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通化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乃《经首》之会(合乎)   ②是以古之财,非仁也(交换)

    ③以人自利也(损害)     ④臣洗马(贬官)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坚固)   ⑥气彭泽之樽(超过)

    ⑦列坐其(次序)     ⑧凡闻言必论(深透)

    A. ①②③⑤ B. ④⑤⑦⑧ C. ②④⑥⑦ D. ①③⑥⑧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毕礼而

    A.空以身草野

    B.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十者可以帛矣

  •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加点的字词类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直夜溃围

    A.项王乃复引兵而

    B.泊沙洲

    C.良庖更刀

    D.歌夜弦,为秦宫人

  • 4、选出都是反义词的一项(     

    A.追求——放弃        虚伪——真实        抽象——具体

    B.幸福——痛苦        妨碍——阻碍        缩短——延长

    C.温暖——寒冷        惆怅——欣慰        谅解——埋怨

    D.苦闷——喜悦        高雅——通俗        节俭——吝啬

  • 5、下列各项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他的那双大头皮鞋真是“空前绝后”——前面露出脚指头,后面露出脚后跟。

    C.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D.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衔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小题。

    寂静的童年

    赵霞

    ①时值清明,我照例赶回老家去祭扫外祖父的坟茔。四月初的白马湖畔,正是江南草长的好时节。往返茔地的山路间,新翠与旧绿史相叠映,低处夹以几枝朱红笑靥的野杜鹃。白色的覆盒子花稀疏开在山脚田头,不做声地酝酿着五月里莓果累累的时光。这个时节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久违而又熟悉的气息。

    ②可是山坡上、田畈间,只是一片悄然。路过童年时清明前后最热闹的一座山坡,灌木和瓜畦的分布还依稀如昨,却见不到半个游戏的人影。过去每到这时候因孩子们呼朋引伴地上坡嬉游而错落踏出的一径路痕,早已淹没在杂沓草间,不知所终。

    ③我想起那时候,乡下孩子从不会轻易放过这一年里最好的季节。放学回到家,将书包一扔,便去田间地头疯玩。傍晚时分,最受青昧的娱乐便是到坡头上放风筝。游戏的料作都是自己动手备齐。各人扎的简陋风筝,只是将裁成方块的旧报纸糊在从竹枝上劈下做成弓形的篾骨上,再垂以长长的两带纸尾,依其形似,名曰“豆腐风筝”。此时从山下望去,只见坡头纸鸢冉冉摇曳,也是春时一景。

    ④有一年,外祖父用乡下轻薄罕见的桃花纸为我扎了一个蝴蝶风筝。和“豆腐风筝”相比,它有着清奇的相貌和精致的骨架,翅翼处更染上了若干淡彩。这是为我不久后参加班上的风筝比赛预备的。比赛那天,我兴冲冲地将风筝带上了比赛的山顶。不料到了高处,轻薄的桃花纸竟怎么也吃不住忽忽的大风,只是徒劳地扇动着双翼。几次试飞都失败了,我举着蝴蝶面风而立,几乎落下泪来。

    ⑤童年的假日,有满满一天的时间可以恣意挥霍,不受日光向晚的约束。邀几个伙伴,各挎一只竹篮,从山脚的乌梢竹篷开始翻觅,拔取新生的笋芽。我最喜欢听笋节拔断时清脆的“毕剁”一响,有时玩得狠了,这欢愉的响声会一直延续到夜梦里……

    ⑥被唤醒的还有另一些特殊的声音:登上山顶,望见远处一阵猛风打着卷翻过山脊时那种惊心动魄的波浪;从伙伴间彼此较劲的跋涉中抬起头来,忽然看到对面漫山遍野的杜鹃一片殷红的热闹;穿林越涧地走出树丛的迷宫,迎面撞上一个开满紫色无名花的小小山谷……这些无声的场景收藏在童年的回忆里,随着年龄的增长酝酿出了一些更奇妙的声音。那是自然以某种方式发出的生命的秘语。

