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巴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当下,一些中国青年喊出了“慢就业”的口号,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对于这种看法,笔者敬谢不敏。

    B.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

    C.令郎能在这次全国物理竞赛中折桂,多亏您悉心教导,我略备薄酒,以示感谢。

    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 2、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雪初       霁:天由雪转晴

    B.因自此曲          度:吟诵

    C.荠麦弥望       弥望:满眼

    D.解鞍少驻初程       少驻:短暂停留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陆/        /超        /牧业       延/顺摸瓜

    B.女/        ∕佝       劣/迷藏       罪/穷兵

    C.祷∕              /万户       本/百不挠

    D.窃∕              褶/文       声/引高歌

  • 4、给横线上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句。

    麻烦您,等小王回来 ,好吗?

    A.让您请她给我回电话 B.请您给她让我回电话

    C.让您请她回电话给我 D.请您让她给我回电话

  • 5、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约:贫困

    B.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约:预约

    C.约之以礼   约:约束

    D.与诸将约   约:约定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时的歌

    史铁生

    那时,爱情常被认为是一种错误。革命样板戏里的英雄人物差不多全是独身。那时的歌曲除了《国歌》,外国歌曲除了《国际歌》,一概被指责为“黄色”。

    我们去插队的二十个人,都是十七八岁。从北京到延安,一路上互相勉励:“咱们不能消沉。”“对!”“咱们不能学坏。”“对!”“咱们不能谈恋爱,不能结婚。”“唏,谈恋爱?”所有人都一副厌恶的表情。

    但是插队的第二年,我们竟然纷纷唱起“黄歌”来。不知是谁弄来一本《外国名歌200首》,里面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有《喀秋莎》,有《灯光》《小路》……大家先被歌词吸引,譬如:“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随我的爱人上战场……”譬如:“有位年轻的姑娘,送战士去打仗。他们黑夜里告别,在那台阶前。透过淡淡的薄雾,青年看见,在那姑娘的窗前,还闪烁着灯光。”多美的歌词,大家都说不仅不黄而且很革命。

    于是学唱。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唱,认真的程度不亚于学《毛选》。推开窑门,坐在崖畔,对面是月色中的群山,脚下就是清平河,哗哗啦啦日夜不歇。“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荡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歌声在大山上撞起回声,顺着清平川漫散得很远。唱一阵,歇下来,大家都感动了,默不作声。不过仍不敢当着女生唱这些歌,怕被骂作流氓。有几回下工回来,唱得正忘情,迎头撞上了女生,料必那歌声已进入姑娘的耳朵。这可咋办?大家慌一阵,说:“没事。”“管她们的!”壮自己的胆。“她们听见了吗?”“那还能听不见?”“她们的脸都红了。”“是吗?”不久,我们听见女生们也唱起来了:“小伙子你为什么忧愁?为什么低着你的头?是谁叫你这样伤心?问他的是那赶车的……”

    艰苦的生活需要希望,数不完的日子和心事需要诉说。想来,人类的一切歌唱大概正是这样起源。在山里受苦,熬煎了,老乡们就扯开嗓子唱。爱嘛,又不是偷。“百灵子过河沉不了底,三年两年忘不了你。有朝一日见了面,知心的话儿要拉遍。”“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烧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我们听得心惊,听得沉醉。陕北民歌中常有些哀婉低回的拖腔,或欢快嘹亮的呐喊,在大山里,这拖腔或呐喊便可随意短长。比如《三十里铺》:“提起——这家来家有名……”比如《赶牲灵》:“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儿哟——三盏盏的那个灯……”“提起”和“骡子儿哟”之后可以自由地延长。根据什么?我看是地势,在狭窄的沟壑里要短一些,在开阔的川地里或山顶上就必须长,可能为了照顾听者的位置,更可能是为了满足唱者的感觉:天人合一,这歌声这心灵,都要与天地构成和谐的形式。民歌的魅力之所以长久不衰,因为它不想在众人之上,它想在大家中间。它的意蕴是生命的全息,要在天长地久中去体味。道法自然,民歌以真诚和素朴为美。真诚而素朴的喜怒哀乐,变成曲调,贴着山走,沿着水流,顺着天游信着天游;变成唱词,贴着心走沿着心流。

    也许是我老了,怎么当前的流行歌曲能打动我的那么少?我想,经几十甚至几百年而流传至今的歌曲,或许当初都算得流行歌曲。它们所以没有随风刮走,那是因为一辈辈人都从中听见自己的心,乃至自己的命。“门前有棵菩提树,站在古井边,我做过无数美梦,在它的绿荫间……”“老人河啊,老人河,你知道一切,但总是沉默……”不管是异时的还是异城的,只要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就必定能够流进心里去。可惜,在此我只能列举出一些歌词,但是通过这些歌词您或许能够想象到它的曲调,那曲调必定是与市场疏离而与心血紧密的。

