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社会需要的是真抓实干的人,而非巧舌如簧的人;是一心为公的人,而非 的人;是追求进步的人,而非贪图荣华的人。当代青年要改变一些不合时宜、与“大气候” 的陈规陋习、陈腐风气,跟官气、躁气、暮气说再见。学校管理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需要给青年成长的时间和成熟的空间,在他们出现过失的时候少些“大棒”“板砖”和“紧箍”,而是给予 的指导、正人先正己的引导,从而使其在面对象牙塔之外的纷繁世事之时,有活力又有定力,不至于 ,也不至于被一时的名利“遮望眼”。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好大喜功 南辕北辙 有的放矢 老气横秋
B. 好大喜功 格格不入 春风化雨 暮气沉沉
C. 好高骛远 格格不入 有的放矢 暮气沉沉
D. 好高骛远 南辕北辙 春风化雨 老气横秋
2、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威振四海 流血漂橹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吞二周而亡诸侯
D. 声非加疾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
3、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
A. 必固其根本 B. 请指示王 C. 约为婚姻 D. 其疾病而死
4、下列各个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各地高考改革既不能急躁,盲目冒进,也不能畏葸不前,浅尝辄止。
②他从小就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由于某些原因,股票分析这一行业被搞得非常神秘,看起来高深莫测,让业余投资者敬而远之。
④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前来办事,他都是一本正经,公事公办,从不为了个人私事而徇私舞弊。
⑤在旧社会,这些走投无路的穷苦人不得不落草为寇,在这一带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⑥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应接不暇。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美韩两国防务部门当日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决定在驻韩美军部署“萨德”系统,将影响东北亚安全形式,导致地区安全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B. 有网友认为,特朗普的对外经济政策是围绕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的,其若当选,与美国有着大额贸易顺差的国家的贸易盈余将减少。
C. 2016年9月1日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开始施行。法律明确禁止的,是个人开展公开募捐,但不禁止个人求助。
D. 通过参与国家公祭日,我们不仅掌握了千真万确的史实,而且能够培养起真正热爱和平、守卫和平的认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存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一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节选自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罗森塔尔)
材料二: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意味着中华民族这段历史的血色记忆成为世界记忆,“申遗的成功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传播的新里程碑”。近年来,南京大屠杀史实知晓度逐年上升。仅在2017年,就有26万余外国人来到纪念馆参观,在纪念馆的留言本上也留下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字。
“这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应该被世人铭记,并且以后不能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加拿大圣托马斯市市长海瑟•杰克逊参观纪念馆后留言。“参观了有关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史料,非常震撼,捍卫和平是人类的心声。”挪威学者、有着“和平学之父”美誉的约翰•加尔通感慨。
继2016年10月《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冈城进行后,2018年6月,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进白俄罗斯、捷克。展览以“欧美人士视角”为切入点,以“第三方档案,,为素材,客观呈现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短短几天内吸引很多当地市民自发前往观展,并给他们带来深深的震撼。
白俄罗斯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馆长史利亚赫金感慨:“《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进白俄罗斯,将促进两国人民对二战历史的进一步认知,加深彼此的了解。把记忆存留下来,是为了让悲剧不再发生,推动世界和平。”
捷克摩西州副州长卢卡斯为之动容:“欧洲民众渴望加深对亚洲国家二战史的全面知晓。尽管说什么都无法让无辜死难者重生,但我认为纪念这样的历史事件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让所有人都在心中记住战争的残酷,在内心深刻反省,这样才会防止战争历史重演,推动世界和平。”
(节选自《新华日报》2018年12月13日第F01版《共同推开记忆之门,一起点亮和平之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开头描绘一幅和平优美的景象,目的是和当年的人间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形成鲜明的对照。
B. 材料一中“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是说,后来这里没有发生什么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没什么好说的。
C. 材料一参观者“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沉重,暗示这里曾经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