    ⑦今天,当我回头去温习童年的生活时,这些声音似乎把某些自然的密码、对生命最朴素的认识永远地织进了我的心灵深处。多年来,尽管长久地远离山野,但春天里不经意间听到轻风拂动下一小阵枝叶的窸窣声,就可以把我带回到关于这个季节的一切生动的回忆里,让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有的时候,在迷蒙的城市街角的一棵行道树下想起那一大片灿烂的红,心里也会升起无边的温暖和欣慰。

    我由衷的感激那些陪伴我度过童年时代的那些自然世界的亲切声响,也从这样的回忆中领受着新的生活的营养。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它们的滋养,我的甜蜜而丰美的童年会显得多么静默苍白。然而,今天的故乡,熟悉的山水风云还在,却不知道我遗落的郡个童年去了哪里,走过的山道一片寂静,不再有旧时常见的童稚身影。空旷的野地,曾经是过去无数代孩子热衷的嬉游场所之一,如今也只是寂然。闲居的假日里,空气澄净,高天碧蓝,这样好的大阳天里,却没有了童年的身影。那些陪伴过无数代人童年的自然声响,正从今天童年的生活中被悄然地屏蔽出去,取而代之的是关在狭小房间里与电视、电脑和繁重的课业为伴的童年。我不知道,伴随着这一进程,是不是也有一些生命的声音,在永远地沉默下去……

    (摘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描写作者清明节回老家扫墓时看到的故乡白马河畔的美丽景象,其主要作用是引出下文对童年时在故乡快乐生活的回忆。

    B. 外祖父的风筝,精致美好,可是参加比赛时却试飞失败,然而正是这次经历。让作者获得了依靠别人是无法获得成功这一深刻感受。

    C. 文章最后写到,“我不知道,伴随着这一进程,是不是也有一些生命的声音,在永远地沉默下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声音越来越少的忧虑之情。

    D. 文章以自己重年的快乐与今天孩子的不快乐的对比为主线,通过描述童年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而获得的快乐,作者鲜明的态度已蕴含其中。

    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文章的标题“寂静的童年”在文中所指的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②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打鱼人在晚霞中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③《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卫风•氓》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6)《兰亭集序》中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借“猿”“飞鸟”寄寓漂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吴楚东南坼, 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画龙点睛,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3)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 (屈原《国殇》)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③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⑤廊腰缦回,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唐代: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赤亭、轮台均在新疆,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③祁连城:在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 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 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2本诗塑造了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结合全诗从三个角度分析这一形象。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原,字逢原,秀水人。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久之,奉母南归,家益贫。知府黄懋奇原文,补诸生,遣入学,举乡试第一。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十二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肄业,直经筵。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帝至,命谦讲《国风》,原讲《尧曲》,皆称旨。问何官,并以中允兼侍讲对。帝曰:“品同耳,何相兼为?”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寻进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明日,命入内阁预机务。石亨、吉祥罪状,疏留中。二人怒,摘敕谕中语,谓阁臣谤讪。帝大怒,坐便殿,召对,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恭谨,阿正何也?”正罢去,原得留。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贤通达,遇事立断。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其年冬,进翰林院学士。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体素丰,至是羸瘠。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性俭约,身无纨绮。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节选自《明史·吕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B. 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C. 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D. 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生员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 《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C. 便殿指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宫”。

    D. 赠,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原受帝常识,担任多职。先后历任侍讲学士、左春坊大学士、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翰林院学士等职,处理政务有条不紊。

    B. 吕原文才罕见,熟读经典。他和倪谦讲解经典,符合皇帝心意,皇帝认为二人的才能和官品不相称,故提升了二人的官职。

    C. 吕原不媚权贵,是非分明。当权的石亨要帮他换去代表低官职的青袍,但吕原却和岳正一起列举石亨的罪状上奏朝廷。

    D. 吕原俭朴节约,关心族亲。他不穿绸缎,回家穿的衣服只有皇帝赐予的几套,他将自己的俸禄分出来接济宗族亲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正大胆敢尔!原素恭谨,阿正何也?

    (2)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孟子·告子下》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王和明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慈亦何及。——(唐)权德舆《放歌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以上这些句子,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哪些联想、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意。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