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贵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问君西游时还?②青泥盘盘。

    B.①蜀道难,难于上青天!②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人胡为乎来哉!

    C.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秦塞通人烟。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豺。

    D.①危高哉!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来哉!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暴(héng怨(mái女(yuàn)掩苒摇yáng

    B. 油(xié然() 嫁lián)起伏跌dàng

    C. 斜(miē盖() 投bēn) 流水潺(chán

    D. 噪(guō哑(yīn)脊suǐ) 叱风云(zhà

  •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本诗是诗人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B.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后世称其“诗圣”、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老杜、杜少陵。

    C.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因遭人排挤,贾谊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D.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为儒家“亚圣”。《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编成,全书共7篇。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 海安、如皋

    C. 常以蔽沛公

    D. 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 5、下面加线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老屋确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 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 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 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嚎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这一场戏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古代小说专门史之一。除了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之外,《史略》还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进行了有效借鉴。

    首先,鲁迅重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尝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某些现象。 对于《世说新语》,鲁迅认为“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正因为这样的社会环境,《世说新语》才会“成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关于宋传奇与唐传奇的不同,鲁迅认为前者 “大抵托之古事,不敢及近”,因为“宋好劝惩,摭实而泥,飞动之致,眇不可期,传奇命脉,至斯以 绝”。正是由于宋朝较唐朝重理念,尚说教,好教训,所以宋传奇必然立论“高尚”,强求劝诫,缺少世俗气和人情味,缺少唐传奇的生气和活力。

    其次,鲁迅重视核心概念的阐释。在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他在考证的基础上率先阐明了小说概念的内涵。他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到了唐传奇时才真正孕育成熟,“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鲁迅认为唐传奇真正具备了小说“有意识地 讲故事”的特征,而且为了讲好故事,开始注重语言和修辞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等“主体 性”元素,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文体。

    再次,鲁迅运用西方近代科学研究的归纳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并总结其特点。对于魏晋六朝小说,鲁迅用“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进行分类;对宋代的短篇白话小说,用“话本”和“拟话本”予以命名;对明清小说,则用“人情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狭邪小说”和“谴责小说”分类。这样的归纳,不但对浩繁的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区分,而且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或形式上的特点。

    鲁迅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阐明了小说与社会的关系,厘清了古代小说概念内涵,归纳分析了其类型和特点,从而使中国古代小说史的书写核心概念明确,研究体系规范,学科意识突出。

    鲁迅在《史略》中所形成的方法论,对其后的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可谓泽被后世。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讲义》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也注重社会环境对文学现象和文学风格的影响,游国恩认为,谈玄之风的流行导致了魏晋文学重辞藻、尚韵律的诗赋风格。

    今天,鲁迅当年所期盼的“大家动手,研究戏剧的写戏剧史,研究诗的写诗史,研究汉的写汉,研究唐的写唐”之局面早已实现,在中国文学史的撰写、出版和研究已经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繁盛局面时,在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文学史研究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时,我们不应忘记《史略》在中国文学史发韌期所做出的贡献。

    (摘编自刘东方《<中国小说史略>的传世价值》)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略》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还融合了西方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对此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B.鲁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世说新语》成为“名士教科书”的原因,认为是当时“读书人非常重视品评声名的好坏,全在于只言片语”的社会环境使然。

    C.鲁迅厘清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内涵,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及形式上的特点,明确了古代小说史书写的核心概念。

    D.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讲义》中对魏晋文学诗赋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分论点层层递进,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史略》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的有效借鉴。

    B.文章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宋传奇的一些缺点,进而阐述了唐传奇比宋传奇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C.文章第四段通过引述鲁迅对古代小说分类或命名的具体做法,论证了鲁迅运用西方归纳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是具有价值的。

    D.文章结尾着重分析了《史略》的研究方法对后世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的重要影响,凸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最早的论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专著,为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B.古代小说从六朝的粗陈梗概演进到唐传奇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标志着古代小说从萌芽走向成熟。

    C.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此中国古代小说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需要我们从《史略》中获取启示,思考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蒙胧,本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因为气结声阻,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苏轼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定风波》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用“莼鲈之思”典故表达了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弃官归隐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忆刘裕的丰功伟绩,突出他作战时势不可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瑞鹧鸪

    辛弃疾

    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丰开。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②长卿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微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2词的最后两句“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君墓表

    欧阳修

    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纴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潮之大姓某氏火,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仇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文学,曰:“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初,宣州官岁茶于泾县,命君主之。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策卒,君叹曰:“世无知我者矣。”

    在麻城,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君曰:“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石数者至四十五万。君在如皋,时年五十。或叹其仕不达,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曰《晦书》。

    (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卧   阳:假装

    B. 其来自某家   迹:推测

    C. 宣州官岁茶于泾县   市:卖出

    D. 君以伍保民   籍:登记

    2下列每对加点字“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尝躬织纴资其学问   樊哙侧其盾

    B. 致仇人法   贾余庆等祈请使诣北

    C. 茶课岁增五倍   是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D. 石数者至四十五万   臣窃为其人勇士

    3下列与“民归业者千余户”一句的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 凌万顷之茫然

    D. 客何为者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君家贫好学,善写文章,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官后历任六县,且都有善政。

    B. 钱君心思缜密,擅长判案。在潮州因审理一桩纵火案被人称道;在宣州,凡有疑难案件都集中由他判决。

    C. 工部侍郎凌策担任宣州知州,尤其称赞钱君的文章学问,想要通过推荐钱君的文章来使他居于高位。

    D. 钱君善于恩威并施。他观察盗贼们的出入情况,允许盗贼的同伙揭发其他盗贼来赎罪,以此来平息盗贼。

    5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6最后一段中,钱君的三句话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人生常有惊喜。或无意而来,或有心而得;或得之于人,或起之于己;或即刻而逝,或长留心间。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经历或感想,请以“惊喜”为题写一篇600—8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