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面对网友对某主播因紧张而导致口误的调侃,该主播在受访时回应:主播出错纯属正常,大家不要苛责。
B.家长应该把“感恩”的权利还给孩子,要知道,哪怕是孩子一张手写的贺卡,我们老师也会欣然笑纳的。
C.南京出差期间,我顺道去阔别多年的恩师府上拜访,并请他指点我新近完成的一篇作品,受益匪浅。
D.一位毕业生在自荐信中:“虽然我只有本科学历,但绝对名副其实,恳请学校领导唯才是用。”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风乎舞雩 B.不吾知也
C.加之以师旅 D.异乎三子者之撰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学生小明因在外地出差,不能参加恩师七十大寿的庆祝会,发短信祝福语给老师:迟暮之年,年华已逝,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B.张先生获得了年度“最受读者欢迎”作家称号,报社总编辑特意致祝贺信:“张先生台鉴。值此先生荣获殊荣之际,谨致此函,以示诚挚祝贺。”
C.钟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患者解除病痛。患者们十分感激他,特地赠送一面锦旗表示感谢:“杏坛高手,医者仁心。妙手回春,再世华佗。”
D.在得知自己被应聘公司录取的消息后,小王激动地说:“很感谢敝公司给我这个一枝之栖的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多积累经验,争取上进的。”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①________我们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②__________忽视质量的改善,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③__________竭泽而渔,势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④_________断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⑤__________,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⑥__________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假设 | / | / | 从而 | 因而 | 反而 |
B | 如果 | 而 | 甚至 | 从而 | 因此 | 否则 |
C | 假设 | / | / | 因而 | 因此 | 否则 |
D | 如果 | 而 | 甚至 | 因而 | 因而 | / |
A. A B. B C. C D. D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节选)
巴金
这个晚上觉慧只睡了三四个钟头。天还没有亮,他就醒了,躺在床上,左思右想地挨到了天明。
是出发的时候了。他还要同觉民到琴那里去,所以不能够在家里多留一会儿。觉新送他们走了半条街。
街上很清静。有几个提着篮子去买菜的厨子,有一个进城来挑粪的乡下人,有两个卖早点心的小贩。天空晴朗无云,金色的阳光灿烂地照在对门公馆的墙上。无数的麻雀在槐树枝上吱吱喳喳地叫个不停,欢迎初升的太阳。
“我去了,大哥,”在一个较小的公馆的门前觉慧站住了,含泪地说,“你回去吧。”他紧紧地握着觉新的右手。
“可惜我不能够多送你。”觉新也用泪眼看他,叹息说。
“你在路上要好好地保重,沿途多写信来。”
“我去了。”觉慧重复地说了这句话,又把觉新的手紧紧握了一下。
到了姑母家,两个人走到琴的窗下。觉民先用手轻轻地在玻璃窗上敲了两下。
里面起了琴的咳嗽声。--阵脚步声过后,窗帘便揭起来,玻璃窗上露出了琴的脸。头发蓬松,脸上还带睡容。原来她刚刚起床。
琴对他们笑了笑,忽然注意到觉慧的神情,便惊讶地小声问道:“今天?”
觉民点头说:“现在。”
她吃了一惊,脸色马上变了,头微微朝后一仰,低声说了一句:“这样快?”
觉慧连忙把身子挨近窗户,抬起眼睛望上去,小声唤了两三次“琴姐"。他的眼里只有一张她的脸,但是隔了一层玻璃。
“你走了?”她似疑似问地说。
“你等着。”她好像忽然记起了什么事情,马上不见了。
琴很快地又出现了,脸上依然带着微笑。“我送你一样东西,我以前答应送你的。”她说着,从窗缝里送出一张纸片来。接了看时,原来是她最近的照相。觉慧再用欣喜的、感激的眼光去看她。窗帘已经放下了。他还想多立片刻,可是觉民在旁边催促他走。他又唤了一声“琴姐”,似乎没有听见她的应声。他再看一眼窗户,便毅然地走了。
觉慧和觉民边走边谈,一路上谈了不少的话。他们走到船码头的时候,黄存仁和张惠如已经在那里等候许久了。“觉慧你来看你的行李。”黄存仁说,他把觉慧引到船上舱里去。觉民也跟着上了船。
“你的铺盖卷我给你打开了,你看我已经把被褥给你铺好了。……这包东西是我同惠如弟兄送你的点心、饼干,给你在路上吃的。”黄存仁一一指点着说。觉慧只是点头。
“觉慧,不要忘记多写信,多写文章来啊!”张惠如走进舱来,拍着觉慧的肩膀说。
“你们也要多写信来才行。”觉慧笑着回答。
船要开了,觉慧又跟张惠如、黄存仁两人握了手,陪着他们走到船头。
“二哥,”觉慧知道他跟觉民快要分别了,便紧紧地握着觉民的手,亲热地对觉民说,“再见吧。以后你有空,要多跟存仁、惠如他们来往。将来万一有事情,他们也可以给你帮忙。”他又对黄存仁和张惠如说:“希望你们以后看待我哥哥就像看待我一样。你们会了解他的,他是一个很好的人。”
“那自然,何用你说,我跟觉民已经很熟了。我想他一定愿意参加我们报社的工作。”黄存仁亲切地、鼓舞地说。
“二哥,你答应吧。”觉慧看见觉民还在迟疑,便劝道。“觉民,来吧,我们欢迎你。”张惠如热情地向觉民伸出手去。
“好,我答应了。”觉民下了决心说,便也伸出手去握住张惠如的手,又跟黄存仁握了手。
“你路上要好生保重啊。”觉民说罢,便跟着张惠如、黄存仁两人上岸去了。
他们立在岸上,他立在船头。
船开始动了。它慢慢地从岸边退去。它在转弯。岸上的人影渐渐地变小,忽然一转眼就完全不见了。觉慧立在船头,眼睛里还留着他们的影子,仿佛他们还在向他招手。
他们,他的哥哥和他的两个朋友就这样不见了。他的眼睛所触到的,只是一片清莹的水,一些山影和一些树影。三个舟子在那里一面摇橹,一面唱山歌。
一种新的感情渐渐地抓住了他,他不知道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但是他清清楚楚地知道他离开家了。他的眼前是连接不断的绿水。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面流去,它会把他载到一个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那里有一个新的运动,有广大的群众,还有他的几个通过信而未见面的热情的年轻朋友。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他这样想着,前面的幻景迷了他的眼睛,使他再没有时间去悲惜被他抛在后面的过去十八年的生活了。他最后一次把眼睛掉向后面看,他轻轻地说了一声“再见”,仍旧回过头去看永远向前流去没有一刻停留的绿水了。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家》的最后一节,这时觉新妻子因难产去世,觉慧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旧思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毅然从家中出走。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时特殊的情境下,琴的表现似乎有些淡漠,但不能说明她对觉慧没有感情,从“脸色马上变了”“她似疑似问地说”等可判断。
B.小说善用意蕴丰富的细节表现人物,如觉慧把觉新的手“紧紧握了一下”,这里有希望兄长走出困境的意思。
C.小说节选中的觉慧是理智深沉的,他为了追求理想,带着对新生活的渴望毫无牵挂地走了,这表明新一代青年在成长。
D.小说节选语言简洁生动,又不乏深厚的蕴含,抒情色彩十分浓郁,流畅奔放之中形成一股感情的激流,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2】小说写觉民、黄存仁和张惠如为觉慧送别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一句写出了在浔阳早晚听到鸟兽悲啼,而“_______”一句写出了乡村乐声的难以人耳,从而表现自己贬谪之苦。
(2)苏轼的《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萧声的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的历史事实,把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公孙丑下》中论述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所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他不受外界评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指责天地,认为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天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做了深刻颠覆。