D. 材料二中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以“第三方档案”为素材,客观呈现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给参观者带来深深的震撼。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作者用“居然”和“还有”来强调人们在现实与历史的反差面前极度的惊讶与难以置信,明确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痛和愤怒。
B. 材料一第6自然段交代了写作动机,强调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同时也呼应标题,再次拉近了记者与受众的距离。
C. 材料二用参观纪念馆的具体人数和不同文字的留言以及史实展走进白俄罗斯、捷克等事实反映近年来南京大屠杀这一史实知晓度逐年上升。
D. 材料二加拿大圣海瑟•杰克逊、白俄罗斯史利亚赫金、捷克卢卡斯等在了解南京大屠杀史实后都认为应当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平。
【3】材料一侧重写记者的主观印象,而材料二侧重写被采访者对南京大屠杀的感受,这是为什么?请分别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3)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秦论》的中心句也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诗标题“送进士下第归南海”交代了送别朋友的缘由,朋友因被贬官到遥远的南海,心情悲伤,我为他送行,依依惜别。
B. 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C. 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 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繁华。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间惆怅留连,不要执着于人世浮华。
E. 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人也。本名季昌,避后唐献祖庙讳,更名季兴。季兴少为汴州富人李让家僮。梁太祖初镇宣武,让以入赀得幸,养为子,易其姓名曰朱友让。季兴以友让故得进见太祖奇其材命友让以子畜之因冒姓朱氏补制胜军使迁毅勇指挥使。
天复二年,梁兵攻凤翔,李茂贞坚壁不出,太祖议欲收军还河中,季兴独进曰:“天下豪杰窥此举者一岁矣,今岐人已惫,破在旦夕,而大王之所虑者,闭壁以老我师,此可以诱致之也。”太祖壮其言,命季兴募勇敢士,得骑士马景,季兴授以计,引见太祖。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叩城门告曰:“梁兵将东,前锋去矣。”岐人以为然,开门出追梁军,梁兵随景后以进,杀其九千余人,景死之。茂贞后与梁和,昭宗出,赠景官,谥曰忠壮。季兴由是知名。明年,拜宋州刺史。从破青州,徙颍州防御使,复姓高氏。
太祖崩,季兴见梁日以衰弱,乃谋阻兵自固,治城隍,设楼橹。以兵攻归、峡,为蜀将王宗寿所败。又发兵声言助梁击晋,以侵襄州,为孔勍所败,乃绝贡赋累年。梁末帝优容之,封季兴渤海王,赐以衮冕剑佩。贞明三年,始复修贡。
初,唐兵伐蜀,季兴请以本道兵自取夔、忠、万、归、峡等州,乃以季兴为峡路东南面招讨使,而季兴未尝出兵。魏王已破蜀,而明宗入立,季兴因请夔、忠等州为属郡,唐大臣以为季兴请自取之,而兵出无功,不与。季兴屡请,虽不得已而与之,而唐犹自除刺史,季兴拒而不纳。明宗乃以襄州刘训为招讨使,攻之,不克,而唐别将西方邺克其夔、忠、万三州,季兴遂以荆、归、峡三州臣于吴,吴册季兴秦王。天成三年冬卒,年七十一,谥曰武信。季兴子九人,长子从诲立。
(节选自《新五代史•世家第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兴以友让故/得进见太祖/奇其材/命友让以子畜之/因冒姓朱氏/补制胜军使/迁毅勇指挥使/
B.季兴以友让故得进见/太祖奇其材/命友让以子畜之/因冒姓朱氏补制胜军使/迁毅勇指挥使/
C.季兴以友让故得进见/太祖奇其材/命友让以子畜之/因冒姓朱氏/补制胜军使/迁毅勇指挥使/
D.季兴以友让故/得进见太祖/奇其材/命友让以子畜之/因冒姓朱氏补制胜军使/迁毅勇指挥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讳,封建时代皇帝父祖的名讳。避庙讳即避开当朝在位君主及七世之内已故君主的讳。
B.谥,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
C.刺史,地方监察官。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
D.“补”“迁”“拜”“徙”都与官员任免有关,“补”“徙”意思相同,“迁”“拜”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季兴出身卑微,但颇有才干。高季兴年少时是汴州富人李让的奴仆,后被梁太祖看中,出任军中职务,逐渐展露才华。
B.高季兴见解独到,颇有胆识。梁军攻打凤翔受阻,他力排众议,进言献策,助大梁军队大败岐人,一战成名。
C.高季兴拥兵自重,骄横跋扈。梁太祖驾崩后,高季兴依仗军队巩固自己,多次主动出兵,均取得胜利。
D.高季兴生于乱世,深受重用。高季兴早年被梁太祖视为心腹;他多年不缴纳赋税,梁末帝也对其优厚宽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太祖初镇宣武,让以入赀得幸,养为子,易其姓名曰朱友让。
(2)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之,景固请,乃行。
1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①《平凡的世界》中说:“你曾打开窗户,让我向外面的世界张望。你还用生硬的手拍打掉我从乡里带来的一身黄土,把你充满炭烟味的标志印烙在我的身上。老实说,你也没有能拍打净我身上的黄土;但我身上也的确烙下了你的印记。”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能否感知,历史都会或早或晚、生活也会或隐或显地给我们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这印记提醒我们思考,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请以“烙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故事、有描写,思想健康。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②如果文章开篇的第一句话是“门开了”,后面的故事由你来续写,你将准备写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以“门开了”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拟题目,并将它写在答题纸上。有故事、有描写,思想健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