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绵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是对某些概念的阐释, 不属于下定义的一项是(  

    A.水是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点0℃, 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

    B.醛的化学性质极活泼,易被弱氧化剂氧化成羧酸。可由伯醇脱氢或缓和氧化制得。许多醛具有工业价值, 如甲醛用以制酚醛塑料。

    C.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D.定语是名词前边的表示领属、性质、数量等的修饰成分,名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等都可以做定语。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项是

    A.期明年春再舟载之:准备   陵降,不敢武:  访求

    单于召会武属官,前以降及物故:死亡  愿枉车骑之;  路过、经过

    B.臣等不肖:不才,无能   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两夜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于魏:连续   请毕今日之题,死于前: 献出

    C.此五霸之也:功业   自已死久矣:料想

    侯生敝衣冠:整理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通宾客:赞叹

    D.未有路耳:只是   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议论、商讨

    如惠语以单于:责备   而公子亲数之:看问

  • 3、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都有活用现象,其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侧身西望常咨嗟   食埃土,饮黄泉

    B.且夫天下非小弱 吾从而

    C.使人听此朱颜   外连衡而诸侯

    D.学而大遗       是故益圣,益愚

  • 5、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或退休。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雪

    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了,村里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各家回来的年轻人,又陆续离开了家。村里并不太富裕,这些村中的年轻人为了自己将来的生活,需要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去打拼。过年的那几天,倒是村里最热闹的几天,也是村里年轻人最多的时候,也是李老汉感到最孤独落寞的时候。

    李老汉吃过了午饭,在自家门槛上坐着,朝着不远处的小路上张望了很久,扭过脸来,从腰间解下旱烟袋,用柴火点着后,“吧唧吧唧”地猛抽了几口,缓缓吐着烟气。抽了一会儿,又呆呆地望着家门前的洋槐树,望得出神。树是他年轻的时候种上的,那年春天,儿子刚出生,他心里头高兴,兴冲冲地跑到集市上,挑了棵最好的树苗种在了门前的空地上。以前,他一有空就来给它浇水,可现在,他皱着眉,瞪着树,突然骂了一句:“瞎长这么高,有啥子用!”

    他火气突然上来了,把脸强扭过去,眼眶不觉湿润了。于是站起身来,轻轻把门带上,蹒跚地沿着小路走了出去。村子里很安静,天也晴朗得正好,阳光从那些尚且光秃秃的树枝上投了下来,奇形怪状的影子交织了一路。最近的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了,燕子从南方回来,在李老汉头顶的天空轻快敏捷地飞过。李老汉这才想起这几日自家房檐下也多了一个燕子窝呢,白天雏燕在窝里叽叽喳喳地叫着,以前嫌吵,现在的他,习惯了这吵闹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周围静得可怕,让人发慌。路的尽头是一片碧绿的田野,绿油油的麦田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晃着,不远处几个孩子在兴高采烈地放着风筝,欢声笑语和耳畔的风声糅合在一起,像一首欢快的协奏曲。李老汉望了望孩子们,又望了望田野的尽头,他的面容舒展开来,扭过头去,又轻叹了一句。

    李老汉已经七十六岁了,老伴是前年初春走的,老伴刚走时,李老汉觉得天仿佛塌下来一般,虽然他拼命像以往那样,一天一天地过,但心头像是被活生生掏空了一般。那一阵子,他拼命地干活,干活,心里只想着:“我这把老骨头了,累死也就算了,也好陪她一起走啊!”索性李老汉干了一辈子的农活,身体还算硬朗,硬是将那段时光撑了过去。

    天已经不早了,太阳的余辉染红了西边的云彩,嬉戏的孩子早被爷奶叫回了家中。李老汉慢慢地往回赶,走到家门口,他忽然听到院中传来说话的声音,像是儿子的!李老汉咧开了嘴,激动地推开了门,蹒跚地走进院子里,四下里张望着。但是一个人也没有,他慢慢地低下了头,推开了灶房的门,坐在灶台前的小凳上。

    年前腊月廿八,李老汉也是像今天这样坐在小凳上,准备生火做饭。邻居家的小张突然过来,说是他儿子从省城打来电话,等着李老汉去接。李老汉一听,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赶了过去。那天晚上,天阴沉沉的,看不见星星。李老汉从小张家出来时,突然飘起了雪花,不一会,黑蒙蒙的夜色里多了一层亮晶晶的银白。方才的电话,让他整整半年的希望全部落空。“娃他爸,啥时候回来呀?”“大,这边活太忙了,俺们就不回了,强强寒假作业也多,不用挂念我们,这边过年管吃管住,工资还比往常多,给你汇了两千块钱,你在家……”李老汉在雪地里缓缓地走着,雪花落了他一身,他头顶上的银发全部变成了白色。来到门前那棵洋槐树下,他再也撑不住,扶着树,豆大的眼泪从眼眶中滴落,落到树脚下的雪地上,渗进了泥土中。他叫这棵树“怀根”已经三十多年了,因为他的儿子也叫“怀根”。

    他踉跄地来到堂屋,拿出那只他亲手糊好的风筝,上面是小燕子的图案,可爱无比,神采奕奕。李老汉轻轻抚摸着,突然双手一松,任由风筝飘下。风筝在空中徘徊了很久,轻轻地落到了地上。

    门前的雪一直在飘着,门前的那颗洋槐树的枝干,悄然无声地被雪覆盖。

    (选自《名家散文》)

    1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笔触细腻而生动,叙述了李老汉盼望儿孙回家过年却希望落空的故事,情节简单,平铺直叙。

