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吴京执导的爱国题材电影《战狼2》在全国正式上映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②在众多喜剧综艺节目中,《喜剧总动员》能迅速呼之欲出,这与其充分展现“明星+喜剧人”的表演张力密不可分。
③一场春雨过后,村庄一派海晏河清的景象。大人们陆续下到田间地头,或耕地,或锄草。小孩子们聚在水沟里抓鱼儿。
④“汉字守护人”杜道生先生是中国著名文字学、语言学、音韵学家,虽登上学术顶峰,但仍不失箪食瓢饮的学者本色。
⑤虽然广大旅客指责铁路部门,也是希望铁路运输发展更好,但是与其求全责备铁道部门,不如努力为铁路部门献计献策。
⑥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向高阶段演进,引导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 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与小说相比,对靠故事 的戏剧而言,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 。
A. 样式 安身立命 技高一筹 B. 形式 安身立命 胜人一筹
C. 样式 安居乐业 胜人一筹 D. 形式 安居乐业 技高一筹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一种诗歌体式。他创作的无题诗颇多, 而这种寄寓又往往是模糊隐晦,在有无之间,所谓不便明言的情感隐秘。
①由于表达隐晦曲折,历代的研究者解说各异,更有不少穿凿附会。
②其中不乏直接写爱情相思的,但更多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抒发身世感喟。
③往往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
④这些诗篇是诗人人生感受与情感的原生态的展现。
⑤辞藻精丽,意境要眇,情思婉转,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A. ③①②⑤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④①②③⑤
D. ④②⑤③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云计算,尤其是共有云计算的运用,可以将所有的数据集中存储到“数据中心”,即所谓的“云端”。 , 。 , 。 , ,运行于网络上的数据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安全威胁。因此,我们应清醒认识到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及早制定数据安全防范措施,全面筑牢数据安全防护墙。
①一旦云服务平台安全管理出现疏漏 ②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攻击者
③但震惊世界的“棱镜门”事件警示我们 ④信息化网络是支撑数据运行的物质技术基础
⑤但敏感的数据一旦上了“云端 ⑥必然导致数据泄露或丢失
A. ④⑤⑥①③② B. ⑤①②⑥③④ C. ⑤②①⑥④③ D. ⑥②①⑤④③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 狼狈得很。
②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③在真正的民主拆迁中没有“强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与协商中解决;而在所有的强制拆迁中也根本没有“民主”二字,这就是两种拆迁方式的云泥之别。
④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 绩的激情。
⑤华莱士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⑥“中石化”虽然对汽油涨价不厌其烦地做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衷一是,普遍认为是“一路飙 升”。
A. ①③⑤
B. ②⑤⑥
C. ①④⑥
D. ②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仁慧
汪曾祺
小时候,我是个“惯宝宝”,我的母亲盼我能长命百岁,让我在观音庵里寄了名。庵里的住持我已经记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师父。
二师父是个面色微黄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在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无用”。
二无用也知道自己无用,就退居下来,由仁慧来当家。
仁慧是个能干人。
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别的施主家想来也是如此。观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是风过了再腌的,吃起来不是苦咸苦咸,带点甜味。祖母收了咸菜,道一声:“叫你费心。”随即取十块钱放在食盒里。仁慧再三推辞,祖母说:“就算是这一年的灯油钱。”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
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槅。窗槅上尘土堆积的槅扇纸全都撕下来,换了新的。而且把庵里的全部亮槅都打开,说:“干嘛弄得这样暗无天日!”院子里的杂草全锄了,养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种了两棵玉兰。她说:“施主到庵堂寺庙,图个幽静。荒荒凉凉的,连个坐坐的地方都没有,谁还愿意来烧香拜佛?”
我的祖母隔一阵就要到观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观音庵过的。每次都是由我陪她去。祖母的散生日总要在观音庵吃一顿素斋。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草(即冬菇)饺子。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蕈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
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焕然一新,给三世佛重新装了金。在正殿对面盖了一个高敞的过厅。正殿完工,菩萨“开光”之日,请赞助施主都来参与盛典。这一天观音庵气象庄严,香烟缭绕,花木灼灼,佛日增辉。施主们全都盛装而来,长裙曳地。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使这些吃长斋的施主们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饺子。她们吃了之后,把仁慧叫来,问:“这是怎么做的?怎么这么鲜?没有放虾籽么?”仁慧忙答:“不能不能,怎能放虾籽呢!就是香蕈!——黄豆芽吊的汤。”
观音庵的素斋于是出了名。
于是就有人来找仁慧商量,请她办几桌素席。仁慧说可以,但要三天前预订,因为竹荪、玉兰片、猴头,都要事先发好。来赴斋的有女施主,也有男性的居士。也可以用酒,但限于木瓜酒、豨莶酒这样的淡酒,不预备烧酒。
二师父对仁慧这样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说:“这叫做什么?观音庵是清静佛地,现在成了一个素菜馆!”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赴斋的人多,收入的香钱就多,大家都能沾惠。佛前“乐助”的钱柜里的香钱,一个月一结,仁慧都是按比例分给大家的。至少,办斋的日子她们也能吃点有滋味的东西,不是每天白水煮豆腐。
尤其使二师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学会了放焰口①。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从来没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她要学。善因寺常做水陆道场,她去看了几次,大体能够记住。她去请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铁桥。这铁桥是个风流和尚,听说一个尼姑想学放焰口,很惊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对经卷、唱腔、仪注都了然在心了,就找了本庵几个聪明尼姑和别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轻尼姑,学起放焰口来。起初只是在本庵演习,在正殿上摆开桌子凳子唱诵。咳,还真像那么回事。尼姑放焰口,这是新鲜事。于是招来一些善男信女、浮浪子弟参观。你别说,这十几个尼姑的声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癞猫嗓子要好听得多。仁慧正座,穿金蓝大红袈裟,戴八瓣莲花毗卢帽,两边两条杏黄飘带,美极了!于是渐渐有人家请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议论。
观音庵气象兴旺,生机蓬勃。
解放。
土改。
土改工作队没收了观音庵的田产,征用了观音庵的房屋。
观音庵的尼姑大部分还了俗,有的嫁了人。
有的尼姑劝仁慧还俗。
“还俗?嫁人?”
