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孜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之以饥馑  人之力而敝之

    B.始臣解牛之时  臣壮也,犹不如人

    C.亦各言志也  吾还也

    D.其无礼于晋  无厚入有间

  • 2、加括号的词汇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秋。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铁骑突出刀枪鸣。 D.门前冷落鞍马稀。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的诗、赋、古文都有很高成就,他的《阿房宫赋》见解独到,立意深刻。他和唐代的另一位诗人李贺齐名,并称“小李杜”

    B.《促织》中的“异史氏”是明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自称,小说结尾借“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典故揭示了封建社会腐朽与黑暗的现实。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在沧州偶遇李小二的情节,不仅体现了林冲慷慨救人、扶贫济困的个性,更为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铺垫。

    D.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塑造了“套中人”“变色龙”等经典的艺术形象,他与英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子弟。

    B.黔首,战国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古代对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

    C.句读,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其中,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但诵读时须略作停顿处为“读”(通“逗”)。

    D.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其啼声哀切,常被赋以亡国之痛、伤春之情和寂寥之意。

  • 5、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湓(pǔ)   人(ɡǔ)   (zhuàn)     天下(chī)

    B.石(zhàn) 血(shǔn)   (jí)     一夫作(nán)

    C.猿(náo)   (biē)  孝(dì)  弃甲兵(yè)

    D.花(dí)    (dí)   (xíng)       而不舍(qì)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底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再一次将病毒学研究和防控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令人闻风丧胆的病毒是如何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呢?

    众所周知,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根据病毒的传播路线,可以把宿主划分为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自然宿主是指除人以外,自然界中为病毒提供营养和复制场所的生物,是病毒天然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在此仅迨用于动物病毒)。以蝙蝠为例,号称全世界十大最危险的病毒里,蝙蝠至少是其中六种的自然宿主(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SARS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堪称“毒霸”。然而,蝙蝠却能与这些病毒长期相安无事,成为了高致病性病原的“炼丹炉”,主要是因为蝙蝠进化出了两项“超能力”。一是蝙蝠在飞行中的体温可高达40℃,使大部分病毒被杀死,只有小部分病毒得以进化;二是蝙蝠的免疫系统识别异物的敏感性较低,针对病毒的攻击不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因此,蝙蝠与病毒的共生能力远超其他哺乳动物。目前,科学家研究发现SARS-CoV-2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在各类蝙蝠中均有发现,故推测其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

    中间宿主,顾名思义,就是处于中间阶段的宿主,可以为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养和保护,中间宿主常常作为媒介,将病毒“运输”到人类身上。中间宿主可以包括多个物种。根据我们目前对病毒的认识,如果一种此前并不能感染人类的病毒,想要变得能够感染人类,一定存在中间宿主使其快速进化,进化方式主要分为基因重组和基因适应性突变两种。因此,寻找SARS-CoV-2的中间宿主显得尤为重要。正是中间宿主为病毒提供了变异进化和接触人类的机会,只有隔绝了中间宿主,才算真正隔离了传染源。

    虽然目前关于中间宿主的研究尚未有定论,但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大致梳理出SARS-CoV-2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一条可能路线:寄生于自然宿主蝙蝠体内的某种冠状病毒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了水貂、穿山甲等潜在中间宿主。祖病毒在中间宿主体内不断地进行适应性突变或与其他冠状病毒进行基因重组,从而获得了感染人类的能力。感染后的中间宿主进入市场后,将病毒传给了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

    在发现了一种可以感染人的新型人兽共患病原后,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无疑是确定这种新型病毒是否具备在人际中传播的能力,也就是病毒在终宿主一人体内发生的故事。病毒进入人体后仍会不断发生变异以更好地适应人体环境,最终获得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能力,至此病毒才算完成了它的终极“使命”。

    (摘编自白志华《我们为什么要找病毒的中间宿主?》《中国科普博览》2020/2/14)

    材料二:

    (据世卫组织相关数据整理)

    材料三:

