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②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③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A.比喻 拟人 设问
B.比喻 对偶 反问
C.对偶 拟人 设问
D.对偶 比喻 反问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厢记》“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和美不胜收的绮词丽语,以及意境的创造分不开的。全剧处处有诗的意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
B.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C. 《茶馆》采用了“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构线索,而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体现了西方戏剧结构“三一律”规则。
D. 《渔父》是《楚辞》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 导大窾 顺着 举天下之豪杰 所有的 吾数击杀响马贼 屡次
B. 工技击 擅长 暴秦之欲无厌 满足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即使
C. 六国互丧 相继 抑本其成败之迹 或者 乃中《经首》之会 节奏
D. 危樯独夜舟 危险 算而今重到须惊 料想 迷花倚石忽已暝 天黑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以膏泽斯民
C.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虽欲强聒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5、对下面一段文字信息的提取,最准确的一项是
一个人的性格,应诚有与之相匹配的脸。灵魂是意识,面貌是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一个人的灵魂,最终会呈现在一个人的脸上。人,是一个小宇宙,由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是人的灵魂;一个是人的肉体面貌。在小宇宙总能量恒定的情况下,灵魂和肉体,便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肉体恣肆庞大,灵魂便遭到挤压紧缩,变得微小渺茫,一张脸的骨骼轮廓清晰,说明是灵魂和精神在那里支撑着。这是我厌恶完全坍塌,松弛的面孔和身体的原因——不是老掉了,而是灵魂抽离了。
A. 性格与人脸相互匹配,观察人脸就能洞悉灵魂。
B. 灵魂对面貌有反作用,灵魂呈现于人的面貌。
C. 灵魂与面貌保持均衡,人体总能量就能恒定。
D. 面孔松弛,身体老化,完全是灵魂抽离的结果。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上古时期的《诗经》《楚辞》,到中古以后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发展到现当代诗歌,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展现了语言艺术的永恒魅力。诗歌中蕴藏了大量的创新语言现象,其中不乏对后世影响久远的常用词语和句法,对汉语的发展和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月亮”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李益的《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一诗中,“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对霜繁”。这里的“月亮”不是一个词,而是短语,指“月光明亮”,后来在唐诗韵文格律的作用下,由短语化为表示“月球”的名词。“朝夕”的产生亦是如此,它最初产生于《诗经》“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中,“朝夕”本是并列的两个名词,在诗歌韵律的作用下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
成语被看作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形式短小,结构稳固、内涵丰富等特点。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特点(如《诗经》以四音节为主)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催生了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中有60%左右的成语源自诗歌,如“天作之合”出自《诗经》中的“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壮志未酬”来源于唐代李频的《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石破天惊”最早出现在唐代李贺《李凭空筷引》中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量词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系的一大特色,在汉语语法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量词有很多就是从诗词韵文中产生的。如《汉语大字典》提到,“簇”的量词用法来源于白居易的《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诗中,“几声清淅沥,一簇绿檀栾”;“点”的量词用法始见于苏轼的《洞仙歌》,“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歆枕钗横鬓乱”。此外,介词的发展也可以在诗词韵文中找到端倪。据考察,“打”的介词用法最早出现在宋代辛弃疾的词中,“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鸬鹄天·戏题村舍》)。
在诗歌中,句法层面的创新现象也层出不穷,诗歌为很多句法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绝佳的语言环境。
如紧缩句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指分句间经过语音紧凑和词语缩减,而形成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如“天一黑就下班回家”是由“只要天一黑,就下班回家”这个一般复句紧缩而成的。诗歌对紧缩句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蒋绍愚在《唐诗语言》中说,在散文中由两个分句构成一个复句,往往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而在唐诗,特别是近体诗中,这些关联词一般省略不用而造成紧缩句的大量出现。
例如,近体诗“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严恽《落花》)中的“问花花不语”,就是由“我问花,但是花却不语”省略关键词和停顿而形成的紧缩句。紧缩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也可见到,如一则体育新闻标题“赢球不可怕!缺谁谁尴尬”,其中的“缺谁谁尴尬”就是受诗歌韵律的影响而省略了关联词“无论……都”。
诗歌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还在语言层面给汉语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源泉。诗歌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宝藏,值得我们不断开垦和深挖。
(摘编自张力《诗歌,语言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和现当代诗歌的名篇佳句,都能展现语言艺术的永恒魅力。
B.因为汉语的发展和演化,所以诗歌中蕴藏了大量创新语言现象,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C.成语有独特的韵律特点和细腻的情感,这与诗歌特点相似,因此诗歌催生了大量成语。
D.紧缩句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征,这种句子虽然是复句,但是中间没有语音停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庭木已衰空月亮”为例,证明后世一些常用词语是从古代诗歌演化而来的。
