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源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巴金先生记述性、回忆性文字的汇编《我的家》,该书以图文的形式首次全面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

    C.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D.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要求各地各部门解除对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措施。

  • 2、下列各项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封天下谋臣   盛衰

    B.尔其无忘父之志   能衔哀致诚

    C.洎牧谗诛   系燕父子

    D.能久存乎   吾无意于人世矣

  • 3、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贴绣罗褥,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精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反衬人之感情,更见含蓄蕴藉。

    B.李璟的《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一词,上片重在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加重,更见秋景不堪;下片重在写人抒情,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

    C.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中正面描写斗草的场面,捕捉两人斗草时的情景,以轻松欢快的笔调写出了少女的纯洁无瑕、活泼天真的性格特点。

    D.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 4、(殆)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B. 知已知彼,百战不(危险)

    C. 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表推测,大概)

    D. 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可能,会)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②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③他们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④他们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⑤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

    ⑥“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A. ①③④②⑤⑥ B. ①⑤④②③⑥

    C. ②③⑥①④⑤ D. ②⑥⑤①③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铜城及其周围的矿区,就是这样一片喧腾不安、充满无限活力的土地。它的街道、房屋、树木、甚至一棵小草,都无不打上煤的印记;就连那些小鸟,也被无处不有的煤熏染成了烟灰色……

    这就是孙少平要来的地方。

    从黄原起程的时候,孙少平和他的同伴都知道,他们是属于铜城矿务局大牙湾煤矿的工人。至于大牙湾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他们一无所知。有一点他们深信不疑:那一定是个好地方。

    没有人给孙少平送行。这没有什么。对于一个已经闯荡过世界的人来说,他并不因此而感到孤单和难受。不,他不是刚离巢的小鸟作第一次飞翔;他已经在风雨中有过艰难的行程。此刻,他的确没有因为无人送行而怅然若失,内心反而弥散着欢欣而温馨的情绪。是的,无论前面等待他的是什么,他总归又踏上了人生新的历程。

    他的全部家当都在这只烂黄提包里装着一几件旧衣服,几双破鞋烂袜。他就提着这破包,激动而悄无声息地从喧哗的人堆里爬上了卡车。汽车在一片话别声中开出了东关旅社。

    夜间十点钟左右,汽年才驶进大牙湾煤矿。矿部三层楼的楼壁上,挂着一条欢迎新工人到矿的红布标语。同时,高音喇叭里一位女播音员用河南腔的普通话反复播送一篇欢迎词。辉煌的灯火加上热烈的气氛,显出一个迷人的世界。人们的血液沸腾起来了。原来一直听说煤矿如何艰苦,看来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差劲!瞧,这不像来到繁华的城市了吗?好地方哪!

    可是,当招工的人把他们领到住宿的地方时,他们热烘烘的头脑才冷了下来。他们寒心地看见,几孔砖砌的破旧的大窑洞,里面一无所有。地上铺着常年积下的尘土,墙壁被烟熏成了黑色,上面还糊着鼻涕之类不堪入目的脏物。这就是他们住宿的地方?

    煤矿生活的严峻性初次展现在了他们的眼前。

    在他们还来不及叹息的时候,矿上的劳资调配员便像严厉的军事教官一般,吼叫着让他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背床板,扛凳子。是的,既然到了煤矿,就别打算让人伺候,一切要自己动手。背床板扛凳子算个屁!更严厉的生活还在后边哩!

    一孔窑洞住十个人。大家刚支好床板,劳资调配员便喊叫去吃饭。他们默默无语地相跟成一串来到食堂。一人发一只大老碗。一碗烩菜,三个馒头。

    “有没有汤?”有人问。

    劳资调配员嘴一撇,算是回答:得了吧,到这里还讲究什么汤汤水水!

    吃完饭以后,这些情绪复杂的人重新返回宿舍,开始铺床,支架箱子。

    现在,气氛有所缓和。大家一边拉话,一边争着抢占较好的床位;整理安放各自的东西。不管条件怎样,总算有了工作嘛!

    只有孙少平一个人沉默不语。他把自己唯一的家当——那只破提包放在屋后墙角那张没人住的光床板上。直至现在,这伙人谁也没有理睬他。是的,他太寒酸了,一身旧衣服,一只破提包,竟连一床起码的铺盖也没有。在众人鄙视的目光里甚至含着不解的疑问:你这副样子,是凭什么被招工的?

