dú)
D.骈进(pián) 强聒(guō) 瞥见(piē) 娉婷(pīng)
3、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外小说中有一大批中下层人物形象。如《孔乙己》中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中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的小市民菲利普夫妇。
B.《屈原》《我爱这土地》《变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诗歌、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艾青、莫泊桑。
C.《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
D.“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秦王)长跪而谢之曰”“长跪”是古代的一种礼节,以示庄敬。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疏懒 勾当 末胄 如雷灌耳
B. 虞候 检讨 瞋怪 诺诺连声
C. 倾颓 喧哗 漫不经心 不知所措
D. 浮燥 存恤 啰唣 剜口割舌
5、 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驩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卿等若能小心奉法/若为佣耕
B. 愚者多财生其过/愚以为宫中之事
C. 卿等宜深思此言/将军宜枉驾顾之
D. 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
【3】太宗认为徇私贪污的危害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概括。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贾谊在长沙谪居了三年,落得“万古”留悲,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斯人已去,只见斜阳衰草、寒林空寂,惆怅伤感,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2】诗人与贾谊万古同悲,诗人为何而悲?请简析。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青年人最好看的,就是那股子狂妄气,因为无所有,所以无所畏,在灰扑扑的青春里(甲)(A.肆意 B.随意)撒野。你瞧,一个行业真正尖端的人物,也不全是衣着华贵生活精致之人。袁隆平捋起袖子站在稻田边的模样被印在了教科书上;马云密布着皱纹的脸上,有孩子般清澈和天真的神情;①声名显hè( )的作家,稿纸堆旁就是外卖盒。他们好像也奔赴在更好的道路上,没有太在意身姿是否足够优美,②步履( )是否太过匆匆。所以,青年人,真的不必急着精致,其他人告诉你的什么妆容精致衣饰得体,什么善待自己岁月静好,都只是表象,想象五六年后,你走向这个复杂的社会的时候,哪种能力能让你不跌倒?哪种能力能让你(乙)(A.势如破竹 B.所向披靡)? ?哪种能力能让你不用仰人鼻息靠脸吃饭?这些,才是你需要积累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再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填空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③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一双皮鞋的秘密
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大多数同学都买了皮鞋,我也想买一双。
星期六回家, 我对妈妈说了。妈妈半天没说话,只是盯着我。好久,她才说,非买不可吗?我没有说话,却点了点头。妈妈说,你快要交学费了吧?我又点了点头。妈妈又说,你的学费还没攒够呢!我听了没说话,把头转到了一边。妈妈说,你爸爸在地里刨葱,你去看看吧。
我去了地里,爸爸正在刨葱。见我不说话,爸爸问,怎么了?我还是不说话。爸爸就不问了。那天的天气很好,可我却觉得很闷,头就像被谁用棍子打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妈妈也到了地里。她把我想要皮鞋的事给爸爸说了。爸爸听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晚几天买不行吗?我不说话,我想星期一上学的时候就穿上新皮鞋。可我说不出口,我知道我的家境很穷。
爸爸说,你想要皮鞋,行,你肯下力气吗?我说,肯下力气。爸爸说,邹县的葱比咱这儿贵好几分钱,只是路太远了,我一个人拉排车怕拉不到。我当时就说,我帮你拉。
邹县离我们这儿有七十里路,我和爸爸吃过晚饭,就拉着一千多斤的葱上路了。刚开始,我觉得还行,没怎么费力。大约走了有二十里路,就觉得浑身上下酸酸的,排车的轮子好像坏了。我和爸爸吃力地前进着。爸爸说,你能坚持到邹县吗?我咬了咬牙,说,能。爸爸就不再说什么了。
晚上没有月光,只有几颗星星在天空眨着眼。有露水从天上落下来,打湿了我和爸爸的头发。晚上已经很冷了,可我们身上却流着汗。为了一双皮鞋,我豁出去了。
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我就走不动了。三十多里路,我们走了四个小时,但还有四个小时的路呢!我说,邹县可真远。爸爸说,不近。我说,咱歇一会儿吧。爸爸说,你不想要皮鞋就歇一会儿吧。我说,歇一会儿就买不成皮鞋了?爸爸说,咱早到一会儿可能卖个好价钱,晚到一会儿可能就把你的皮鞋给耽误了。
我说,那咱赶路吧。爸爸说,咱一口气赶到。我咬了咬牙说,行。
那天葱卖得很好,一斤比我们那里多卖八分钱,一千多斤就多卖了一百多块钱。我心里很高兴,我的皮鞋有希望了。
一回到家,我就躺在了床上。我一夜没合眼,累坏了。待我醒来时,爸爸把一双皮鞋递到了我手里,我心里很高兴。妈妈说,花了一百多块呢!
