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雅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是乐府合乐时所加,每首末尾都有,与正文实际无关。

    B. “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杨花与子规,用“落”和“啼”来烘托自己惆怅的心情,这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登上泰山最高峰,所看到的景象,气势宏伟,显示了诗人远大的抱负。

    D.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望岳》颈联,写远望之景,这两句诗是倒装句,其正常语序为:层云生荡胸,归鸟入决眦。

  • 2、下列有关小说知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为故事。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

    B.细节也是情节,是情节的一个小部分,它从属于情节,为情节服务,它虽然细小,却有极强的表现力,对整个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不同的情节有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方式;而大致相同的情节,即使在不同的小说和不同的作家笔下,也有相同的轨迹和展开方式。

    D.情节走到一定程度,郁积的矛盾就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清兵卫与葫芦》的情节在危机爆发之后,设计了两个主要事件:一是他的葫芦最后被古董商高价收购;二是清兵卫现在的爱好。

  • 3、阅读下面诗歌,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杂诗七首(其四)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押韵,四联的韵脚字分别是“李”“沚”“齿”“恃”。

    B.诗中运用了“湘夫人”的典故,前四句的构思、用语可看出屈原《湘夫人》的影响。

    C.这首诗以“佳人”比喻自己,继承了屈原以香草美人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

    D.全诗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寄寓了自己盛年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天,我们去参观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萨班哲博物馆。       。他实在是一个智慧的老头,懂得平衡的真谛。

    ① 这里原来是他的私人住宅,捐献出来改建成了博物馆

    ② 有时候,他到这里来看一屋子包围着他的、画着他的那一幅幅丑态百出的漫画,他很开心,他在这里找到了在外面被人或鲜花或镜头所簇拥着、恭维着时所没有的平衡

    ③ 博物馆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岸边,非常漂亮

    ④ 在这座博物馆里,最有趣的是一间陈列室,里面挂的全部都是萨班哲先生的漫画。这是萨班哲先生请来土耳其的漫画家们,让他们怎么丑怎么画,越丑越好,于是便有了这样满满一屋子的漫画

    ⑤ 萨班哲洞悉世事沧桑,彻悟到了人生三昧

    A.③①④②⑤ B.③②①④⑤ C.①④③⑤② D.⑤②③①④

  •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蟹虽然有“六跪”和“二螯”,但是“________”,这是因为它“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先以“________”来慨叹人生的短暂,接着又以“________”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

  • 8、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2)《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奉命入朝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运用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表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描绘自己好学,在项脊轩安居,休息,长啸或吟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祖母持象笏的勉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表现了老祖母对孙子的疼爱与厚望。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先以“______________”来慨叹人生的短暂,接着又以“______________”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

    (3)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________,水波不兴。________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________,函谷举,楚人一炬 ,___________

    (3)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通古今之变,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天下归仁焉!__________,而由人乎哉?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范仲淹《岳阳楼记 》)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⑶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⑸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礼记》)

    ⑻桃李春风一杯酒, 。(黄庭坚《寄黄几复》)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用最后一句“__________”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2)《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借郭橐驼之口讲述了种树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道,除了要让树根得到充分的舒展以外,还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暮杂感① 曾国藩

    高嵋山下是侬②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③畔路三叉。

    (注①1835年,25岁的曾国藩肩负光大门楣的重任赴京参加会试,落第后客居北京,潜心准备来年会试,除夕赋此诗。②侬:我。③待莺亭:村前凉亭,诗人由此别家赴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点明家乡所在地,“是侬家”铿锵有力,诗人的家乡自豪感油然而生。

    B.诗的第二句中,一个“斗”字,突出了家乡万物竞绿、一派生机蓬勃的美好景象。

    C.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老柏”以人的情志,同时借“柏”写己,直接抒情。

    D.第五句为了保持诗歌的韵律美,语序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几回思南国红豆”。

    2尾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满三载当迁特令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左侍郎。数月,尚书。时方务反建文之政,所更易者悉罢之。义从容言曰:“损益贵适时宜,前改者固不当,今必欲尽复者,亦未悉当也。”因举数事陈说本末。帝称善,从其言。

    永乐二年兼太子詹事。帝有所传谕太子,辄遣义,能委曲导意,命辅皇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满三考,帝亲宴便殿,褒扬甚至,十七年以父丧归,帝及太子皆遣官赐祭,诏起复。十九年,三殿灾,敕廷臣二十六人巡行天下。义及給事中马俊分巡应天诸府,问军民疾苦,文武长吏扰民者数人,条兴革数十事奏行之。帝北征还,以太子曲宥主事张鹤朝参失仪,罪义不匡正,逮义系锦衣卫狱,明年春得释。

    仁宗即位,义、原吉以元老为中外所信,念义监国时旧劳,尤厚倚之。杨荣尝毀义。帝不直荣。义顿首言:“荣无他,即左右有谗荣者,愿陛下慎察。”帝笑曰:“吾固弗信也,”宣宗即位,委寄益重。时方修献陵,帝欲遵遣诏从俭约,以问义、原吉,二人力赞。帝亲为规画,三月而陵成,宏丽不及长陵,其后诸帝因以为制,迨世宗营永陵,始益崇侈云。

    英宗即位,斋宿得疾,遣医往视,问所欲言。对曰:“陛下初嗣大宝,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耳。”遂卒,年七十三,赠太师,谥忠定。

    义为人质直孝友,善处僚友间,未尝一语伤物,士奇常言:“张咏之不饰玩好,傅尧俞之遇人以诚,范景仁之不设城府,义兼有之。”

    (选自《明史·蹇义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B. 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C. 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D. 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小心敬慎/未尝忤色/惠帝既即位/推太祖意/超擢吏部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超擢、迁、进、黜都是表示职务任免的词,除黜外,都是表示升职。

    B. “三考”指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三年一考,九年三考,按结果决定升降奖惩。汉以后,各朝一般均采“三考”制。

    C. 丧归制是我国古代丧葬制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官员遇到自己的父母去世,要弃官居家守制丁忧,服满再行补职。但是为了应对各种时局,“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

    D. 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朱元璋也称洪武皇帝。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称帝王的一种名号。仁宗、宣宗和英宗都是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入太庙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蹇义诚实厚道,受到朱元璋的赞赏。朱元璋亲自替他改名,并且特意在同级的岗位上历练他。他工作小心谨慎,后来得到了越级提拔。

    B. 蹇义关心民生疾苦,巡视应天府期间,罢黜了几个扰民的文武官员,并且分条陈述了几十件兴利革弊之事情,上奏皇帝请求实行。

    C. 蹇义襟怀坦荡,面对杨荣的诋毁,他仍替杨荣说好话,并希望皇帝慎重地考察身边的人对杨荣的中伤。宣宗皇帝最后接纳了蹇义的意见。

    D. 蹇义为人朴实正直,善于与同僚朋友相处,从来没有一句话伤害别人,因此得到了杨士奇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同时具有张咏、傅尧俞、范量仁三人的优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损益贵适时宜,前改者固不当,今必欲尽复者,亦未悉当也。

    (2)以太子曲宥主事张鹤朝参失仪,罪义不匡正,逮义系锦衣卫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说:“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大堰河的梦无法向人言说,可有些梦我们却可以与人分享。总有些人让自己魂牵梦萦,总有些梦让自己永难忘记。

       请以“梦中的你”或者“记梦”为题将让自己心动的梦写下来。   

       要求:①选择标题后,紧扣标题构思文段;②文段中至少要有一个梦境的记叙;③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④不少于200字(不含标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