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关于什么问题的大讨论?( )
A.是否恢复高考制度 B.是否执行“两个凡是”的方针
C.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D.真理标准问题
2、阅读表格,你认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收入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80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元 |
A. 人民公社的建立 B. 生产方式的改革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手工生产的进步
3、“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
B.
C.
D.
5、观察下面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经济特区的建立
6、“近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国多点扩散,人类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00多个国家和数十个国际组织表示支持与慰问。在有效控制疫情并积累一定成功经验后,中国向10多个国家分享中国最新研究成果、防疫理念及综合举措等……友好互助,世界构筑起抗击病毒的共同防线。”(摘自学习强国《全球战疫》)此材料说明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B.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D.坚决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紧迫性
7、在三大改造中,属于社会主义改造创举的是( )
A. 兼并政策 B. 拍卖政策 C. 没收政策 D. 赎买政策
8、1984年,福建省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名致信给省委书记,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加大开放的力度
D.增加对企业的投资
9、“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这首歌是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松花江上》
D.《毕业歌》
10、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继续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民经 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11、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成就斐然,这一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不包括
A.武汉钢铁基地的建成
B.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的建成
C.大庆油田的建成
D.胜利油田的建成
12、祖国统一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其中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开国大典
C.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 西藏解放
13、中国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的共同点是
A.谋求民族独立
B.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C.实现祖国统一
D.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
14、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该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
A. 如何实现国家统一
B. 如何发展中国的文化事业
C. 如何对农村进行改革
D.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5、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如图是我国现行的军队组织架构示意图(部分),其中新增的军种是
A.空军
B.海军
C.火箭军
D.战略支援部队
16、据统计,1958年我国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当年钢产量达到1070多万吨,超过了原定生产指标,但其中至少有300多万吨不合格的土钢和杂钢。该项运动的开展
A.推动了钢铁冶炼业高质量发展 B.挫伤了农民恢复生产的积极性
C.造成了大量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D.提高了铁矿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17、党的十八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是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18、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这主要是基于南方谈话
A.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C. 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 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19、
为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况,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项目_____ | 中 国 (1950年产量) | 印 度 (1950年产量) | 美 国 (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6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A. 农业 B. 重工业 C. 轻工业 D. 商业
20、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那么我国开始步入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的召开
21、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事件。
(1)标志祖国大陆领土完成统一的是___________。
(2)提高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是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的是___________。
22、 材料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 ②大炼钢铁 ③特区 ④两个凡是 ⑤一带一路 ⑥原子弹 ⑦西部大开发;⑧公私合营。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
2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示意图来看,下面的四个选项中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
24、每一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实践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根据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欢庆场面。这一成就出现在________期间,当时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期间兴建、施工了一万多个项目,其中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________基地形成了。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图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这次运动到________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________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的基本制度。
(3)图三漫画是________时的壁画,在这一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诸如________的失误,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并取得明显成效。
25、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6、军种建设:陆军、海军、空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队。
27、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________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等等。
(4)起止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到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________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________、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党的好干部” 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9、三、拨乱反正
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________胜利完成。拓展: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30、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1、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1955年,我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请依次列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经历过的主要阶段。
(3)1978年,农民们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欢迎?这一政策的最早尝试是在哪里?
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写出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
(3)谁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是什么?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哪些构成?)
34、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在20世纪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进程中,经历了重要的四线,请回答:
(1)第一步: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结束了封建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起来。请问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第二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领导,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那么新中国的“新”是什么含义呢?
(3)第三步:三大改造,这一事件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4)第四步: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伟大起点?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5)2011年我们将分享到更多改革的盛宴和发展的成果,请你列举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民生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