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达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失意的样子。

    B.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苦恨:极其遗憾。

    C. 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D.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偏僻:偏激,不端正。

  • 2、下列各组句子中,特殊句式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我也,岁也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⑦不拘于时 ⑧师不必贤于弟子 ⑨学于余 ⑩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⑩/⑧⑨/③/④⑦/⑤⑥ B.①⑩/②⑧⑨/③/④⑦/⑤/⑥

    C.①⑩/⑧⑨/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⑧⑨⑩/③④⑦/⑤/⑥

  •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速)弹数曲   颜色(衰老)   击(节拍)碎   低眉(随便)手

    B.寻声(悄悄)问     欲语(迟疑)  添酒回灯(拿回灯)   (悲惨)将别

    C.声声(悲,伤)   漂(沦落)憔悴 小弦切切(声音轻细且急促)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自安

    D.(退回)坐   轻(顺手下拨) 红(一种丝织品)   (常)被秋娘妒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河内  凶:有战乱   谷不可食  胜:尽 河东凶亦 然:这样

    B.邻国之民不少  加:更 王无岁  罪:怪罪 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述

    C.填然鼓之  鼓:动词,敲鼓 庠序之教  谨:认真从事   以战喻   请:请求

    D.弃甲兵而走  曳:拖着 勿其时  夺:耽误 鸡豚狗彘之 畜:畜养

  • 5、下列对公益广告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柔美的身姿、娇贵的情态。

    B.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推广普通话”公益广告)

    ——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学好普通话的显而易见的好处。

    C.为何血浓于水?因为爱在其中。(“无偿献血”公益广告)

    ——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发思考,呼唤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大爱。

    D.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人们出行平安、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漆树的眼泪

    我家在大山深处,离家不远有一个叫苜蓿坝的地方,那里长着一种叫作漆树的树木。大大小小的漆树长在半是石块半是泥土的混合土壤中,有碗口那么粗的,也有手腕那么粗的。黑黝黝的皮很厚实地趴在树干上,一旦把皮剥开,就会渗出乳白色的汁液,这就是能咬人的漆液。好多对漆树过敏的人,一看到这乳白色汁液就心里发麻。

    大滴大滴的汁液从树皮破裂处渗出来,像是谁被打疼似的无法忍住便溢出泪水,又像是一个遇到伤心事的人泪盈满眶。这种哭是慢慢打开的,是一种很钝的流泪方式。

    我亲眼看见漆树哭泣,是在苜蓿坝放牧的时候。几个外乡人不知何时来到我们村子,村里人很亲近地与他们搭讪。他们在各山各岭转悠着,那天到了苜蓿坝,突然大动干戈,对漆树动起手术来。我看见漆树冒出浓浓的汁液,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在我心里翻腾,刺激着我,呼唤着我,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漆树的疼痛。植物一旦遇到伤害,无法喊出声音,只能用自己的本能做着力所能及的弥补。在渗出汁液的那一瞬间,漆树迅速做出选择,集聚力量开始修复被割裂的皮肤。那些外乡人拿出大塑料桶,让汁液慢慢地流到桶里,割了一棵又一棵,直到桶盛得满满的才罢休。

    “为什么只割漆树,其他树不割呢?”我满含着对漆树的同情问那些外乡人。“漆树的汁液是宝贝呀!”我眼睁睁地看着,心里怅然若失。一棵棵伤痕累累的漆树无声地抗议着,一个郁郁葱葱的坝子几天工夫便失去了往日的勃勃生机。漆树身上布满了刀伤,从树根开始,直延伸到细小的枝干,几乎所有的皮肤都被割破了,一个个伤痕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我在心里嘀咕:“漆树会不会死?那些外乡人要漆树的汁液做什么?”

    我后来知道那些外乡人来自四川,他们把漆树的汁液收集起来,经过几道程序,提炼纯度很高的漆。这种漆不添加其他成分,又叫土漆、生漆。用这种漆漆过的家具,油光可鉴,而且不褪色,表面还耐高温。漆树的眼泪映射在家具上,成为家具的眼晴。

    漆树的眼泪被提取后,却在家具的表面重生。每当我看见用土漆漆得光亮无比的家具时,总会想到苜蓿坝那一坝漆树的命运。人类为了撷取自身需要的东西,完全不顾植物的感受。

    再次去苜蓿坝放牧时,原本以为死亡的漆树会大煞风景。但当我们纵着骡马来到苜蓿坝时,却看见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漆树,原来的伤痕处长出了厚厚的结痂。我抚摸着伤痕,想象着漆树被割伤后,是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其中又有多少艰难。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可是漆树被割破树皮提取汁液后还能生存下来。对割破树皮这件事,漆树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

    漆树的眼泪,不是哭泣后的残余物,而是新生命的一种见证。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交代漆树的生长环境和状态,其中“趴”写出漆树树皮紧紧裹着树干的情态,“咬人”用拟人手法写出漆液的毒性之大。

    B. 看到外乡人割破漆树树皮收集漆液,“我”怅然若失,因为漆树不仅是“我”的朋友,也是故乡的财产,是属于家乡人的。

    C. “漆树的眼泪映射在家具上,成为家具的眼睛”“在家具的表面重生”,形象地写出了家具被漆过生漆后的光亮,突出了漆树的价值。

    D. 全文围绕着“漆树的眼泪”来组织内容,先后写了漆树的眼泪咬人、漆树流泪、漆树流泪后结痂重生,体现出漆树顽强的生命力。

    2请简要赏析文章画横线的段落。

    大滴大滴的汁液从树皮破裂处渗出来,像是谁被打疼似的无法忍住便溢出泪水,又像是一个遇到伤心事的人泪盈满眶。这种哭是慢慢打开的,是一种很钝的流泪方式。

    3作者从漆树树皮被人割开流出汁液这件事得到哪些感悟?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2)《再别康桥》中,诗人想象着自己在康河寻找如梦往事,他对康桥美好回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中走向高潮。

    (3)在《荆轲刺秦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为荆轲送行时所有人同仇敌忾的画面。

    (4)慘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7)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人间”与“山寺”对比,说明在作者看来“人间”是“喧嚣的尘世”,而“山寺”是“仙境”。

    B.“尽”字,流露出作者对人间春景难觅的遗憾:“始”字,表达了作者看到山寺桃花盛开的惊喜。

    C.此诗极富情感变化:诗人因惜春而怨恨春去无情,因看到大林寺桃花盛开而惊喜,因发现春景尚在而自得。

    D.此诗语言华丽,构思精巧,立意新颖,既富有情趣,又包蕴哲理,读来耐人寻味,感觉耳目一新。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哪些哲理?请简要说明。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二)颜渊、季路侍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__________(2)老者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句中“与”的意思是“赞成”的一项( )

    A.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B.嬴而不助五国也。  ——苏淘《六国论》

    C.点也。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D.失其所,不知。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3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4文中(二)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D.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雾,咏而归。

    6下列对两篇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一)和文(二)都记录了不同的“志”,表明孔子尊重差异。

    B.文(一)孔子评判了弟子所言之志,文(二)则没有评价。

    C.文(一)孔子没有表明自己志向,文(二)则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D.文(一)标题用“侍坐”比文(二)标题用“侍”增添了孔子与弟子谈话宽松平等的氛围。

    7两篇选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关于“志”的对话,表达方式各有特点,请举例比较赏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两匹马各拉一车货。前面的马走的快,后面的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的马上。后面的马笑了:“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一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活,干嘛养两匹?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懒马效应”。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特征鲜明(除诗歌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