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身着旗袍和中式外套,面对中外记者侃侃而谈,强调要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不走样、不变形。
B. 自美国实施空中打击以来,叙利亚伤亡人数不断增加,不少平民一到夜晚就胆战心惊,目不见睫,往往在恐惧中度过一夜。
C. 自雄安新区宣布设立后,来自全国的购房客蜂拥而至,“到雄安去”建房、买房的热潮扣人心弦,但国家早就有了积极的应对预案。
D. 近日,我国第一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再上新台阶,真是大快人心。
2、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若依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甲)一军难撼声威远 三字含冤忠孝全
(乙)犹留正气春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丙)经天纬地才能傲世 整纪维纲德行服人
(丁)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A. 韩信/文天祥/岳飞/张衡 B. 岳飞/文天祥/张衡/韩信
C. 韩信/张衡/文天祥/岳飞 D. 文天祥/岳飞/张衡/韩信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各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纷纷出炉。在北京和广东,考试资格将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和打工者的积分挂钩。方案一出台,很多打工者大感失望。随迁子女的高考资格需要与父母的居住证捆绑,不少网友认为这对于解决异地高考的核心问题不过是 ▲ ,相关专家表示,不同地域教育承载压力不同,改革自然不可能 ▲ ,更不可能 ▲ ,应允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A. 扬汤止沸 并驾齐驱 一蹴而就
B. 隔靴搔痒 齐头并进 一挥而就
C. 隔靴搔痒 并驾齐驱 一挥而就
D. 扬汤止沸 齐头并进 一蹴而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举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
B. 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倍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
C. 铁凝《哦,香雪》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作品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表现了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 基于近两年国内大城市过低的生育水平降低了经济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挑战的情况,中央调整了我国的人口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起正式实施。
5、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②载望舒的《雨巷》哀而不伤,有一种中性美,在新年朗诵会上,他对《雨巷》的朗读,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这首经典的意蕴。
③《人民的名义》中戏骨级演员获得观众认可,无独有偶,老演员惠英红击败周冬雨,获得36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④一些人气不高的直播平台,以猎奇低俗内容取悦观众、吸引眼球,从长远看,是一种饮鸩止渴的错误路径,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益。
⑤从《哈利•波特》系列到《纳尼亚传奇》系列,再到《魔戒》三部曲,好莱坞魔幻电影以行云流水的想象力和强大的电脑特技支撑,影响着世界魔幻电影创作的发展走向。
⑥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心灵相通、血肉相连,需走近群众,从“握手“开始,步步为营,消除心与心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隔阂。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聚集了大批陪读家长的毛坦厂镇,探求当地真实的“高考生态”。
陪读妈妈:
黄晓,今年43岁,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的“任务”除了陪读上高二的18岁儿子,还需要照顾好因儿时发烧而失去自理能力的22岁女儿。黄晓租住的房子是两室一厅,一年房租2万。虽说要带着女儿重新适应新环境,但黄晓只要想到能每天和儿子见面,心里就很幸福。在毛坦厂陪读的日子里,黄晓每天不到6点就要起床给儿子烧早饭。黄晓说,自己除了洗衣做饭,就是照顾女儿,而做饭一般都是烧儿子或者女儿喜欢吃的,“晚上11点多放学回来,我还煮面给他吃”。黄晓心疼儿子,考试后,从不主动问成绩。“看他脸色就知道他考得好不好。”她说。儿子晚上回家后学习一般会到12点半,而她也会等到儿子睡了之后再休息。
陪读8个孙辈的七旬奶奶:
一间约2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74岁的陪读奶奶李仁珍正坐在床边听着收音机,她孙子徐鹏是毛坦厂中学的高一学生。20多年前,不到50岁的她在老家开始了陪读生活。这是自己第二次来到毛坦厂陪读,上一次是小孙女读高中时。在李仁珍看来,她不愿给晚辈添麻烦,“陪读”孙辈也是为了给子女们减轻压力,所做的事就是照料生活,帮孙辈洗衣、做饭。陪读8个孙辈也并非值得一提的事。除了吃午饭、晚饭时在家里的20分钟外,要到晚上11点放学后,李仁珍才有跟徐鹏独处的机会。她坦言,因为孙辈平时课余时间少功课多,这些年陪读期间,自己很少主动跟孙辈交流,“怕打扰他们学习”。
(摘编自2018年6月2日澎湃新闻)
材料二:
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学子前来备战。
近日,记者来到毛坦厂镇看到,当地托管中心的代陪读服务预定火热。在毛坦厂镇的一家托管中心,二层的楼房被隔成数个单间,每个单间里都配有床铺桌椅,这里的房间已经被预订过半,有些学生已经将物品搬进寝室。在开学前,这里将住满学生,托管老师会代替孩子们的父母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
据了解,学生在托管中心一年的费用大概在25000到30000元人民币之间,价格根据所选房间的大小而定,费用包含房租、伙食以及洗衣服等服务费用。