仁慧摇头。
她离开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踪不定。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有许多关于仁慧的谣言,说仁慧有情人,生过私孩子……
有些谣言仁慧也听到了,一笑置之。
仁慧后来在镇江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卖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
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
原载一九九三年第六期《小说家》(有删减)
①放焰口:旧指人死后请和尚做佛事,和尚向口吐火焰的饿鬼施食,以使亡灵不受伤害。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的是尼姑仁慧的故事,充满生活气息,美而有情趣,结尾写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别有意味。
B.小说通篇以孩童的视角叙述,增强小说人物的真实性,开头写“我”在观音庵里寄了名,也起到了引出下文情节的作用。
C.小说既有对事件的总体勾勒,也有对细节的生动描写,比如小说着力描写了仁慧“放焰口”时所穿的色泽鲜丽的服饰。
D.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寥寥几笔就能活化场景和人物,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汪曾祺“淡而不寡”的语言风格。
【2】小说塑造了“二师父”的形象,这样写有何用意?
【3】“香蕈饺子”在文中多次出现,请分析它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3)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杜甫《登高》)
(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日星隐耀,_________;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6)想当年: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精诚所至,_________。(王充《论衡·感虚篇》)
(8)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2)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杜牧《阿房宫赋》)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代价才开辟了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_。(屈原《离骚》)
(3)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师者,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君子以文会友,__________。(《论语·颜渊第十二》)
(8)独有英雄驱虎豹,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冬云》)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沉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自己对人才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苏轼写《石钟山记》的目的是传播自己的见解,并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观点。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认为的“好学”,除了生活方面不过多讲究,还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那些启蒙老师的做法及其不足。
(3)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借暮春景色感叹流年易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C.“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词人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酒杯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2】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林子字敬士,少有大度。尝与众人共见遗宝,咸争趋之,林子直去不顾。从伐慕容超,平卢循,并著军功。后从征刘毅,复从讨司马休之。武帝每征讨,林子辄摧锋居前。武帝伐姚泓,统军为前锋,从汴入河。伪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尹昭据蒲坂,林子于陕城与冠军檀道济同攻蒲坂,龙骧王镇恶攻潼关。姚泓闻大军至,遣伪东平公姚绍争据潼关。林子谓道济曰:“潼关天岨所谓形胜之地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道济从之。及至,绍举关右之众,设重围,围林子及道济、镇恶等。道济议欲度河避其锋,或欲弃捐辎重还赴武帝。林子按剑曰:“下官今日之事,自为将军办之。然二三君子或同业艰难,或荷恩罔极,以此退挠,亦何以见相公旗鼓邪?”塞井焚舍,示无全志。率麾下数百人,犯其西北。绍众小靡,乘其乱而薄之,绍乃大溃,俘虏以千数,悉获绍器械资实。时诸将破贼,皆多其首级,而林子献捷书至,每以实闻。武帝问其故,林子曰:“夫王者之师,本有征无战,岂可复增张虏获,以示夸诞?昔魏尚以盈级受罚,此亦后乘之良辙也。”武帝曰:“乃所望于卿也。”文帝出镇荆州,以林子为西中朗中兵参军,领新兴太守。林子以行役久,士有归心,乃深陈事宜。并言:“圣王所以戒慎祗肃,非以崇威立武,实乃经国长甿。宜广建蕃屏,崇严宿卫。”武帝深相酬纳。俄而谢翼谋反,帝叹曰:“林子之见,何其明也。”帝践阼,以佐命功,封汉寿县伯,固让不许。永初三年卒,追赠征虏将军。元嘉二十五年,谥曰怀。
(节选自《南史·沈林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潼关天岨/所谓形胜之地/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
B.潼关天岨/所谓形胜之地/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
C.潼关天岨/所谓形胜之地/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
D.潼关天岨/所谓形胜之地/镇恶孤军/势危力屈/若使姚绍据之/则难图也/及其未至/当并力争之/若潼关事捷尹昭/可不战而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伪:僭伪,表示不合法的或窃取的政权,不为人民拥护的非法的政权。如伪满洲国。
B.关右:地区名。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
C.伯:即伯爵,中国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这五等爵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D.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与辛弃疾词“元嘉草草”中“元嘉”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林子屡次征战,立有战功。他先后跟随武帝讨伐慕容超、卢循、刘毅、司马休之,且每次征讨,每次都冲锋在前。
B.沈林子有勇有谋,当机立断。征讨姚泓时,檀道济等被姚绍包围,打算退避,他挺身而出,极力阻止,果断出击。
C.沈林子实事求是,不虚报战功。与其他将领多报首级数目不同,沈林子每次上捷报都以实情相告,得到皇帝赞赏。
D.沈林子审时度势,建言献策。文帝镇守荆州时,他因士兵在外服役太久,思念家乡,向武帝建议崇威立武,崇严宿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众人共见遗宝,咸争趋之,林子直去不顾。
(2)俄而谢翼谋反,帝叹曰:“林子之见,何其明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精准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威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以高二毕业生的身份给长辈写一封信,谈谈你报大学志愿及职业规划的方向和理由,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