    我听有人说起对流行歌曲的不满,多是从技术方面考虑,技术是重要的,但是单纯的技术观点对歌曲是极不利的,歌么,还是得从心那儿去找它的源头和它的归宿。

    写到这儿我反省了很久:也许是我错了?一个人尽管他虔诚地希望理解所有的人,那也不可能。一代人与一代人的历史是不同的,这是代沟的永恒保障。沟不是坏东西,有山有水就有沟,地球上如果都是那么平展展的,虽然希望那都是良田,但事实也可能全是沙漠。别做暴君式的父辈,让儿女都跟自己一般高。我们的下一代,他们愿意唱什么就让他唱什么吧。

    (选自《好运设计》)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插队的青年一开始谈及“恋爱”这样的字眼,表示自己的厌恶是因为怕被人骂作流氓。

    B.知识青年在偷偷得到的外国名歌歌词里感受到特定战争年代里不乏美好纯洁的情愫。

    C.女生们开始唱起这些歌,说明她们对插队的某位小伙有好感,通过歌唱来传递爱意。

    D.作者用传统陕北民歌与时下流行歌曲类比,想说明好歌都具有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2作者在作品发表前又作了修改。比较原稿和改定稿,说说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原稿

    改定稿

    ①……歌声在大山上引起回声,顺着清平川……传出了很远。

    ……歌声在大山上撞起回声,顺着清平川漫散得很远。

    ②……这可咋办?大家好容易冷静下来,说:“没事。”“管她们的!”“她们听见了吗?”“那还能听不见?” “她们的脸都红了。”“是吗?”

    ……这可咋办?大家慌一阵。说:“没事。”“管她们的!”壮自己的胆。“她们听见了吗?”“那还能听不见?”“她们的脸都红了。”“是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观全文,作者写“那时的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写到,阿房宫所能见的钉头“___________”,屋顶的瓦缝“___________”,夸张地描绘出阿房宫的繁华富丽。

    (2)李白《蜀道难》中把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以水险衬托山势高危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的赦免并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 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师说》)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

    (3)____________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2)荀子在《劝学》中,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极尽盘剥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10、《游园([皂罗袍])》

    ①《游园((皂罗袍))》开头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②《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③《游园((皂罗袍))》中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游园((皂罗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阐明蜀道历史的悠久,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气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作者的故园之思。

    (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诗人李白运用比喻、比拟等手法强化了蜀地政治形势的险要,表明蜀地不可久留,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规劝友人尽早离开是非之地。

    (2)李商隐的《锦瑟》中,直抒胸臆同时又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注)王安石政治上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该词作于此期间。

    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人所居庭院长满了青苔,门前铺满了洁白的沙子,婉转的小溪流淌着。

    B.“百亩中庭”“小院回廊”都直观地表现了词人归隐后的生活十分富足宽裕。

    C.“山桃溪杏”是词人所见之景,也是词人在春天来临后内心老当益壮的自喻。

    D.词中两个“为谁”之问,突出地表现了词人对内心尚存的那份热情的自嘲。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东亦然 凶:荒年,收成不好

    B. 无乃尔是与 过:过错

    C. 陈力就,不能者止   列:职务

    D. 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细密的渔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填然鼓之    王道始也

    B. 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弃甲曳兵

    C.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虎兕出

    D. 五亩之宅,树之桑 申之孝悌之义

    3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 《季氏将伐颛臾》中,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难以费力接近,更不要说攻取它。

    D. 古人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所选的语段,孟子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使得说理深刻生动。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 独 不 闻 子 产 之 相 郑 乎 推 贤 举 能 抑 恶 扬 善 有 大 略 者不 问 其 短 有 厚 德 者 不 非 小 疵 家 给 人 足 囹 圄 空 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问花园里的玫瑰:你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颜色,单调吗?玫瑰笑答:向人间播撒芬芳是我生长的理由。我问树枝上的蝉儿:你长时间生活在黑暗中,只能尽情歌唱一夏,遗憾吗?蝉儿笑答:怒放生命的灿烂是我唯一的愿望。我问山间的小溪:你一直朝着不变的方向寂寞的奔流,孤单吗?小溪笑答:奔向大海、成就浩瀚是我毕生的追求。我不由得陷入沉思: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要求:1、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不得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