    到现在,少平也有点后悔起来:他不该把那床破被褥送了别人。他当时只是想,既然有了工作,一切都会有办法的。没想到他当下就陷入了困境。是呀,天气渐渐冷了,没铺没盖怎么行呢?更主要的是,他现在和这样一群人住在一起!如果在黄原揽工,这也倒没什么,大家一样恓惶,他决不会遭受同伙们的讥笑。

    眼下他只能如此了。

    他身上只剩下了几块钱。他想,好在有一身绒衣,光床板上和衣凑合一个来月还是可以的。一月下来,只要发了工资,他第一件事就是闹腾一床铺盖。

    现在,同屋的其他人有的在洗脸刷牙,洗漱完毕的已经坐在床边削苹果吃,或者互相递让带嘴纸烟和冒着泡沫的啤酒瓶子。

    少平在自己的床边上木然地坐了片刻,便走出了这间闹哄哄的住所,一个人来到外边。

    他立在院子残破的砖墙边,点燃了一支廉价的“飞鹤”牌纸烟,一口接一口地吸着。此刻已经接近午夜,整个矿区仍然没有安静下来。密集而璀璨的灯火撒满了这个山湾,从沟底一直漫上山顶。各种陌生而杂乱的声响从四面八方传来。沟对面,是一列列黝黑而模糊的山的剪影。

    不知为什么,一种特别愉快的情绪油然漫上了他的心头。他想,眼下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不久前,你还是一个流浪汉,像无根的蓬草在人间漂泊。现在,你已经有了职业,有了住处,有了床板……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列宁说。嘿嘿,一切都会有的……他立在院子砖墙边,自己给自己打了一会气,然后便转身回了宿舍。现在,所有的人都蒙头大睡了。

    少平脱下自己的胶鞋,枕着那个破黄提包,在光床板上躺了下来。这一夜他睡得很不踏实。各种声响纷扰着他。尤其是深夜里火车汽笛的鸣叫,使他感到新奇而激动。此刻,他想起故乡村庄,碧水涟涟的东拉河,悠悠飘浮的白云。庙坪那里的枣林兴许已经半红,山上的糜谷也应该泛起了黄色,在秋风中飘溢出新鲜的香气。还有万有大叔门前的老槐树,又不知新添了几只喜鹊窝……

    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同屋的人顾不上其他,先纷纷跑出窑洞,想看看大牙湾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夜晚灯火造成的辉煌景象消失了。太阳照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大牙湾。人们脸上那点本来就不多的笑容顿时一扫而光。矿区显出了它的粗犷、杂乱和单调的面目。这里没有什么鲜花,没有什么喷泉、林阴道,没有他们所幻想的一切美妙景象。有的只是黑色的煤,灰色的建筑;听到的只是各种机械发出的粗野而嘶哑的声音。房屋染着烟灰,树叶蒙着煤尘,连沟道里的小河水也是黑的……大牙湾的白天和夜晚看起来完全是两回事!

    在大部分人都有点灰心的时候,孙少平心里却高兴起来:好,这地方正和我的情况统一着哩!在孙少平看来,这里的状况比他原来想象得还要好。他没想到矿区会这么庞大和有气势。在娇生惯养的人看来,这里又脏又黑,没有什么诗情画意。但在他看来,这却是一个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地方,一个令人振奋的生活大舞台!孙少平的这种想法是很自然的,因为与此相比较的,是他已经经历过的那些无比艰难的生活场景。

    第二天上午,根据煤矿的惯例,要进行身体复查。

    本来,他的身体棒极了,没一点毛病,但无谓的紧张情绪终于导致了可怕的灾难——他在血压上被卡住了!

    量血压时,随着女大夫捏皮囊的响声,他的心脏像是要爆炸一般狂跳不已,结果高压竟然上了一百六十五!

    全部检查完毕后,劳资调配员在医院门诊部的楼道里宣布:身体合格的下午自由安排,可以出去买东西,到矿区转一转;身体完全不合格的准备回家;血压高的人明天上午再复查一次,如果还不合格,也准备回家……

    回家?

    这两个字使少平的头“轰”地响了一声。此刻如果再量血压,谁知道上升到什么程度!他两眼发黑,无数纷乱的人头连同这座楼房都一齐在他面前旋转起来。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回宿舍的。

    孙少平躺在光床板上,头枕着那个破提包,目光呆滞地望着黑糊糊的窑顶。此刻,他也再听不见外面世界的各种嘈杂,只是无比伤心地躺在这里,眼中旋转着两团泪水。他等待着明天----明天,将是决定他命运的最后一次判决。如果血压降不下来,他就得提起这个破提包,离开大牙湾,那么,他又将去哪里?他猛然想到,他实际上血压并不高,只是因为心情过于紧张才造成了如此后果,他怎能甘心因这样一种偶然因素就被淘汰呢?