    在上海,有80台红外触发相机,正在日夜记录着城市动物的分布和变化,无论是国庆、元旦前后的游园高峰,还是这个疫情阴云笼罩下的闭园时期。我们试图完整地调查野生动物在城市的分布、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调查地点包括了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闵行体育公园、复旦大学校园、南汇城郊、浦江郊野公园、顾村公园等区域。今天这个网络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一刻不停地记录着。完成这些调查工作的,除了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外,还有一个近百名市民构成的“公民科学家”团队。这些无接触的调查,最大程度避免了市民直接接触野生动物的风险。与此同时,每一名“公民科学家”都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在项目中都会输入自己对于更好的城市生态的期望。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管理充满挑战,是一个不断变化、永无终点的旅程。和荒野不同,城市没法给野生动物找到天堂一样不被打扰的栖息地,它们只能和人一起生活。而一次一次的教训证明,投毒、扑杀这些容易在第一时间被想起的措施,都没有办法控制适应能力强大的动物,反而会引起连锁的生态灾难,带来更难以收拾的后果。

    (摘编自王放《疫情之下,我们在上海的八十个探头,监测着城市野生动物》,果壳网,2020/2/9)

    【1】下列对“病毒宿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而在其唯一的终宿主——人体内依然可能发生变异。

    B.堪称“毒霸”的蝙蝠,被确定是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SARS等病毒的共同宿主,因此,也是SARS-CoV-2的自然宿主。

    C.蝙蝠与病毒的共生能力远超其他哺乳动物,是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敏感性更高更强大密切相关的,而且,它飞行时的高体温也帮忙杀死了许多病毒。

    D.SARS-CoV-2的中间宿主,为祖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养和保护,并可能使其实现基因重组或基因适应性突变,进而感染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SARS-CoV-2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在各类蝙蝠中均有发现,SARS-CoV-2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

    B.病毒的中间宿主既有野生动物,如黑猩猩、森林羚羊,又有人类豢养的动物,如马、猪,这说明单靠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并不能隔绝新型病毒传染人类。

    C.如果在城市里发现蝙蝠这个“毒霸”,应当第一时间报告有关部门,并组织专业消防员对它进行驱逐或扑杀,这样才能保护城市居民远离病毒带来的传染风险。

    D.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和上海市民“公民科学家”团队利用红外触发相机,来调查城市动物的分布和变化,能最大程度避免市民直接接触野生动物。

    【3】2020年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此决定出台的必要性。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作者以变与不变两种眼光来看待世间万物得到的不同结果。

    (2)《诗经•氓》中直接批评负心男子用情不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以“登高而招”等为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还论述了学习和自省能助人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琵琶行》中,既交代了深秋的背景,又蕴含着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武陵春

    辛弃疾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妩媚”“温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词人对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

    B.这是一首写春游的词,上片侧重描绘春景,叙写春游,下片侧重抒发惜春之情。

    C.下片开头劝人们要趁着天气晴好好好地连夜游赏,因为一旦下雨春天就逝去了。

    D.最后两句是说酒喝多了不想草草收拾杯盘,直睡到拂晓才扶头起床,余醉未消。

    2词人说“且莫管闲愁”有何用意?试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令睢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睢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睢,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睢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范睢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睢曰:“主人翁习知之。唯睢亦得谒,睢请为见君于张君。”须贾曰:“吾马病,车轴折,非大车驷马,吾固不出。”范睢曰:“愿为君借大车驷马于主人翁。”

    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厀行,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帷帐,待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镬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范睢曰:“汝罪有几?”曰:“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范睢曰:“汝罪有三耳。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乃谢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须贾辞于范睢,范睢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匿平原君所。 

    (节选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遂范睢亡   操:执持;携带

    B.宾客饮者醉,更睢   溺:淹没;没于水中

    C.臣为人庸   赁:帮佣

    D.贾之发以续贾之罪   擢:拔

    2下列与文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取其一绨袍赐之   斧斤时入山林

    B.吾闻幸王   不拘时,学于余

    C.门下人谢罪   利乘便

    D.唯君死生   单于愈益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睢蒙屈受辱,最终死里逃生。须贾恼恨范睢收到齐国馈赠,将此事报告给魏齐,范睢受到折辱,最后在郑安平帮助下逃离。

