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丽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游弋   教悔   遁词   如雷贯耳

    B.旁骛   作揖   鲁钝   走头无路

    C.侥幸   懦夫   嬉闹   根深蒂固

    D.梳懒   桑梓   褴褛   言不及义

  • 2、选出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什么是英雄呢?挺身而出如陈薇少将者,英雄也;鞠躬尽瘁如李兰娟院士者,英雄也。我认为时代的脊梁固然 ,但生活中那些普通的小人物也同样值得尊敬。比如快递小哥、环卫工人,他们穿梭在城市的街头巷尾, 着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转。鲜少被关注的他们,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 的事情,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萤烛末光,也可 ;尘埃虽微,亦能补山填海。

    A.可歌可泣       联系       力挽狂澜       振聋发聩

    B.如泣如诉       维系       力所能及       五彩斑斓

    C.可歌可泣       维系       力所能及       增光添彩

    D.如泣如诉       联系       力挽狂澜       增光添彩

  • 3、某同学借阅了《老子的智慧》后,做了以下归纳,请你帮他找出其中有错误的一项(     

    A.应注意汉字中的一字多音现象,例如:俗人察察,我独闷闷(mèn   mèn),现代汉语中,闷(mēn)热。

    B.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声旁定读音,例如:彰(zhāng)显、矜(jīn)持。

    C.应注意区分形似字,例如:“栋粱”应为“栋梁”,“吉详”应为“吉祥”。

    D.应该将书中的文字读音紧密地和生活口语联系起来。如惩(chěng)罚、气氛(fèn)

  •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B. 清晨,村庄静谧,炊烟袅袅,鸡犬不宁,呈现出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

    C. 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事的。

    D. 有人评价,美国当初攻打伊拉克,其实是想操控它的石油资源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河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②望洋:仰视的样子。③若:海神名,即北海若。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

    A.不见水端  东坡右手执卷(《核舟记》) B.伯夷之义者  亦不可妄意信人言(《治水必躬亲》)

    C.谓也  何陋有(《陋室铭》) D.今我睹子之难也  钟子期辄其趣(《<列子>一则》)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哪一项?()

    A.始吾弗 B.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媵人持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为莫己若者.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河伯面对“百川灌河”“不见水端”两种景象时,他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选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东栏梨花

    【宋代】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下面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营造了凄清惆怅的意境。

    B.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

    C.“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D.本诗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吗?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传承文化,走进成语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两人一组,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哪组描述更好?为什么?

    3仿照例句,补写句子,使其语意相通,构成排比。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默写。

    (1)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苏武《浣溪沙》)

    (4)爱国之情,人所共有。苏城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中,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生动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白菜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⑤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⑥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不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篓子落地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⑨“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⑩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故事情节

    “我”的心情

    母亲下决心卖白菜

    自责

    老太太挑白菜

    气愤

    白菜被老太太退回

    沉痛(懊悔)

     

     

     

     

    2文章第⑦段刻画了一个老太太形象,请你结合全文说说小说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的用意是什么?

    3下面的两个句子都写到了母亲的泪,其蕴含的意味有何不同?

    (1)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2)“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4文章结足写到“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请你说说作者依然沉痛的原因是什么。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奶奶的星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 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

    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⑦“老了,还不死?”

    ⑧“死了就怎么了?”

    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恐怖的印象。

    ⑾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四处都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⑿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⒀“怎么呢?”

    ⒁“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⒂“干嘛变成星星呀?”

    ⒃“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⒄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这感受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⒅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⒆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选自《史铁生小说选》有删改)

    1小说写了奶奶和“我”的四件生活琐事,请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奶奶哄“我”睡觉  (2)_______(3)“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离世(4)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语境,谈谈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

    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3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括号中的提示,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表达上的妙处。

    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从比喻的角度)

    4请说说第⒄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题目能否改为“奶奶”?请说说你的理由。

  •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功(节选)

    季羡林

    ①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②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

    ③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④“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繁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⑤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⑥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骨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⑦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⑧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1】结合第⑤段内容,说一说作者对“天资”是怎么看的?

    【2】请将文中典故的序号填入相应的人物后面。(选对其中两项即可)

    A囊萤     B映雪     C悬梁     D刺股

    (1)战国时苏秦( )   (2)晋代的孙康( )

    (3)晋代的车胤( )   (4)汉代的孙敬( )

    【3】文中成功前的三个条件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条件,为什么?

    【4】文中的“韩文公”是指谁?文中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是为了论证什么论点?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微笑是一种喜欢,一种豁达,一种担当;微笑着前行,日子更明媚,风雨成风景,逆行即前行。像什么一样生活,是一种向往,一种尝试,一种使命;像雄鹰一样自由翱翔,像彼得·潘一样永保童真,像邪发宝一样守边戍疆……用你喜欢的方式。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请以“像______一样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