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保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形声字的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即使是它的声符,也是因义构型,记录了汉语,有了声音,才利用声音来作字形的区别因素。

    ②在本质上,形声字也是因义构型的。

    ③要知道,我们判断一种文字的性质,不是一个一个字去看的,而是要分析它的构型体系。

    ④形声字一半是义符,一半是声符,数量也非常多,因此有人说汉字是意音文字。

    ⑤在感觉上,你会觉得形声字是一半音、一半义拼起来的,但是如果你理解了形声字的产生过程,就会清楚,它其实是表意文字系统中的一类字。

    ⑥为什么这么说呢?

    ⑦我们认为,即使考虑到形声字的问题,汉字也不是意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

    A.⑦⑥④①③⑤②

    B.④⑦⑥③⑤②①

    C.⑦④⑥⑤②③①

    D.③④⑦⑥②⑤①

  • 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B.《智取生辰纲》采用双线并行展开故事情节,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纲,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暗线是晁盖吴用一行智取生辰纲,写团结智取。

    C.《我的叔叔于勒》以主人公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叙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几次态度变化,批判了金钱社会扭曲人性的罪恶,也表现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鲁迅先生指出: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寄希望于国联是“他信”,求神拜佛是“自欺”,这些都不是“自信”。

  • 3、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

    ②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

    ③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

    ④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

    ⑤并不陌生,却又那么陌生。

    A.④①②③⑤ B.③⑤①②④ C.④①②⑤③ D.③⑤④①②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读文章时应该避免断章取义,这样才不会曲解文章的意思。

    B.《见字如面》中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表演形式,一盏灯、一方讲台、一群听众构成了节目清丽的画风。

    C.数字阅读带给人们轻松愉快的享受之时,传统阅读留给人们的文化韵味和思想深度是否会荡然无存?

    D.青年学生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方,还可附庸风雅。”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积累。

    作品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水调歌头

    作者是宋朝的(1)(人名)

    甲词中“水调歌头”是(2)

    /

    /

    记承天寺夜游

    月色入户 入:(3)

    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4)

     

    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词的小序和乙文的首句,都交代了作者写作的时间和缘由。

    B.甲词以夜已深而人难以入眠,写出了自己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C.乙文巧用比喻写月光清澈透明,点染出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

    D.甲词和乙文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将复杂情感融于景中。

    3甲词有作者内心的伤悲、无奈等,乙文中“________”二字夹杂着作者自嘲、自解等况味,但两篇作品中都能感受到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仍________的情怀。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咸阳城东楼

    唐朝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乙】黄鹤楼

    唐朝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甲诗提到“秦苑”和“汉宫”,其作用是_______

    【2】两诗都写了“愁”。两诗中”愁”的原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大堰河甘甜的乳汁滋①  (A. lùn  B. rùn)了艾青的童年,故乡秀美的山水  甲  (A. 孕育  B. 养育)了诗人的才情。诗人在《少年行》中深情地对乡亲们说:“双尖山保佑我们平安无yàng(A.漾  B.恙)/等我也老了/我再回来和你们一起。”艾青“用  乙  (A.沙哑  B. 嘶哑)的喉咙”为黑暗中的祖国呼唤“火把”,“常含泪水”把赞美诗呈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他的诗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巨匠之一。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他的诗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巨匠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2)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

    (3)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雄浑苍凉的奇丽画卷,由此常会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中的两句:

    (4)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白居易的《观刈麦》。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农历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文气象历法。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农历二十四节气也逐步演化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

    首先,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为360度,即为一个回归年。按照天文学的惯例,以春分点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全年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其次,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二十四节气在镌刻着农耕文明印记的同时,跳动着传统文化之脉。在中国广的地域空间和悠长的历史岁月里,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纷繁多样的民间文化。谚语、歌谣、诗词、传说、曲赋等文学样式,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以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等等,共同为二十四节气注入了奔流不息的文化生命力。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多带有传统农耕文化的意味。例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分,春分,麦苗起身芒种忙栽清明断雨,谷雨断霜等等。歌谣方面,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诗词曲赋方面,描绘二十四节气的精品佳作更是多不胜数。其中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的《七月》。宋代陆游所著的《时雨》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节气诗佳作: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香,处处菱歌长。戏曲方面更是有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作品。如苏州著名弹词艺人马如飞所著《节气歌弹词》,词人将二十四节气名和二十六戏目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语意双关、丝丝入扣浑然一体。这些依托二十四节气创作的文艺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与二十四节相生相伴的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头伏 、二伏 、三伏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无不透着中国民间的智慧。

    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节气已逐步成为大众欢庆节日,并与民俗相结合,发展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节日文化。例如冬至节,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吃羊肉等习俗。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依旧保存着冬至时节用九层糕祭祖先的传统,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

    1文中加横线字注音、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广(mào)   丝丝入扣

    B.惊(zhí)   拍案叫绝

    C.祭(sì) 浑然一体

    D.透(jìn)   纷繁多样

    2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请你推算一下一九是从哪个节气算起的。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如一九,耕牛遍地走。

