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坝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 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②美国的“烟雾城”洛杉矶花费将近 70年的时间治霾才初见成效。我国一些地方治霾要三五年 取得实质性成果,这种目不见睫的政府计划表现出对职能部门的盲目信任。

    ③当然,作为一位普通女性,对于丈夫莫扎特的伟大,她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只是后来从社会上许多 人的态度中,她才茅塞顿开

    ④作文的第三阶段是割爱,要克服敝帚自珍的思想。不成熟的想法,不切题的材料,不恰当的词句, 要统统加以删削。

    ⑤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案件,调查组办案人员抱持坚定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决不投鼠忌器, 看了佛面看僧面。

    ⑥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杭州西湖震撼上演,从《梁祝》到《天鹅湖》,从《采茶舞曲》 到《欢乐颂》,从越剧到芭蕾,美轮美奂,惊艳世界。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①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②2013年起浙江省开始在高中阶段尝试打破原有的“教学班”,实行“必修课选课走班制”的育人模式,当时人们对此种改革举措莫衷一是

    ③现在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人虽然很多,但不稂不莠,用人单位要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的人也不容易。

    ④浙江省一位酷爱画马的人骑着马走在公路上时被一辆三轮摩托车追尾,如此奇葩的事故连交警也犯难了,有的旁观者认为罚不当罪,建议双方自行解决。

    ⑤日前,中国海军在渤海某海域组织实施了航母编队实弹演习,共动用辽宁舰等各型舰艇数十艘、飞机数十架,这场军演真可谓万人空巷、举世瞩目。

    ⑥三星Note7手机因发生爆炸不得不在全球召回和停售,然而最初的这个“全球”偏偏不包括中国。这种厚此薄彼的政策引起中国质检总局和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的体质需要锻炼,生产劳动就是很好的锻炼,不管是在野外劳动在厂房的工业劳动,对脑力劳动都是一种调剂。多数学生劳动回来,都变得更健康了。不锻炼身体,课堂上学得很多,将来也未必有大的作为。

     

     

     

     

     

     

     

    A

     

    /

     

    可是

     

    或者

     

    不过

     

    所以

     

    即使

     

    B

     

     

    因为

     

    或者

     

    可是

     

    可见

     

     

    C

     

    /

     

    因为

     

    还是

     

    所以

     

    如果

     

    即使

     

    D

     

     

    可是

     

    还是

     

    所以

     

    不过

     

     

     

     

    A. A   B. B   C. C   D. D

  •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反对“一把手”领导事必躬亲,并不是说就可以当________,美其名曰“无为而治”。有的________,上项目怕被人怀疑,搞改革怕惹是非,该管的事情不管,该负的责任不负,当起了________的“公堂木偶”。不管怎么“伪装”和“铺陈”,都丝毫掩盖不了这种行为敷衍塞责的实质。当“班长”就要敢担当,怕担当就不要当“班长”。

    A. 后台老板  滥竽充数  明哲保身

    B. 甩手掌柜  滥竽充数  独善其身

    C. 后台老板  尸位素餐  独善其身

    D. 甩手掌柜  尸位素餐  明哲保身

  •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经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才赶到 了大坝。

    ②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 田园生活。

    ③人教版语文教材要大幅缩减鲁迅作品,理由若干。虽然仍保留了几篇,但舆论已是沸反盈天,仿佛 这民族的脊梁就此折断。

    ④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悠远的意境。

    ⑤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 往往弄巧成拙。

    ⑥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歌 文章。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24年,蔡元培先生在法国邀请巴黎大学的教授欧乐吃中餐。欧乐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中国的餐具,就对蔡元培说:“你们中国人用筷子而不用刀叉,不大方便吧?”蔡先生则笑着回答:“其实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是用刀叉的。但后来觉得刀啊叉啊的都可以当作杀人的武器,吃饭用不够文雅。你知道我们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嘛,所以从商朝开始,就用箸,也就是筷子夹菜了。”蔡元培将小小的一双筷子与和平事业挂钧,这样的论断很独到。

    筷子原先叫作“箸”:上面是竹字头,因为筷子大多是用竹子、木头做的;下面的者字,表读音。直到今天,日语中的筷子仍然写作“箸”,可在汉语中“箸”却变成了“筷”。这是为什么呢?据说这跟古代江南水乡的民俗有关。“箸”和单人旁的“住”同音,而单人旁的“住”有停止的意思。水乡的渔民最怕的就是船停滞不前,听到“住”字就紧张,连夹菜的“箸”也一并讨厌起来。再说了,“箸”与“蛀虫”的“蛀”也是同音,船要是被虫蛀,就会漏水,十分危险。为了图个吉利,干脆将“箸”改称“筷子”,“筷”与“快速”的“快”同音,渔民们都希望船能跑得快些。