星期一,我就穿着皮鞋去了学校。有个眼尖的同学说,你的皮鞋不是皮的。我不信。同学给我指了出来,我的心当时就凉了。
爸爸被人骗了,那可是我们俩的力气钱啊!说真的,我当时沮丧极了。后来我回家,爸爸问我,怎么没穿皮鞋?我说,我得省着穿。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爸爸说,你要想穿上名牌皮鞋就得好好学习。
我一直保存着那双皮鞋。我怎么也忘不了为了一双皮鞋,我和爸爸拉着一千多斤的葱到七十里开外的邹县去卖。我和爸爸辛辛苦苦多卖的钱,被卖皮鞋的人给骗去了。至今我都没有给爸爸说那是双假皮鞋,我不想让爸爸伤心。如今我已结婚生子,我不再为了一双皮鞋而发愁。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双皮鞋,就是那双皮鞋让我知道了做人的艰辛。那双皮鞋怕是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一天,我 陪爸妈吃饭。妈妈说,你知道吗,多年前的那双皮鞋是革的。我说,我穿上皮鞋到了学校就知道了。妈妈说,可你没说啊。我说,我知道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爸爸突然说,有个秘密你们都不知道,当年我没有被骗。我和妈妈一听,都愣了。爸爸继续说,我去给你买皮鞋时,在路上遇见了一个病危的老太太,我把钱给她了。我想皮鞋真假都一样穿,可人的命就只有一条。
爸爸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他的背也已经驼了,但我却忽然发现,爸爸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高大。在他面前,我只能仰望,一直到永远。
(佚名 文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主要故事情节,每个情节不超过四个字。
【2】阅读选文,说说一双皮鞋的“秘密”究竟有哪些。
【3】知道爸爸买回来的是假皮鞋,为什么后来“我”说“那双鞋比真皮鞋还贵”?
【4】结合全文,分析“我”心目中的爸爸的形象。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近视漫谈
(材料一)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
(材料二)
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图表一
(出自《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
(材料三)
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一是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
图表二
(同图表一)
(材料四)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物理学中衡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司,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1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子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行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生动地说明了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B.为保护视力,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参加足量的户外活动。
C.如果每天减少用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那么50%的人将不会发生近视。
D.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画线句点明了眼睛近视的原理,以及近视带来的后果。
B.材料二仅运用了列图表的方式表明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C.材料三表明,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不良,用眼距离低于标准,用眼时长低于标准,户外有效暴露时长还是低于标准。
D.材料四画线句中的“一般”只是一个副词,对句意影响不大,可以删去。
【3】请你结合上文知识,说一说材料这个法则合理吗?为什么?
(链接材料)
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 -20"法则,即每看20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看20英尺(6米)远的物体20秒。
11、用 爱 倾 听
方冠晴
那段日子,我被楼上楼下的住户折磨得快疯掉了。
我家住二楼。住我楼下的,是一对下岗夫妇。为了生活,这对夫妇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每天出去载客,深更半夜才回来。那辆摩托车破旧得像严重的哮喘病人,“突突突”的响声像哮喘病人的咳嗽,不但巨大,而且让人揪心般的难受。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了,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不知怎么心血来潮,给女儿买了一支箫。每天天刚麻麻亮,他就逼着女儿练习。那声音呜呜咽咽,毫不连贯,毫无乐感,听在耳里,像鬼哭狼嚎。
我每晚被楼下摩托车的“咳嗽”搅得没有睡意,早晨又早早地被楼上的箫声“哭”醒,弄得我精神不振,心情烦躁。我想,应该好好与楼上楼下的住户谈一谈。但临到他们的门口,我又犹豫了,谈什么呢?让他们不要再发出噪音?可楼下的那个住户,破摩托车就是他们的饭碗;楼上的那个住户,箫声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希望。难道我要他们放弃饭碗放弃希望?我不忍开口,他们也不会答应。
几经考虑,我决定搬家,搬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居住,那样有利于我的写作,也有利于我的健康。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朋友笑眯眯的听着,然后问我:“你觉得我居住的环境怎么样?”我说: “就是觉得你这里清静,所以叫你帮我找住的地方。”朋友得意的点点头,说:“好吧,你先在我家里坐一个小时,感受一下。”