    3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是(   )

    A.立春 B.端午 C.立冬   D.清明

    4连线,补全第段中与节气相对应的习俗。

    头伏 二伏   三伏

    5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童谣,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节气名称。

    二十四节气(节选)

    东风解冻鱼上冰(   )

    冰雪融化桃花开(雨水)

    草木萌动鸿雁来(惊蛰)

    芽茶播种燕飞舞(春分)

    细雨放飞柳飘絮(清明)

    雨生百谷春盎然(   )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时光笔墨

    ①她斜倚在车的后座上,眼睛微眯,嘴角翘起,似笑非笑,和暖的阳光越过车窗,轻抚着她花瓣般柔滑光洁的脸庞。她从书包里掏出“随身听”,轻晃着身子听起歌来,仍是那首《时光笔墨》,边听边跟着低声哼唱:一念成执著,沧海变荒漠,轮回中,我像飞鸟经过……歌声清凉如水,荡漾着,溢满车内。

    ②我仔细倾听了会儿,忍不住摇头轻笑。她刚满十七岁,年少强说愁,又怎会真的懂得沧海翻转,时光凉薄。当然也只是想想,无须道破。车窗外,人声、车声,嘈杂喧腾,一浪接一浪地涌来,但似乎又被这歌声抵消,消融于黄昏里。

    ③她今年读高三,“随身听”是我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想让她在周末闲余时适当放松。之前她乘公交车往返学校,不用接送。近来逢城市修路,公交车改线后,没了直达校区的车。距高考不足百天,作业如山如海。每周末回来一天,她埋头做题,恨不得时光滞流,将寸寸光阴拢入指尖。周日下午返校时,为了赶时间我打车送她,路上约半小时的车程,成了她难得的静享时光。

    ④正想着,车颠了几下,我趔了下身子,朝她伸出手去。她不用侧头看,便明了我的心意,与我的手交握在一起,十指相扣。她知道我晕车厉害,用力攥紧我的手,那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别担心,有我在呢!我们是母女,犹如两棵相依相偎的树,彼此的根根脉脉,枝枝叶叶,都勾连交错,熟悉相互的气息。

    ⑤我心头一热,甚而期望,在她毕业前这条路不要修好,能多陪陪她。“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听秋声。”一个又一个十年过去,不觉已人到中年,愈来愈觉得人生有太多的变数,能握住的东西是有限的,莫不如珍惜当下,这一份体己的温暖。

    ⑥她刚考上市重点高中时,我着实高兴了一阵儿,可待到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如一盆冷水浇灭心底的喜悦。她有几门功课不及格,在班上排到30多名。我有些失望,要知道初中时她的学习还算优秀,这让整日疲于奔碌,陷入生活旋涡里的我,一度以此宽慰。

    ⑦她垂手站立,斜着眼梢瞄着我的脸,叹道:“这次没考好。”我故作轻松地给她鼓劲:“可能是还不适应,下回努力。”她仰起年轻鲜亮的小脸,眼睛亮亮的一闪,慌慌地点头。

    ⑧然而第一学期下来,她的成绩时上时下,但始终徘徊在中等水平。一次家长会后,很多家长围住班主任问这问那,我也挤上前,揣着小心说:“我是小豆妈妈……”“哦,你女儿好人缘哦,走哪都是焦点,课堂上也这样,话多得刹不住闸……”轻飘飘的话,如一片片羽毛般落下。我尴尬地回道:“得跟她好好谈谈了。”

    ⑨“在课堂上乱说话,这是咋回事呢?”我一进家就厉声问道,脸沉郁得如一片雨做的云。她绯红着脸,急切地辩道:“我没有,不是那样的,同学经常忘带钢笔、橡皮或尺子,课上管我借,我就给他们喽。”我心里一软,但仍板着脸说:“别岔开话,给自己找理由。”她委屈道:“妈妈,你不是总说要多帮别人吗?”

    ⑩不管怎么说,做人善良一点儿,总没错的。我走上前握住她的手,想要安慰几句,发现那双手软软的,凉凉的。正疑惑间,她笑着说:“妈妈,我把毛裤借给下铺的同学,她穿得单薄,前几天下雨冻感冒了……”我长叹了口气,怒气如潮水般退去。

    ⑪这么思来思去,我倒也看开了。孩子就像花儿,只要肯努力,早晚都会绽放的,有的只是开得慢了点,那又何妨呢!

    ⑫正乱想着,车到了学校门口。我跳下了车,掏钱,付钱,一扭身,不见了女儿。再一抬头,见她已跑到马路对面,跳着脚冲我摆手。

    ⑬我小心地穿过车流,气喘吁吁地站到她面前,刚想嗔怪几句,话到嘴边却凝住了。她手里举着张贺卡,上面画有一簇花,旁边一行漂亮的楷书:祝妈妈母亲节快乐!在我心里妈妈永远是年轻美丽的,我长大了以后,会带妈妈一起出去旅游,看各种风景,吃各地美食,妈妈永远是我最爱的人!