暑期放假,学生们在补习功课,家长则选择在小镇上做生意或者在服装加工厂打工,利用放假的时间工作赚钱,以此补贴家用。据了解,在服装加工厂通常按件计费,多劳多得,尽管收入不高,但对于陪读家长来说,可以缓解家庭的压力。
在安徽六安毛坦厂镇,每年都有超过一万名学生来此求学,也孕育了小镇上火热的“陪读经济”。
(摘编自《安徽毛坦厂:学生求学催生“陪读经济”》,2018年6月29日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就陪读现象对2003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陪读现象是否普遍 | 非常普遍19.61% | 普遍50.81% | 一般21.81% | 不普遍7.81% |
陪读的主要阶段 | 小学36.31% | 中学54.11% | 大学本科8.41% | 研究生1.21% |
陪读对孩子学习的帮助 | 帮助大44.51% | 帮助小37.11% | 没有帮助10.11% | 起反作用8.31% |
陪读是否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 压力大67.01% | 一般28.01% | 压力很小3.31% | 没有压力1.71% |
陪读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 | 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72.91% | 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48.91% | 导致孩子自律能力差44.61% | 造成孩子好逸恶劳28.51% |
对陪读的态度 | 赞成24.91% | 反对37.71% | 不好说37.41% |
|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3月2日)
材料四:
根据陪读的表现形态,大体可分为临时性陪读、阶段性陪读、隐匿性陪读、全程性陪读等几类。多元的陪读现象,折射的正是复杂的教育图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是“陪读大军”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均衡的推进,教育资源校际、域乡、区域间不均衡的状况已经大大改观,但优质教育資源的高位均衡距离公众期待仍有差距。良禽择木而栖,望子成龙的家长自然也会择名校而居。再加上部分家庭对于升学与应试的过度追求,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该由父母包办的错误教育观和成长观,家长也就被裹挟进陪读队伍。
(摘编自赵婀娜《读懂“陪读大军”背后的教育焦虑》《人民日报》2017年9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陪读家长的主要职责是照料孩子的生活,而在学业上,由于种种原因,家长与孩子之间则一般很少交流。
B. 大批学子前来毛坦厂中学求学,使得当地托管中心的代陪读服务火热,孕育了毛坦厂镇火热的“陪读经济”。
C. “陪读大军”产生的原因,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仍不够均衡,二是部分家庭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和成长观。
D. 虽然学生在托管中心一年的费用较高,但家长们可以选择在当地做生意或打工以补贴家用,这样极大缓解了陪读家庭的压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多数人认为陪读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对陪读明确表示赞成的却不到四分之一而明确表示反对的超过了二分之一。
B. 中小学阶段家长陪读的比较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家长陪读的就比较少,原因主要是不同阶段的陪读对孩子学习的帮助有很大的差异。
C. 大多数人认为陪读对孩子的学习帮助较大,当然人们也认为陪读可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例如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等。
D. 从陪读对孩子带来压力角度看,大多数人认为陪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只有极少数人认为压力很小甚至没有压力。
【3】围绕“陪读”这现象,以上四则材料中,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7、按要求填空。
(1)_____,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________,列坐其次。((_____)《兰亭集序》)
(3)《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诗经·氓》)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5)东南形胜,三吴都会,_____________。烟柳画桥,风帘翠幕,______________。(柳永《望海潮》)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的教育名言很多,如《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2)在《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赤壁赋》中,则用“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江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3)《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出自己与群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自古皆然。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达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与于谦《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 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2)韩愈《师说》中,写“士大夫之族”,如果有人谈到谁是老师,谁是弟子,则大家共同嘲笑;而广大各行各业的人,即“___________”,不以相师为耻。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杜甫《登高》一诗中道出了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与舟为喻来写大鹏南飞要有所凭借。