B.文章最后把诗歌比作“语言宝藏”,非常形象地指出诗歌对于汉语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C.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内容,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这样可以使观点更令人信服。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主体部分四个方面形成并列,层次清楚,结构明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很多源于古代诗歌,包括现代的一些语法现象也是受古代诗歌的影响。
B.《诗经》以四音节为主,因此汉语中的成语也以四音节为主,可见古代诗歌对汉语影响之大。
C.一些从诗歌中发展出来的词语,最初可能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经过演变成为现在的词语。
D.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宝库,值得我们研究,并且也需要我们对它加以保护,使之传承和发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____,____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将进酒》悲叹时光如水,人生易老“______,_______。”
(5)《兵车行》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将批评的矛头大胆地直指天子,表达了怒不可遏的激愤抗议。
(6)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辛弃疾的《水龙吟》开篇以“_______,______”两句写水天相接,一派清秋的雄浑之美。
(8)岳飞《满江红》中“_____、_____,______”用自勉之辞,号召天下人,珍惜光阴,为国雪耻。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亡国的原因。
(2)《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等人治国的贤能,在接近文章结尾处,也规劝他应该自行谋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追念先帝留下的教诲。
(4)____________________,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5)《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鸟雀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
(7)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____________________,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8)《李凭箜篌引》中描摹音乐时而清脆激越、时而柔和哀婉、时而凄伤哀怨、时而明快欢乐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因为岁月流逝、年长色衰只能“________________”,回想自己昔日“五陵年少争缠头”的时光也只能“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这两个意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以物自况,叙事写景,体现了诗人飘零之感、去国怀乡的孤寂伤感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人生短暂,人类渺小”的慨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裕北伐时“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刘义隆仓促北伐“_____________”构成鲜明的对比。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劝诫后主刘禅行事前要善于向郭攸之等文臣咨询,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写渔人初次被热情招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有强烈的自我反思精神,他反思来客对他赞美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曹刿针对鲁庄公提出的增加祭品,求得神灵保佑的意见进行的批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非秦也;_______,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____,_________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富水驿
杜牧
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
C.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
D.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嗣昭,汾州太谷县民家子也。太祖出猎,至其家,见其林中郁郁有气,甚异之,召其父问焉。父言家适生儿,太祖因遗以金帛而取之,命其弟克柔养以为子。初喜嗜酒,太祖尝微戒之,遂终身不饮。太祖爱其谨厚,常从用兵,为衙内指挥使。天复元年,梁军西犯京师,围凤翔,嗣昭乘间攻梁晋、绛,战平阳,执梁将一人。进攻蒲县。梁朱友宁以兵十万迎击之,嗣昭等败走,友宁追之,晋遣李存信率兵迎嗣昭,存信又败。梁军遂围太原,太祖大恐,谋走云州,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争以为不可,乃止。嗣昭昼夜出奇兵击梁军,梁军解去。是时,镇、定皆已绝晋而附梁。晋外失大国之援,内亡诸州,仍岁之间,孤城被围者再。于此时,嗣昭力战之功为多。天祐三年,梁遣李思安将兵十万攻潞,筑夹城以围之。梁太祖尝遣人招降嗣昭,嗣昭斩其使者,闭城拒守,逾年,庄宗始攻破夹城。嗣昭完缉兵民,抚养甚有恩意。梁、晋战胡柳,晋军败,周德威战死。庄宗惧,欲收兵还临濮,嗣昭曰:“梁军已胜,旦暮思归。吾若收军,使彼休息,整而复出,何以当之?宜以精骑挠之,因其劳乏,可以胜也。”庄宗然之。是时,梁军已登无石山,晋军皆争登山,梁军遽下,阵于山西,晋军从上急击,大败之。周德威死,嗣昭权知幽州,居数月,以李绍宏代之。嗣昭将去,幽州人皆号哭闭关遮留之,嗣昭夜遁,乃得去。十九年,晋遣阎宝攻张文礼于镇州,宝为镇人所败,乃以嗣昭代之。镇兵出掠九门,嗣昭以奇兵击之,镇军且尽余三人匿破垣中嗣昭驰马射之反为贼射中脑嗣昭顾箙中矢尽拔矢于脑射杀一人还营而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李嗣昭传卷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镇军且尽/余三人匿破垣中/嗣昭驰马射之/反为贼射中脑/嗣昭顾箙中矢/尽拔矢于脑/射杀一人/还营而卒
B.镇军且尽/余三人匿/破垣中嗣昭驰马射之/反为贼射中脑/嗣昭顾箙中矢/尽拔矢于脑/射杀一人/还营而卒
C.镇军且尽/余三人匿/破垣中嗣昭驰马射之/反为贼射中脑/嗣昭顾箙中矢尽/拔矢于脑/射杀一人/还营而卒
D.镇军且尽/余三人匿破垣中/嗣昭驰马射之/反为贼射中脑/嗣昭顾箙中矢尽/拔矢于脑/射杀一人/还营而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气,这是迷信,指会望气的人可以通过观望天上云气来测知吉凶的征兆。
B.元年,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如隐公元年、贞观元年。
C.京师,古代京城的通称。此外古代还常用“京兆”“京畿”来通称国都。
D.庄宗,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好俳优,能度曲,因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嗣昭恭谨忠厚,受到任用。当初,李嗣昭非常喜欢喝酒,但他听到太祖的告诫后,终身不饮。太祖也因他的恭谨忠厚重用他,让其在军中效力。
B.李嗣昭分析战局,沉着冷静。梁军包围太原时,太祖十分恐惧,策划前往云州,李存信认为不如前往契丹,李嗣昭认为李存信的建议不可采用,坚持让太祖前往云州。
C.李嗣昭面对危机,审时度势。梁、晋胡柳会战时,晋军战败,庄宗害怕,想收兵,李嗣昭坚持趁梁军劳累疲乏之时以精锐的骑兵骚扰他们,最终庄宗同意了他的看法。
D.李嗣昭理政有方,受到拥戴。李嗣昭代理幽州知州,过了几个月,李嗣昭要离去,幽州人都哭泣着关闭城门挽留他,李嗣昭晚上悄悄出走,才得以离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言家适生儿,太祖因遗以金帛而取之,命其弟克柔养以为子。
(2)晋外失大国之援,内亡诸州,仍岁之间,孤城被围者再。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向白衣战士敬礼,感谢他们入院以来贴心细致的照顾,“你们都可以立功了!”这是军人的最高礼节,也是发自内心的最深敬意。医护人员也向老兵敬礼,“您先立了功,给我们做好了榜样。”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感悟或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