    B. 文中写李老汉的儿子“怀根”春节不回家过年,这表明以“怀根”为代表的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和父辈有很多家庭矛盾的社会现实。

    C. 小说开头写村庄,着力突出它的“静”,折射出当前农村凋敝衰败的社会现象;写李老汉,突出他“孤独落寞”,折射出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日渐削弱的现实。

    D. 本文以“春雪”为题,但第六段、第八段才提到“雪”,特别是第八段的“雪”显得荒谬唐突,可见作者行文布局缺少条理性。

    2小说中的“李老汉”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写“春雪”有什么用意?请从标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的角度中选择三方面加以探究。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分享的做法,曹刿做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

    (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曾子固【1】

    王安石

    斗粟【2】犹惭报礼轻,敢嗟吾道独难行。脱身负米【3】将求志,勠力乘田岂为名?

    高论几为衰俗废,壮怀难值故人倾。荒城回首山川隔,更觉秋风白发生。

    注释:【1】子固:曾巩的字。【2】斗粟:指少量的粮食。汉文帝之弟谋反失败,押解路上绝食而死。民间歌谣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3】负米:子路少时家贫,为双亲负米百里之外。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敢嗟吾道独难行”一句,作者嗟叹自己所选择的为政之路走下去非常艰难。

    B.“脱身负米将求志”一句,作者自比子路,是希望能像子路那样负米孝敬双亲。

    C.“壮怀难值故人倾”一句,作者说自己从政为国为民的情怀很难赢得故人理解。

    D.“荒城回首山川隔”一句,既写山川阻隔视线,又表明自己“行道”时遇到阻碍。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寄”与《夜雨寄北》中的“寄”意思相同,托人传达或递送之意。

    B.作者借用孔子做乘田时敬业勤职的故事,表明自己勤于政事,不求声名。

    C.颈联上句表现作者对衰颓世俗全盘否定,认为自己曲高和寡、知音难得。

    D.本诗以描述作者的窘状作结,“白发”与“秋风”同时出现,画面感非常强。

    【3】本诗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两例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天锡,宇启衷,闽县人。弘治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思亲成疾,陈情乞假。孝宗赐以行。还朝,授吏科给事中。时言官何天衢、倪天明与天锡负时望,都人有“台省三天”之目。十二年,建安书林火。天锡言:“去岁阙里孔庙灾,今兹建安又火,古今书版荡为灰烬。阙里,道所从出;书林,文章所萃聚也。宜因此遣官临视,刊定经史有益之书。”所司议从其言,就令提学官校勘。大同失事,天锡往核,具得其状,巡抚洪汉、中官刘云、总兵官王玺以下成获罪。御史文森、张津、曾大有言事下吏,崔志端由道士擢尚书,天锡皆力诤。十七年五月,天变求言。上疏曰:“外官三年考察,又有抚按监临,科道纠劾,其法已无可加。而五品以下虽有十年考察之条,居官限九载,或年劳转迁,或服除改补,不能及期。今请以六年为期,通行考察。其大寮曾经弹劾者,悉令自陈而简去之,用儆有位。”帝善之。于是令两京四品以上并自陈听命,五品下六年考察,遂著为令。寻与御史何深核牛马房,条上便利十四事,岁省当豆费五十余万。武宗即位之七月,因灾异上疏,请痛加修省,广求直言。迁工科左给事中。正德改元,奉使封安南,在道进都给事中。三年春,埈事还朝。见朝事大变,敢言者皆贬斥,而刘瑾肆虐加甚,天锡大愤。六月,清核内库,得瑾侵匿数十事。知奏上必罹祸,乃夜具登闻鼓状。将以尸谏,令家人于身后上之,遂自经。时妻子无从者,一童侍侧,匿其状而遁。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节选自《明史·许天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B.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C.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D.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指驿站,也可指驿站所备的车马,文中指后者,“赐传”指皇帝赐给天锡驿车。

    B.“尚书”是官名,明朝沿袭了隋唐的六部制,以“尚书”为各部长官,分掌全国政务。

    C.“服除”即“服阕”,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子女需服丧三年,期满后除去丧服。

    D.“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望”分别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月圆的那一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天锡至情至性,负有声望。许天锡思亲过度以致患病,在陈述实情后获准请假回家;担任吏科给事中时与何天衢、倪天明一同享有声誉,深受世人称赞。

    B.许天锡乘时应变,建言献策。许天锡借书林失火之事,上书请派官员刊定有益书籍;乘天象变异之机,上奏请求改革官员考核制度,两个建议都被皇帝采纳。

    C.许天锡恪尽职守,据实明察。许天锡核查大同失事情况,结果详尽,犯官得以惩处后;又深入调查牛马房,并上奏十四条改革意见,实施后为朝廷节省开支。

    D.许天锡方正不苟,秉节极谏。许天锡尽力为因议论政事而获罪的文森、张津等人进言;清查内库并找到刘瑾贪污证据后,他连夜写好诉状,准备以死进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大寮曾经弹劾者,悉令自陈而简去之,用儆有位。

    (2)见朝事大变,敢言者皆贬斥,而刘瑾肆虐加甚,天锡大愤。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人们没有慌乱,没有迷茫,而是充满激情,积极面对。

    医学专家焚膏继晷,日夜奋战;医护人员日夜兼程,驰援武汉;外卖小哥栉风沐雨,不辞辛苦;一线教师坚守岗位,网上授课;广大学生认真学习,努力提升……他们正用自己的激情谱写属于伟大祖国的不朽神话。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疫情中人们的激情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或感悟?以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