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老张的文章写得很漂亮,是本单位出名的笔杆子。
B.这所学校的学生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C.个人的作用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浩瀚沧海中的一滴水。
D.科学硏究应根据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________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________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________的诗性表达。
A. 渗透 潜移默化 文质浑融 B. 渗漏 潜移默化 文质彬彬
C. 渗透 耳濡目染 文质彬彬 D. 渗漏 耳濡目染 文质浑融
3、下列各项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董生举进士”:“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会试的考生称为“进士”。
B.“庐陵萧君圭君玉”:古人称他人,可以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和尊敬。还有称官爵,称籍贯。有几项同时称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贯,再次姓名,后字。比如“庐陵(籍贯)萧(姓)君圭(名)君玉(字)”
C.“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领”指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其它词如“摄”表示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权”指临时代职;“假”暂时代理;“行”代理官职。
D.“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仆”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比如“愚、鄙、卑、窃、敝”等。
4、下列诗句所涉及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②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④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
B.他们会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
C.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D.胜者弹冠相庆,笑容灿烂;负者垂头丧气,神情落寞;体育带给人们的情感冲击直接而强烈。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寻声楚吟缓缓归
汤世杰
①听见一声“到了”,应声望去,秭归就到了。这句话猛然唤醒了我: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将将抵达。路上,我一直深究的,正是“秭归”这个地名。“秭”,《广韵》中称“千亿”。“归”,即返回,扩展为反观、反思。所谓“秭归”,便是万千人生的返回,反现与反思。
②屈原必深谙于此,他的一生是对“返回”最好的注释,而导引这一切的就是诗。屈原本质上是个诗人,以文辞与辩才名世,“诗”与“策”,是他生命的两翼。他曾极力以他的“策”去报效他的国,可惜君王既不懂他的“诗”,也无视他的“策”。当“策”的翅膀被折断,便只能返回去做他的诗人。
③我到的那天,是端午前一天。这些年,我在异域他乡身心俱疲,每时每刻都渴望着归去。如果“返回”“归”是秭归的一大属性,漂泊与流浪,则是秭归的又一大属性。没有漂泊与流浪,何来“返回”与“归”?
④多年前一个端午,我去过老秭归。那年的端午诗会是在一个幽暗的礼堂进行。轮到我上台时,浑身都在哆嗦。“近乡情更怯”。紧张,突然意识到了那个时刻的庄严。诗是秭归的骨与血。只有那时,你才会真切想起你面对的,是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在他身后,世界迷失了方向,至今还在迷失。汉唐以降,诗早成了仕途进阶攀附的云梯,诗的价值断崖式跌落。人沦为徒具内身的躯壳,灵魂无家可归。比如我,多年漂泊异乡,以为浪迹天涯阅尽春秋有无尽豪迈,其实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迷失,潇洒中隐藏着的唯有孤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屈原一样,一直处于无尽的流放与漂泊之中……
⑤翌日清晨我醒得早,沿乐平里盘山小道爬上去,来到屈原庙前奉上三柱香。只有在乐平里,才能感受到屈原穿越了两千多年时光,整整走过一部中国文明史。说屈原只知忠君报国的论者,他们忘了屈原终其一生都是个追寻真善美的诗人。在他那里,美政与美人同为一体,二者不过是“美”的不同形态。他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的以“美”为终极目标的歌者。美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她高踞于山河之上,与日月同光。
⑥祭奠屈子的招魂仪式即将开始。在高高的屈原庙脚下,一张普通条桌,铺上一幅深红色绒嶂。凝眸处,“三闾骚坛”四个稚拙可亲的隶书字,让整个乐平里顿有千钧之重。条桌上,供着显见是出于民间手笔的灵牌:“楚三闾大夫屈原之魂魄位”,两边“清烈千秋师”“忠贞万古存”两行小字,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烛灯、香炉、酒盅、点心一溜排开,轻烟缭绕,人世静穆、纸扎的引魂幡以素雅的清白,在屈原庙前沉郁的深色背景里,时而低垂,时而轻飚。由一面鼓、两面锣、一副大钹组成的乐队,四个乡人,把阵阵锣鼓敲打得叫人热血盈沸。三个吟诵招魂诗的乡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忧而不伤。置身在那样的气氛里,异样的肃穆让人既振奋充盈,又虚脱无力,屈原若魂魄来归,必可听见乡党的声声呼唤。
⑦招魂之要义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唤、重现他的诗意。诗,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唱”紧紧相连。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吟诵,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凛冽。
⑧坐在身边的朋友悄悄问我,能不能也朗诵一首自己的诗作。久不为诗,我只在去乐平里的路上,用手机记下一些思绪。头天在县城吃过的粽子状若小喇叭,凝视良久,总以为它在吹奏什么,讲诉什么。解开紧紧缠着粽子的道道绳索,一如解开屈原身上的左徒官服,方可见屈原作为一个大地诗人的真身,向世界奉献他几经煎煮早已热透的糍糯之心,顿时诗意汹涌,蜜汁涟漪流溢,九州为之庆幸。不如此,我们将痛失《九歌》《天问》,失去那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乐平里的乡亲、农人,则在千年之后,得以继续为大地招魂,为诗意招魂,为生命招魂。
⑨朗诵间隙,我与从台上走下来的乡亲悄声聊天,问他们的写作,他们的吟唱。刚才参与招魂吟唱的三位乡人,没有一个职业诗人。在乐平里,在秭归,诗性的日子已成常态。诗,伴随着他们的日常,伴随着他们的油盐柴米欢乐悲辛。
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这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秭归”的全部历史,都隐藏在这一地名之中。文章开头对“秭归”地名含义的阐释,既有文化意味,又为下文作铺垫。