(2)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指现实善恶错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应有的天道公理形成鲜明对比。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六国论》中苏洵用“_______,_______”两句,在比较中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要步其后辙。
⑵《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谏太宗十思疏》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⑶《琵琶行》中,正面写琵琶乐曲起伏变换的旋律,包括演奏乐曲的动作和曲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1、名句默写。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
(3)苏轼《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两句,词人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对情人即将分别时缠绵凄恻的心情。
(5)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用“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钱塘江绿树环绕,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
(6)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_____,_____”两句,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7)《醉花阴》中的“_____,_____”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场景。
(8)李清照在《声声慢》一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
(9)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
(10)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___。 (《诗经·氓》)
(2)顺风而呼,___,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3)___,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4)西当太白有鸟道,___。 (李白《蜀道难》)
(5)___,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 (苏轼《定风波》)
(7)___,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写怀》)
(8)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渔关怀古》)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绝句二首》(其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1】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迟日江山丽”的“迟日”即快要落山的太阳,第一句写景远近结合,一个“丽”字将太阳照耀下的锦江和岷山写的明媚多彩。
B.第二句“春风花草香”是近景,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芳香的百草,清新的春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C.“泥融飞燕子”写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南归的燕子正在轻盈的飞来飞去,繁忙的衔泥筑巢,显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情状。
D.第四句“沙暖睡鸳鸯”写江岸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融融的,慵懒的鸳鸯睡在上面,享受这怡人的春光。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前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等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B.诗的后两句则是工笔描绘的特写画面。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闲适的慵睡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C.全诗虽然对仗不够工整,但却用语贴切、生动,音韵和谐,在杜甫诸多描绘春天景物的诗中,无疑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D.全诗既有全景,又有特写,从多种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明快、富有生命气息的立体春景图。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①,以为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②,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③。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③。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⑤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笺注陶渊明集》,有删改)
(注)①弦歌:据《论语·阳货》记载,孔子门徒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②秫:黏性的高粱,多用来酿酒。③秔(jīng):粳稻,稻谷的一种。④舁(yú)篮舆:抬竹轿。⑤宋高祖:南朝宋武帝刘裕。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圣贤/志不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是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的专用词语之一,指起用人任以官职。
B.解绶:解去官印之绶,文中借指辞官归隐田园。绶,即绶带,用以系官印或勋章。
C.九月九日: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故名“重阳”。在重阳节那天,民间有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习俗
D.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所用的年号。年号由汉高祖刘邦所创,是古代皇帝为了纪年所用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博学多识。他擅长写文章,《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的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B.陶渊明不喜为官。曾做过州祭酒,但时间不长就辞职回家了;州里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前去任职;朝廷征召他做著作郎,他也不去。
C.陶渊明素爱饮酒。他曾下令让吏员在官府的公田上种了五十亩高粱以备酿酒;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两万钱全都送至酒家。
D.陶渊明率真任情。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自己如果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5】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田园?请结合文段和《归园田居(其一)》分析。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大衣哥”朱之文家门,被一男子当着众人的面,一脚踹飞。本来是一件乡村邻里小事,但因为朱之文是名人,是村里的富人,于是乎,一片沸沸扬扬。而且,自从朱之文凭借星光大道出名之后,村民们、远近亲戚们就大肆借钱不还,大肆直播朱之文的生活靠消费名人来赚钱。朱之文烦不胜烦、忍无可忍。
无独有偶,钟南山院士的“高价”挂号费近日被网友扒出。医院看病要挂号,挂号费,一般医生是20元,主任级是50-500元,钟南山院士是1200元,一时间热议不断。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看法?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综合理解材料,结合材料内涵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和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