一个小时后,隔壁的阳台上传来一种含糊不清的类似于说话的声音,像原始部落的人用特殊的声音在喊叫,声音刺耳而使人不明所以,让人听了格外不舒服。
我问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朋友说:“一个9岁的男孩,在学说话。你仔细听听,他说的是什么?”我侧耳倾听,那男孩无疑在重复一句话,但我怎么听都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猜测说:“他好像在说,羊刚仆倒在地。”朋友哈哈大笑,说:“你错了。他是说阳光普照大地。”说着话,他拉开了通往阳台的门,以使那孩子的声音更大一些。这时我听到,有一位妇女,在不断地纠正那个男孩。妇女说的,正是“阳光普照大地”。但无论妇女怎么纠正,那男孩说的,仍是“羊刚仆倒在地”。
朋友见我一脸诧异,便解释说:“这孩子是个弃儿,一出生就又聋又哑,所以他的生身父母抛弃了他。是我的邻居将他捡了回来,不但抚养他,而且到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疗。从他4岁开始,我的邻居就开始锲而不舍地坚持每天教他说话,到他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居然开口叫妈妈了,虽然声音那么模糊,但我们都听清了。我的邻居当时就激动得哭了,我们在场的许多人都热泪盈眶。我的邻居含辛茹苦这么多年,终于让这孩子开口说话了,这怎么不让人激动?你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很不舒服,那是因为你是用耳朵在听。而我们听这孩子的声音,很动听,很欣慰,那是因为,我们是用爱在听。这世间的许多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这些声音全部入耳,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也可以让你觉得是一种折磨。但如果用爱去听,这世界上,就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美妙与和谐,让人觉得欣喜和欣慰。”
我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奇怪的是,再听楼下摩托车的轰鸣,我没觉得刺耳,而是觉得欣慰,这对下岗夫妇今天又有生意了,又有收入了,我为他们感到高兴。而再听楼上的箫声,我也能听到小女孩的进步。
上帝给了我们耳朵,是让我们能听得到世间所有纷杂的声音;人类给了自己爱心,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想享受美妙的音乐,就要学会用爱倾听。
(摘自《做人与处世》)
【1】阅读全文,说出“我”倾听到的“美妙音乐”的具体内容?怎样才能做到用爱心去倾听?
【2】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1)我找到一位朋友,诉说了我的苦衷,叫他帮我物色好的住所。
含义:
(2)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作用:
【3】如果楼下传来的是搓麻将的聒噪声,楼上传来的是打骂孩子的刺耳声,该怎样正确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4】“我”楼上的那家住户为什么在“每天天刚麻麻亮”时就逼女儿练习吹箫?请就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5】研读上文中朋友的邻居教小男孩说话的有关内容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认为小男孩最终能不能学会与人正常交谈,为什么?
材料一:海伦·凯勒原先失明,“整天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缺少强烈的爱”。莎利文老师将手语字母按入凯勒掌心,教她各种物件的名称,将她手指放在自己喉头,听其振动说话。在莎利文老师持之以恒的爱心教育下,海伦终于成为一位作家和教育家。
(选自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材料二:丹是一位失聪孩子,据著名耳科专家杰夫瑞医生诊断,他恐怕是属于永远都无法恢复的失聪者。但富有爱心的露茜修女并没有放弃,坚持让他去听睡莲开放的声音。有一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丹终于听到了睡莲花瓣开时的“叭”、“叭”声。(选自《知音.海外版》)
12、根据要求写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口罩在脸上戴了快两年了。张文宏医生说,2021年或将是“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这两年,我们与疾病、与贫困、与愚昧等战斗,学会了坚忍、遵守纪律与关心他人。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那些牺牲、付出与奋斗,我们绝不能遗忘。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正是一代代人在“寒冷”中奋斗,我们才能安然挺立在这生生不息的温暖的大地上。
题A: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则故事,在班级“2021,绝不能遗忘”主题会上做分享。
题B:聆听同学故事分享后,你有了很多思考。以“青春,在奋斗中闪光”为题,结合生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向学校文学社社刊“大家谈”栏目投稿。
要求:①从上述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选题A的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A涂黑,“题目”处填写自拟的题目;选题B的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B涂黑,“题目”处填写“青春,在奋斗中闪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作者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