(3)《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郦道元的《三峡》写秋霜之季,以高猿“__________”的悲凉叫声与前面“__________”的肃杀环境一同渲染了三峡秋季特有的气氛。
12、补写出下列各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3) ,用之如泥沙 ,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4)酌贪泉而觉爽, 。 ,扶摇可接。 (王勃《滕王阁序》)
(5) ,危樯独夜舟。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梦孚若①
刘克庄(南宋)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①孚若:方孚若,名信儒,福建莆田人,以使金不屈著名。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宋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两个地方,意在表示平日都没有忘怀北国河山。
B.上阕中借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是以“天下英雄”自许,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
C.“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
D.作者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将自己的一腔豪情挥洒得淋漓尽致,而无忧伤之意。
【2】俞平伯认为这首诗“不用实笔”能把“似粗豪奔放,仍细腻熨贴”的情感表现出来。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曰:“与其不得中庸,必也狂狷乎!”又云:“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此盖失于周全之道,而取诸偏至之端者也。然则有所不为,亦将有所必为者矣;既云进取,亦将有所不取者矣。如此,性尚分流,为否异适矣。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氾。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獉獉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见孺子焉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怳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于柩上,哭别而去。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
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帝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嵩曰:“侯嬴长守于贱业,晨门肆志于抱关。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式后迁庐江太守,有威名,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范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B.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C.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D.子欲居九夷/不患其陋/贫者士之宜/岂为鄙哉/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西汉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明清科举考试的考试地点之一,文中“少游太学”指年轻时在太学游学。
B.黄泉,在中国本土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古人以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
C.上计掾史,官名,东汉、三国、南朝宋、齐及十六国前燕等均置,为县郡国派赴上级机关或京师呈递计簿的属吏。
D.“辟”是指被征召出仕,是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与文中“举州茂才”的选官方式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认为,不一定只有言行合乎中庸的人值得交朋友朋友,性格狂狷的人同样值得结交为朋友。
B.范式重信诺。范式在太学求学时跟张劭关系很好,分别时,范式约定两年后要去拜见张劭家人,到约定的那天,范式果然前往。
C.范式重情义。张劭死后,范式火速赶回奔丧,并亲自执绋为引,还留下来为坟墓修好坟树,然后才回到京师太学。
D.范式关心好友。巡视新野时,县里选派孔嵩做导骑欢迎范式,范式认出了孔嵩,并为孔嵩的遭遇感到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虽心不信而重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2)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回忆“五四”,我们首先想起的是那些思想与行动的先躯以及他们闪光的话语——
李大钊: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毛泽东:“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恽代英:“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则惟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惟靠我自己;他人不真心救,则惟靠我自己。”
罗家伦:最纯洁的信仰是对于高尚理想的信仰,它是超越个人的祸福观念的。 生前的利害不足萦其心,生后的赏罚也不在其念。
百年之后斯人已去,话语犹萦耳边;“五四”精神长存,时时激励我们。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联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