    (摘编自李晓愚《从“箸”到“筷”》)

    材料二:

    汉族用筷禁忌很多,大致说来与死亡相关的有两个。一为三长两短,指的是在多人共同用餐时,使用了长短不齐的筷子。这种做法代表死亡,是不吉利的。因为过去中国人死后装进棺材,棺材由前后两块短木板和两旁加底部三块长木板组成,正好是三长两短。二为当众上香,指的是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这被视同给死人上香。中国自古有以食品祭祖的风俗,祭祖时,考虑到死人灵魂出壳,用筷不便,所以在祭品的碗盆上面竖插筷子。

    一个民族往往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和智慧。在中国的原始宗教中,中国人关于死亡的思考总是与自然或自然现象相联系。虽然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由于死亡的神秘性、不可逆性、不可知性及宗教理论对死后世界的恐怖渲染,使人们总是对死亡充满了一种本能的恐惧,以致在生活中忌讳让人联想到死及与死亡相关联的事物,于是在中国产生了用筷时这两大禁忌。

    而日本人深受无常观的影响,崇尚瞬间美和消亡美。樱花和武士道就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两大象征。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在逃避着死亡,而武士道却要直面死亡,思考怎样去死,去实现死亡瞬间散发的美学价值。这种美学意义上的死亡,被日本人赞誉为落花之美。樱花是日本的国花,隐于叶下,凋零有期,遇有风吹瞬间飘落,这展示了一种生命的价值。如此从美学意义上理解死亡的日本人视筷子为生命之杖。在日本新生婴儿出生后百天时,要举行一项仪式,摆上可爱的小碗和一双用白木做的小筷子等,并向神灵供奉红豆饭及一条完整的鲤鱼,祝愿孩子健康成长,一生丰衣足食。而且还要到神社去参拜,这时神社会送给参拜者一双“初食筷”,寓含孩子一生会倍受神灵的保佑之意。而在日本人的葬礼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由死者的子女用绑着脱脂棉的筷子沾水,去擦死者的双唇,意思是让死者享用人间最后一滴水。可以说,筷子伴随了日本人的生与死。

    可见,筷子虽小,却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通过民俗文化中用筷礼仪的对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同为东亚文化圈中的中日文化的差异,特别是生死观的差异。

    (摘编自王松华《从筷子使用礼仪看中日文化差异》)

    材料三:

    中国人使用的两根筷子,长度相同,上方下圆,一阴一阳,使用时一静一动,相互配合。筷子文化体现的是综合思维,兼顾天时、地利、人和,提倡中庸之道,重视人际关系,重视群体,德治和价值理性突出。

    印度人、阿拉伯人都喜欢通过自身来亲证自然,这与中国有显著的区别。他们亲证自然与其饮食方式有关,他们吃饭用手抓,不管是什么样的饭,都要用一个大盘子各样都盛一点,然后用手指抓到嘴里吃。

    西方人在16世纪以后吃东西多用刀叉,在这以前大概也是用手抓。几乎在用刀叉吃饭的同时,西方形成了工业革命的高潮。我们通过刀叉,可以非常形象地看到西方人思维方式形成的过程。拿过一块肉来用刀子把它切开,切割的过程就与思维方式有关系。从16世纪以后,西方人把古希腊哲学家的逻辑思维开掘出来,加以发展,形成了非常发达的分析思维。

    可见,中国文化的筷子代表了一种综合思维方式,它所产生的是发达的人文精神;用手指代表的是印度文化和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文化,亲证自然,创造出来的是辩证思维,结果宗教精神特别发达;用刀叉吃饭的西方人,使用的是分析的逻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产生的结果是分割自然,因此自然科学、科学精神特别发达。今天我们应该把三大文化融为一体,也用筷子,也用手指,也用刀叉,然后把它有机地统一起来。

    (摘编自蔡德贵《筷子、手指和刀叉:三种饮食方式背后的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汉字从“箸”到“筷”,古代江南水乡的民俗起了关键的作用,这直接反映了语言的变化具有自下而上的规律。