    “不!”他喊叫说。

    他从床上一跃而起。他想,他决不能这样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宰割。在这最危险的时候,应该像伟大的贝多芬所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会使我完全屈服!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鸟被无处不有的煤熏染成了烟灰色,大窑洞的地上铺着常年积下的尘土以及脏污的墙壁等描写,交代了铜城恶劣的环境,暗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B.烂黄提包、几件旧衣服、几双破鞋烂袜、几块钱、一身绒衣,小说中多次写到孙少平的随身之物,表明了他当时窘迫、寒酸的处境。

    C.感到新奇而激动的孙少平,联想起色彩斑斓、充满生机的家乡,碧水、白云、红枣、黄谷,朴实亲切,乡土气息浓厚,令读者如临其境。

    D.孙少平的身体本来很健康,但体检时的紧张却让他在血压检查这一关被阻挡住了,这给了他非常沉重的打击,他不想离开这个让自已充满希望的地方。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程时,孙少平的同伴们相信大牙湾煤矿是一个好地方,既能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矿区美好的想象,又与下文揭示的真相形成巨大反差。

    B.汽车来到大牙湾矿区,一个迷人的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接着,小说用两个感叹句和一个反问句,写出了人们来到新环境的兴奋和惊喜之情。

    C.“不久前,你还是一个流浪汉”“现在,你已经有了职业”这两句话对比主人公前后的处境,运用第二人称的全知视角客观再现了孙少平的内心世界。

    D.小说主要记叙了孙少平被招工来到大牙湾煤矿及体检的经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尤其是多次细腻的心理描写将他内心的起伏变化显露出来。

    3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节选部分在典型环境中成功塑造了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处写孙少平要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这一情节看似突兀,其实文中早已做了铺垫。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旅夜书怀》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3)辛弃疾的《水龙吟》开篇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水天相接,一派清秋的雄浑之美。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 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虞美人》中,李煜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7)《夜归鹿门歌》中,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身处开封,由春风想到金陵明月而夜不能麻,抒发了亡国后无尽的痛苦之情。

    (2)庄子在《逍遥游》结尾处总结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指出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游。

    (3)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文章结尾用“_________”一句,直接写出作者被凄切哀婉的乐声所感动的情形。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______”。

    (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将士们手持宝剑视死如归的英勇;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北伐将领刘裕指挥的部队装备精良。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写“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感慨当年的英雄豪杰们,经过风吹雨打,现在也成了历史。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 1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3)随意春芳歇,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旌旆逶迤碣石间。

    (5)____________,单于猎火照狼山。

    (6)山川萧条极边土,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美人帐下犹歌舞。

    (8)____________,皎皎空中孤月轮。

    (9)少妇城南欲断肠,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应照离人妆镜台。

    (11)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孤城落日斗兵稀。

    (13)____________,绝域苍茫更何有

    (14)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

    (15)鸿雁长飞光不度,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从军行

    张祜

    少年金紫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①金紫:金鱼袋及紫衣,是唐朝官员的佩饰和官服,亦借指贵官。②虎翼:古战阵名。③刀笔吏:掌文书的小吏。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虎翼”既指战阵,又在直觉上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威猛凌厉的感受

    B. 黄云横断边塞,仿佛找寻高翔的苍鹰,此景展现了边塞的雄奇壮丽。

    C. 尾联流露出不屑做文书小吏度此一生,而应以征战建功立业的思想。

    D. 整首诗歌节奏明快,笔力雄劲,气势磅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2颔联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课文以下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六七十,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⑨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1)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2)”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1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一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2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四十年来,一个乡村里的老人一直制作杆秤。

    老人选材必定亲为。一把砍刀,一双慧眼,不消半日,数十根酒盅粗细杆秤原料即在屋角摆放整齐,阴凉风干。山间不乏杂木,枣栗之类皆为自生,坚实木质为杆秤上好原料。老人喜好选取杂果木材,说是,果木无毒,戥金秤银无忧,称米称面照吃。

    老人每日在堂屋内制作杆秤,一把杆秤,从打磨、定星到出售,常需月余。制作周期过长自会影响产量,除却时光耗费,收入亦无多少。老人却始终固守杆秤精准,不作任何苟且销售。杆秤作为国人主流衡器时代,老人未曾标明品牌的杆秤甚是抢手。偶遇异心商贩高额定制偏心杆秤,均遭严词拒绝。方圆几十里,称量物品时,使秤者通常只须说出杆秤出自老人之手,对方便无需校验。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