B.第④段运用补叙,作者回忆参加端午诗会情形,说明世界至今还迷失方向,表达迷失自我的复杂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C.作者热情地讴歌了屈原,以其独特的视角表现秭归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给人鲜明的艺术感受。
D.本文记叙与抒情相结合,运用想象等手法,长短句错杂,整散句结合,体现散文语言之美,体现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
【2】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3】文章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祭奠屈原的仪式?请结合全文来谈谈你的认识。
7、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 (屈原《国殇》)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③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⑤廊腰缦回,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⑥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光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一人独赏,愁绪顿生,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3)晏几道在《临江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词人微雨中面对落花与双飞燕的孤寂心情。
(4)柳永的《八声甘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温庭筠的《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意境相似。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身处物质条件优于自己的同学之中,却“略无慕艳意”的原 因是_____,_____。
(2)《蜀道难》中与“手可摘星辰”一样用能够触及天上的星辰来凸显山势之高,令人叹息 的句子是 _____,_____。
(3)《师说》中作者对老师的定义是_____,_____。
(4)在屈原的《离骚》中,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当做常态的 句子是:“_____,_____。”
(5)在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
(6)《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 获大的道理。
(7)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既印证了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又让人读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8)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渔舟唱晚,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为说明君子实现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方法,荀子用“ _______,_______”巧妙设喻类比。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以行人的动作描写突出蜀道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车怎么能走呢?”
12、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2)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1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诗歌是从①____ 和②___ 两个方面体现出了诗人的“倦”意,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③____ 的思想情感。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芳,字诚斋,贵州松桃人。少有幹略,读书通大义。应试不售,入伍,充书识。杨遇春一见奇之,荐补把总。从征苗疆,战辄摧锋。
嘉庆五年,杨开甲、张夭伦趋雒南,芳以千骑扼东路,绕出贼前。贼折而西,黎明追及,见马迹中积水犹潢,急驰之。甫转山湾,见贼拥塞平川,芳率数十骑冲突,后骑至,乘势蹂躏。贼仓卒奔溃,擒斩无算。赐号诚勇巴图鲁。
宁陕镇标皆选乡勇精锐充伍,凡五千人,号新兵,芳驭之素宽。十一年,芳代杨遇春署固原提督,去镇,副将杨之震摄。以包谷充粮,又盐米银未时给,众鼓噪,营卒陈达顺、陈先伦遂倡乱,戕之震,其党蒲大芳护芳家属出而复从贼。芳闻变,驰赴石泉,诏德楞泰率杨过春等讨之。秋,贼大掠洋县、留坝,胁众盈万,推大芳为魁。攻孝义,窥子午谷,围鄠县急。芳与遇春计,贼尚感旧恩,可劝谕,单骑入贼,晓以顺逆利害,犹倔强,与语数年共生死情,声泪俱下,众感泣原降,遂宿贼垒。大芳缚达顺、先伦以献;复率大芳追斩不听命者朱贵等数百人,乃定。德楞泰请降兵归伍,被谴责,大芳等二百馀人免死戍伊犁。芳坐驭兵姑息,亦褫职遣戍。明年,释还。
十八年,服阙,入都,至河南,会教匪李文成踞滑县,总统那彦成留之剿贼,授河北镇总兵。偕杨遇春克道口,进薄滑县。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以火攻破碉楼,文成自焚死,予云骑尉世职。
二十一年,芳以老病乞解职,二十三年,许致仕,在籍食全俸。二十六年,卒於家,谥勤勇。
(选自《清史稿·卷三百六十八列传一百五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B. 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C. 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D. 巡抚高杞有兵六千/与总统不协/战不力/芳说杞/尽领其众/文成走踞辉县/司寨偕特依顺保追击之/贼死斗/芳手刃退卒/大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骑”,古代一人一马为一“骑”;一车四马为一“乘”。
B. “摄”,暂时兼代本职外较低职务,本文加点处即为此意。
C. “服阕”,古代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
D. “致仕”,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退休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芳少有谋略,深受遇春赏识。他年轻的时候,读书精通要义。入伍后,受到杨遇春的赏识,征讨苗疆,总是能摧毁敌人的锐气。
B. 杨芳军功显赫,历经多次战役。嘉庆五年,拦截杨开甲、张天伦,因功赐“诚勇巴图鲁”;嘉庆十八年,镇压教匪起义,赏赐云骑尉世职。
C. 杨芳宽待下属,单骑劝谕乱贼。嘉庆十一年,属下叛乱,他认为贼人尚且感念旧恩,就一人入贼,晓之以理,夜宿贼营,平定叛乱。
D. 杨芳一生传奇,仕途较为坎坷。早年,考试不中,投身行伍,后因属下叛乱,上疏请求让他们再回到队伍中,诏令治罪,发配边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转山湾,见贼拥塞平川,芳率数十骑冲突,后骑至,乘势蹂躏。
(2)以包谷充粮,又盐米银未时给,众鼓噪,营卒陈达顺、陈先伦遂倡乱,戕之震。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课堂上,张老师常给我们讲,要“胜过别人”、“超越别人”;李老师常给我们讲,要“成全别人”、“成就别人”。这值得我们深思。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