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坝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耕织   务:从事   不珍器重宝 爱:热爱

    B.孝公既   没:去世   蒙故业,遗策 因:承袭

    C.天下之士   致:招纳   赵奢之伦其兵 制:统领

    D.关而攻秦   叩:攻打   秦人开关敌 延:引入

  • 2、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意思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A.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缩句:槐树是点缀。)

    B. 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缩句:山水和风,与别的地方不同。)

    C. 说完时他的脸上现出含义很深的幽默的微笑。

    (缩句:他的脸上现出微笑。)

    D.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缩句: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一旦政治本身被视为一件必然肮脏、丑恶的事情,一切政治活动的合法性和所有政治人物的权威性就都会被犬儒主义瓦解。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就负有了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那就是不断提醒公众,要多关心,多思考,不要置身事外看热闹、看稀罕地对待政治。媒体与公众若能这样对待政治, ,而是试试什么是眼下可做的了。

    A.也许就不会把暂时不能做的视为值得懊恼的

    B.也许就不会懊恼暂时不能做的

    C.也许那些暂时不能做的就不会让人懊恼了

    D.也许就不会有暂时不能做的懊恼

  • 4、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  )

    A. 山川相缪 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 举匏尊以相属 D. 相与枕藉乎舟中

  •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进入社会之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感叹遇人不淑,命运多舛。

    B.在这场足球友谊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的题目,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不可取。

    D.一个人被削职为民,在贫困落魄中不避权势,怜贫恤苦,这份侠义肝胆比起上古侠客也不遑多让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不少文学佳作书写了传统节日,老舍《四世同堂》写中秋,沈从文《边城》写端午等,这些作品多半是将节日作为人物活动的时空,情节在其中推进,人物性格在此得到展现。由于现代文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节日不可幸免地遭到销蚀,幸好有这些文学作品,把旧日过节的活动方式和所涉及的事物,细致而又充满趣味地保存在文字世界里。

    (摘编自毕光明《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光明日报》2019年4月2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等,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阐发。

    B.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各个方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对全人类的文化贡献,需要文学在其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对比,说明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D.文章列举了王安石等人的诗歌,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有关传统节日的作品强化民族记忆、增强文化认同,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C.科学使人类文明进步,也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使人类精神世界完全失去光彩。

    D.传统节日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与销蚀,而不少文学作品又使传统节日得以保存与传承。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例,从正面论证坚持重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人因为官职大小的缘故,嘲笑哪些拜师学习的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一幅奇妙精美的图画,将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字字精当,无一虚设。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  咏

    陆  游

    朝衣无色如霜叶,将奈云安别驾何!

    钟鼎山林俱不遂,声名官职两无多。

    低昂未免闻鸡舞,慷慨犹能击筑歌。

    头白伴人书纸尾,只思归去弄烟波。

    (注)①云安:地名,夔州云安。②别驾:官职名,即通判,掌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乾道六年(1170)十月二十七日,陆游从水路入蜀,正式上任夔州通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朝衣”比作“霜叶”,写出了“朝衣”的黯淡无色。

    B.颔联用“钟鼎”代指富贵,用“山林”代指隐逸,传递出“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痛苦。

    C.颈联用典抒情,使用了“祖逖闻鸡起舞”“易水送别”两个典故,格调昂扬慷慨。

    D.尾联中“头白”点明了诗人的年龄,“书纸尾”交代了诗人的工作是处理各种文书。

    2本诗的题目是“自咏”,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态度。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课文7、8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词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1)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益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2)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入邑库。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躐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3)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翼:                                   ②诸:                              ③疏:

    ④舞:                                   ⑤奇:                              ⑥俾:

    ⑦赉:                                   ⑧裘马:                           ⑨贴:

    ⑩跬步:                                以: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名献促织,宫中试斗进一步展示了小促织善斗的才能,成名因得厚赏而成巨富。

    B.成子自杀后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所受迫害之深,对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是一个有力的抨击。

    C.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小说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

    【4】小说虚构“魂化促织”的情节有何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年高考填志愿,我国东南部城市的考生“出省率”基本不超过20%,有人认为,18岁以后选择远离家乡,去往一个全新的城市对个人的眼界会有很大的提升,也有人认为 ,还是要结合自己未来的规划做决定,留在自己的城市离亲人更近也更方便。

    面对这一现象,你有怎样的观点与思考。请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