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痕迹消失”。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治国理政”“传承家风”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古代文人合称中,一般来说,“王孟”指王维、孟浩然,“韩柳”指韩愈、柳宗元,“苏辛”指苏轼、辛弃疾。古文中的“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
D.在古代,“赤子”指初生的婴儿,“汤饼之会”指孩子出生第三天举行的宴会,“孩提”指两三岁的幼儿,“幼学”指十岁孩童,“金钗之年”指十二岁的孩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欺侮 枯燥 斯石英 行将就目 自圆其说
B.诀择 彷徨 综合征 震耳欲聋 销声匿迹
C.陨石 彗星 流水账 怒不可遏 核磁共振
D.家眷 物候 石炭记 五彩斑斓 分崩离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连花清瘟胶囊被批准用于新冠病毒性肺炎轻型病人的治疗,其有效成分是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等构成的。
B.疫情面前,毅然逆行,他们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是值得我们铭记在心的英雄。
C.当《傅雷家书》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D.随着生产安全问题的出现,全社会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健全和建立生产安全监管机制。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①疾速地搏击着,
②有力地搏击着,
③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④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A.④②①③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5、三门峡—梳妆台
贺敬之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
梳妆台啊,千万载,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公洒泪去,
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啊,梳妆来!—黄河女儿头发白。
挽断“白发三千丈”,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问我青春何时来?!
何时来啊,何时来?—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社会主义—我们来!
我们来呵,我们来,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河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人门三声化尘埃!
望三门,门不在,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
走东海,去又来,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
【1】写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昆仑山惊邙山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共有9节,可分为两大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这两部分是通过什么艺术形象连接起来的?
【3】概括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式微》)
(6)《关雎》中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甲)这时,托普塔洛和保尔都已经勒不住战马了,他们迎着死神的魔爪,径直向机枪冲过去。军官朝保尔开了一枪,但是没有打中,子弹像一只麻雀,“嗖”的一声从他的脸旁飞了过去。那个军官被战马的胸脯撞出去老远,脑袋磕在石头上,仰面朝天倒下去就在这一刹那间,机枪迫不及待地发出了疯狂而粗野的狞笑声。托普塔洛就像被几十只大黄蜂蜇着似的,连人带马摔倒了。
(乙)这是工人党员积极分子小组在集会,保尔写信要求担负一点宣传工作,党委就把这个小组交给了他。保尔的日子就是这样度过的,保尔双手重新把住了舵轮,生活的巨轮几经周折,又朝着新的目的地驶去。他的目标是通过学习,通过文学,重返战斗行列。
(1)(甲)文描写了保尔所在的骑兵师与哪国军队交战的场景?
(2)(乙)文画线句子中的“通过文学”具体是指保尔创作了哪部作品?表现了保尔怎样的精神?
8、《汉字书法之美》自序
蒋勋
①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②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
③“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划,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手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
④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
⑤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
⑥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
⑦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勲”的笔划繁杂(简体字为“勋”),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划少、字划简单。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羡慕别人名字的笔划少,自己写“勳”的时候就特别不耐烦,上面写成了“動”,下面四点就忘了写。老师发卷子,常常笑着指我“蒋动”。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动”起来。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勋”写得特别大。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去,笔划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
⑧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因为笔划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现在知道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弘一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份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
⑨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随着年龄增长,随着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别人看到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
⑩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唐楷”基础。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
⑪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
(选自《汉字书写之美》,有删改)
【1】阅读文章①~④段,作者回忆童年汉字书法练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我”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分别概括。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描写的妙处。
【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4】通过本文的阅读,透过作者的情感,你对汉字书法之美有了哪些认识?请概述两点。
【5】本文第⑩段提到了著名楷书书法家柳公权,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两位书法家?请写出他们的姓名。
【6】积累链接:本文中,父亲告诉“我”“蒋”字的“艹”代表植物。请你写出《诗经》名篇中带有“艹”汉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9、微写作
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张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为了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你会怎么说。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要求:120字左右,内容符合设置的情景,结构合理,语意连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