    B.日本民族具有悲叹落花之美的文化传统,日本文化深受生命无常的影响,樱花成为日本的国花,根本原因也是如此。

    C.材料二所说的汉族用筷禁忌与日本人对筷子的感情,体现了中日文化中生死观的差异,这与材料一展现的中西文化差异的内容相似。

    D.材料三可以从宏观上解释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文化现象,也可以从理论高度解答欧乐教授对于中国人不使用刀叉的疑问。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元培解读筷子和刀叉的论断之所以很独到,是因为他从中解读出了中华文化爱好和平的内涵,同时暗示西方文化不文雅。

    B.汉族中三长两短与当众上香的用筷禁忌,反映出来的是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具有迷信色彩,会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而消亡。

    C.日语中的筷子仍然写作“箸”,反映了崇尚瞬间美和消亡美的日本文化较少关注口彩,而能直面死亡,崇尚死亡瞬间的美学价值。

    D.中国人祭祖时在祭品的碗盆上面竖插筷子,与日本人在葬礼中用筷子沾水擦拭死者双唇,同样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

    B.“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精神品质。”

    C.“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D.“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应该坚持我们的文化传统,还是应该积极拥抱其他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消遥游》中,作者认为“无所待”的最高境界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_________》)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苏轼在《江城子》中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诗句,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意境与之相似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以托物起兴的写法著称,《关雎》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用鸟的鸣叫声来引出爱情;《氓》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用桑叶的新鲜润泽来暗示当时女子的年轻美貌。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智尚学、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师说》中古之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却“___”;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向老师请教时“___”,态度异常谦恭。

    (2)《蜀道难》中,借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表现蜀道险峻特点的两句是:“______”。

    (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一句表现了将士们手持宝剑视死如归的英勇;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___”一句写出了北伐将领刘裕指挥的部队装备精良。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除了词中之意,还能表达“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或“必将走向胜利”的意思。

    (2)韩愈在《师说》中解释说,郯子这些人,尽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孔子依然会以之为师,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把所有值得学习的人都看作自己的老师。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介绍了谪居之地的地理情况和植物生长情况,突出了环境之恶劣,为在那里只听到杜鹃与哀猿作了铺垫。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描写剪裁荷叶、缀缝荷花花瓣制作衣裳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结束时的手法、琴声。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游鱼呆呆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的样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蒴洲外,山欲瞑,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②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③两仙翁:指欧阳修与苏东坡。欧阳修在扬州西北修建了平山堂,苏轼担任过扬州太守。

    【1】赏析词中的划线句。

    【2】结合全词,简析词人的复杂心态。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父勋,郢州防御使。尝内举继伦以为可用,太祖以补殿直,权领虎捷指挥,预平岭表,下金陵。太宗即位,改供奉官。从征太原,还,迁洛苑使,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端拱中,威虏军粮馈不继,契丹潜议入寇。上闻,遣李继隆发镇、定兵万余,护送辎重数千乘。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继伦谓其麾下曰:“寇蔑视我尔。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众皆愤激从命。继伦令军中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潜蹑其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天未明,越去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众遂惊溃。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至道二年,分遣将帅为五道,以讨李继迁。时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往,逗挠不进。上怒,急召继伦至京师,授灵、庆兵马副都部署,欲以夹辅继隆也。时继伦已被病,强起受诏。上素闻其嗜酒,以上尊酒赐而遣之。即日乘驿赴行营,至庆州卒,年五十。上闻之嗟悼,赙赗加等,遣中使护其丧而归葬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B. 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C. 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D. 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防御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置的地方军事长官。唐代防御使全称为防御守捉使。有都防御使、州防御使两种。

    B. 契丹: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见过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国号“契丹”,947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C. 行营皇帝出巡临时建立的驻跸处所又名御营。旧时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也指专设的机构

    D. 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将帅。唐朝白居易《缭绫》诗:“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中的“中使”就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尹继伦不负父亲厚望。被父亲举荐后,深得太祖、太宗信任,先后权领虎捷指挥、充任北面边疆都巡检使。

    B. 尹继伦有勇有谋,善于鼓动士气,端拱年间大胜契丹,使之不敢入侵边境,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 尹继伦为国忠义,即使临危受命也毫不畏惧。第一次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契丹,第二次也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叛将李继迁。

    D. 尹继伦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去世的时候,皇帝给予加等的赏赐,并派宦官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

    (2)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这部史诗充满中国力量,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指出:“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40年来,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摸着石头过河,看而今信心满怀,当今的中国,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许多感悟,年青的我们一方面见证了祖国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也是变化的参与者。

    请以“我看改革开放”或“我与改革开放”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