    ⑭我心里明白,无论有多么不甘不舍,难以体面地退出,都必须试着放手。十余年的寒窗蛰伏,正是为了有一天破茧而出,飞向更辽阔的远方,而我只能目送着你的背影远去。或许有一天,你回过头来会发现,我仍在原地守望。那目光,穿过重重光阴,与你一世相随,且从未远离。

    (有删改)

    1母亲的心总被孩子牵动。结合选文⑥~⑩段,根据提示内容完成下表。

    女儿

    ______

    月考成绩不佳

    上课总说话

    ______

    母亲

    高兴

    ______

    ______

    心疼

     

     

    2文章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按括号里的提示品析下面的句子。

    (1)她不用侧头看,便明了我的心意,与我的手交握在一起,十指相扣。(从描写方法角度品析)

    (2)孩子就像花儿,只要肯努力,早晚都会绽放的,有的只是开得慢了点,那又何妨呢!(从修辞方法角度品析。)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描写了女儿听歌时陶醉的样子,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

    B.第③段交代了女儿车上听歌的原因,目的在于突出她对“我”的感激。

    C.第⑬段中女儿用贺卡表达了对母亲的祝福和感恩,可见她的孝顺懂事。

    D.第⑭段中“守望”一词传神地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爱与牵挂一生不变。

    4如何理解文章题目“时光笔墨”的含义?

  • 11、墙缝芦苇

    白来勤

    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家土院的墙缝里冷不丁蹦出一枝苇子来,歪歪扭扭、可怜兮兮的,叶儿有点卷,叶尖有点黄,叶背面还有一层白白的汗渍似的东西呢。那根,还扎在墙底下的水道眼儿里。

    苇子,河滩里多的是,谁稀罕呢?何况是墙底下歪不拉叽的苇子,大人们自然不予理睬。不理也罢,人家是大人嘛。我却觉得它怪好玩,常常给它浇点水,企盼它快点长大,以便揪下它的叶儿卷哨儿吹。

    一天,当我连蹦带跳地跑到它面前,高高兴兴地一拽叶子,不想竟被划破手指,血流滴滴。哇呀呀,真不识好歹,我一气之下,摸把镰刀,将那苇子拉出墙缝,一刀两断。这还不算,我还砍下一截苇秆,削去外皮,露出内膜当笛吹,咿咿呀呀的,嘿,小伙伴们着实眼馋啊!

    不几天,那苇子就变蔫、发黄了,其实,我盼不得它早死呢。谁让它划破我的手指?

    谁料第二年春,那苇子又绿嫩嫩地挤出墙缝,冒了出来,探头探脑,且比上年更水色,更惹人注目了。嘿,还不是我的刀下鬼?但我一看到那结结实实的墙壁,唉,算了,它迟早会被夹死的。

    鸡们倒好,这下可以毫无忌惮地啄食它的叶子,特别是那只大花公鸡,好像专门做样子给我看似的,只见它叼一片断叶走到我面前,得意地将叶儿又摔又打,还“咯咯咯”地叫着,那些姗姗来迟的母鸡们便飞也似的跑过来,一起对那苇子连撕带扯,好一场“弱肉强食”啊!不一会儿,那苇子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

    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一只可恶的老鼠,不知因何事光临了墙下的水道眼儿,或许为了显示自己非凡的咀嚼本领,或许为品尝苇秆的味道以解决日后的给养,磨牙的工夫就让苇子“首身异处”。当我发觉时那鼠辈已逃之夭夭了。

    十几年一晃过去了。

    此间,由于学业的原因,苇子的事在我脑中愈来愈淡,直至消失。那天,三次高考落榜的我,心情格外沉重,独自在老家的土院里徘徊。忽然,阳光下,土墙旁,一架绿的屏风,一汪绿的喷泉映入眼帘——苇子!

    那苇子竟安然无恙?

    岂止安然无恙,简直传宗接代了呢!一丛丛的,墙里墙外,高高秀出。墙头,被它们刷出一处豁口,光秃秃的;墙下,水道眼儿里的砖早已被苇子挤得翘了起来,仿佛那墙,也有些摇摇欲坠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震惊、我战栗……噢,芦苇,墙缝里长出的芦苇,你是怎样啜饮生活的苦汁汗泪,一寸一寸悲苦地生长——上寻阳光、下汲甘泉?

    微风吹过,苇叶哗哗响动,像唱着一曲欢快的歌,生命的旺盛与顽强,便全在这翠翠的绿色中了。望着这翠翠的绿色,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有删节)

    1阅读全文,说说墙缝里的芦苇曾遭受过怎样的不幸与打击。

    2请对文中画线句作简要赏析。

    3成功源自于奋斗,这个道理可以从文章中的哪个句子读出来?

    4文章结尾加点的“一股神奇的力量”指什么?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2010年,80岁的袁隆平院士提笔给他已经去世21年的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一粒种子,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执着、善良、勇敢、坚毅、包容……总有一粒这样的种子,播撒在你的心田,悄悄陪伴着你,影响着你,改变着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单位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