    B.范睢心存试探,微服拜访须贾。范睢穿着破旧的衣服去见须贾,假称自己的主人很熟悉张禄,并亲自给须贾驾车,进入相府。

    C.范睢恩怨分明,顾念绨袍之赐。须贾到相府后发现范睢就是张禄,托侍者向范睢认罪,范睢因其赠袍之情,最终没有为难他。

    D.范睢有仇必报,魏齐被迫亡赵。范睢责令须贾告诉魏王,交出魏齐人头,否则就要屠平大梁。魏齐只好逃到赵国平原君之处。

    沛天上人名海宽,俗姓崔氏,直隶易州人,为京师讲经大师,住持静默寺。寺近宫城,圣祖仁皇帝敕建,皇子数即事焉。众以为荣观,冠盖往来,晨夕无顷暇,而上人处之若无事者,虽甿隶必使各得其意以去,而于王公贵人无加礼。余尝托宿寺中,见而异之,遂假馆,淹留数月。每人事歇息,辄邀余坐庭阶,玩景光,间及民生利病、并世人物。其胸中炯然,语皆有称量。窃叹如此人若为士大夫,于世非无所损益者,而惜乎其游方之外也。

    性至孝,作室寺之左方,迎其母而养焉。居母与兄之丧,一遵儒书,既终,颜色戚容尚有异于众人。丧其本师,诚敬亦如之。好士友,羁旅者投之如归,久而不怠。每闻忠良正士剥丧摧伤,辄悄然不乐,语或及之,则气结泪下。雍正某年,内府有疑狱,大小司寇会寺中待事。或叩佛氏天堂地狱之说,上人曰:“在公等一念公私忍恕间耳!”中有以深刻为能者,面赤而色愠,曰:“方外人何难为此言,居官者能自主乎?”上人曰:“能视禄位少轻,则无难矣。”众皆默然。时禁妇女入庙,胥吏因缘设诈构陷以吓众而取所求。上人首议,发其奸于政府。营田之兴,吏强建闸于安肃之瀑河,村落数十,仍岁流漂。上人见往来寺中人,即指画地势及民庶饥殍状。久之,语闻于河督,奏复其初。

    十有二年重刻藏经诏简积学沙门四十余人开馆校勘命上人执其总量材授事立法程工有条而不紊。

    观上人之笃于人纪,不忘斯民斯世,而才足以立事如此,皆先圣先贤所谆复而有望于后儒者也,而儒之徒未数数然也。朱子尝忧吾道之衰,以为“性质刚明者,多不能屈心以蒙世俗之尘垢,而藏身于二氏”。斯言也,盖信而有征矣。故专录其儒行,而推阐佛说以张其师教者,概不著于篇,盖其徒某某之所谱,具矣。

    (选自方苞《沛天上人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有二年/重刻藏经/诏简积学沙门四十余人/开馆校勘/命上人执/其总量材/授事立法/程工有条而不紊

    B.十有二年/重刻藏经/诏简积学/沙门四十余人/开馆校勘/命上人执/其总量材/授事立法/程工有条而不紊

    C.十有二年/重刻藏经/诏简积学/沙门四十余人开馆校勘/命上人执其总/量材授事/立法程工/有条而不紊

    D.十有二年/重刻藏经/诏简积学沙门四十余人/开馆校勘/命上人执其总/量材授事/立法程工/有条而不紊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冠盖,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亦代指贵官、仕宦。

    B.服,即服丧,文中的“服终”也可表达为“服阙”。

    C.司寇,古时掌刑狱之官,与司徒、司马列“三公”。

    D.二氏,氏是对宗教的称呼,文中二氏指佛、道两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人不慕权贵,平等待人。地位低下之人如农夫皂隶,必使能得其心愿而去,而富贵如王公也不会受到礼遇。

    B.上人性情至孝,明礼深情。他虽身为出家人,亦在寺东筑室奉养母亲;母丧兄丧一概以儒礼处之,哀伤由衷。

    C.上人悲悯宽容,不容奸恶。他认为法宜从宽,行恕道;曾揭发奸吏,广泛宣播屯田设闸之害,救民于水火中。

    D.上人心质刚直,清高自持。他所行之事,常常都合于儒家入世之道,却皈依佛门,许是不肯屈心沾染尘俗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睢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2)窃叹如此人若为士大夫,于世非无所损益者,而惜乎其游方之外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外名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学过的课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请从中选择一部,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这部名著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正标题,2.把副题补充完整“——我读《   》的感悟”3.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