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苏州将“阅读节”定性为大型综合性群众阅读文化活动,每届阅读节系列活动达一千余项,这在很多地方是难以想象的。
B. 五年来,为激发科研人员的热情,增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国家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松绑+ 激励”政策。
C. 动画片《大护法》无论是置于国产电影的语境,还是全球动画产业的语境之下,我们都无法否认它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D. 推行单车共享虽是绿色环保创举,但其本质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行为,既然是企业行为,就应履行作为企业的责任延伸机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
B. 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C. 胜者弹冠相庆,笑容灿烂;负者垂头丧气,神情落寞:体育带给人们的情感冲击直接而强烈。
D. 为了建设“美丽浙江”,我省各地因地制宜,真抓实干,迅速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措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4月16日,市综合执法局结合全市复学安排和校园安全等相关工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中小学校园周边市容秩序整治。
B.在网络的洪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有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C.据媒体报道,谷歌没有禁止华为Mate30系列不得采用最新的安卓10系统,但禁止华为手机安装谷歌“全家桶服务”。
D.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记录我省近年来村镇巨变的展览在杭州拉开帷幕,该展览采用编年体的形式为主,全方位回顾了近年来我省美丽乡村建设走过的辉煌历程。
4、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熟悉的《鸿门宴》《项羽之死》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
B.古诗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城镇文化。其中,“锦城虽云”中“锦城”指成都,“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中“长安”指北宋都城汴京。
C.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其中《论语》和《道德经》都收录在“经”部中。
D.中国诗歌历史悠久,下列诗句按产生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于嗟鸠兮” “长 太息以掩涕兮"“风风萧萧兮易水寒”“力拔山兮气盖世”“云青青兮欲雨””望美人兮天一方”。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知难而上的勇气,一碰到困难便裹足不前,退避三舍。
B. 治学严谨的他写这本书决非率尔操觚者可比,因此科学性的错误是不会有的。
C. 他就是这个样子,每次说话都要把一件小事渲染成大事,危言危行,令人厌烦。
D. 新近加盟这家明星企业的他,才华出众,待人谦恭得体,处处让人刮目相看。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5-7小题
材料一
新媒介素养的产生与新媒介的出现及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所以,新媒介素养的内涵首先涉及的是使用者对新媒介的认知问题。传统媒体无法摆脱的资本和权威,在新媒体时代同样存在,只是以相对民主的形态隐蔽的存在着。表面上公众自由地操纵手中的媒介,但其注意力却常常成为两大传统权力逻辑的俘虏:资本利益驱使商家借助网络炒作大发横财,权威对信息的控制也依然存在。此外新传播技术产生了海量信息,一般的信息难以吸引眼球,而耸人听闻、极度反常和超级娱乐才能引起注意,造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后果。当对信息的选择成为一种“风险”和“赌注”时,公众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就显得十分重要。新媒介需要培养这样的一批使用者,他们能够时刻警醒:所有经过媒介传播的内容都是高度选择和组织的结果;能够冷静选择,拒绝诱惑;能够超然于信息文本之外,多方求证,不盲从盲信。
“媒介即讯息”,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的这一命题提醒我们,对媒介形式本身的掌握也是对信息内容的掌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传播革命,要求大众既要掌握这种新的信息工具的操作、使用和维护的技能也要具备利用信息资源的技能,即能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定位自己的价值取向,通过检索、鉴别、使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新媒介的发展,尤其是web2.0技术取代web1.0后,个人媒体崛起,数字化技术、交互技术对大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因为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含混不清,以往的“受众”成为匿名的“无冕之王”,他们不仅仅要求具备信息接受技能,更要懂得如何利用这种技能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思想。
对新传播技术的掌握,是新媒介素养的第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发生正向的效果。网络舆情复杂多变,其中理性和情绪化表达相互交织,并常因后者的泛滥而影响技术民主潜能的发挥。理性声音消沉的社会后果极为严重,如果任由非理性言论自由发展而不加以引导和控制,势必会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新媒介素养应将理性交往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普及至每一个公民,使这些可能的新媒介使用者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批判的视角和容纳异己的胸怀回归理性的讨论。
(取材于茵必峰、陈夏蕊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在网络媒体中人们可以更自由地选择、更自由的表达、更主动地参与信息传播,进而实现具体的信息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化的网络媒体有助于社会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资本的增殖,有助于人们参与公共事务、提升社会影响力。但现实中的网络媒体要远比其理想化图景复杂,网络新闻伦理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网络媒体难以摆脱商业利益的制约,一些运营单位为追求转载量、社会轰动效应及其背后的利润,不惜沦为“标题党”“狗仔队”,大量传播未经甄别、核实的信息。网络媒体中,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往往被混淆,大量揭秘性传播、透露个人信息的无意识传播,乃至“人肉搜索”的攻击性传播屡见不鲜。此外,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信息发布的“匿名性”,使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考证;而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和“广泛性”,也使得网络成为蓄意捏造歪曲事实、诽谤他人、制造混乱的沃土,一些网友仅仅会因为意见相左就互相谩骂攻击。
这些行为正在影响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也违背了媒介伦理非暴力和最小伤害的基本原则。媒介伦理经过理论和实践百余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当成熟的操作规范。尽在公民私权的保护方面,匿名处理、信源多样平衡、保护弱者等具体报道方法已经为专业传播者所采纳和运用。对于当下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乃至违反法律法规的失范行为,媒介伦理的相关原则、规范和方法给公民传播者以借鉴。
(取材于冯若谷、钱明芳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在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首场主题日活动中,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相关负责人提到,截至6月份,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51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已达,2.77亿。此外,伴随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及,我国网民不仅数量持续增长,且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
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数已逾三分之一,意味着不只是网络安全需要加以重视,与互联网有关的信息传播规范、网络礼仪等也需要学校和相关社会机构不断跟进。加上网络消费渐成风潮,无现金社会在许多城市成为现实,如果不建立科学的媒介教育体系,任由青少年自己摸索、自由使用各种新媒介,势必带来诸如网络安全事故、造谣传谣、网络欺凌、网络骂战等令人忧思的乱象。
青少年能熟练使用新媒介,不等于他们天然具有科学、理性的媒介认知,不等于他们有较高的媒介素养;青少年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也不代表他们不需要媒介教育。相反,当下的青少年比以往更需要拥有媒介素养,更需要具有批判思考、借助多种媒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要有能力区分哪些是谬误哪些是真理、哪些是搞笑哪些是违规,而这需要借助成体系、有特色的媒介教育。其实,媒介教育是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庇护所,不只是为了学习设置密码、打字上网、下载视频、安装软件等技能,而是作为一种跟听说读写一样的基本素养;让青少年看到各种媒介的技术特征和传播特点,意识到媒介环境的复杂性、媒介信息背后的多元利益主体,不断反思个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时刻体察自己在媒介产业链中的位置。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营造关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非常重要。媒体人可以走进中小学,帮助学生们更多的了解媒介组织运作、生产流程;学生也可以担任“小记者”“小主持人”参与媒介产品的制作,消除他们对媒介的距离感,为理性媒介消费、媒介批判奠定基础。
现代化的公民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新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否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是衡量民众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
(取材于张魏勇李艳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新媒介”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介能够发挥技术民主的优势与潜能,从而摆脱资本与权威的影响。
B.新媒介发展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对使用者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高要求。
C.新媒介要求受众具有更高的媒介能力:既能接收信息,也能传播信息。
D.新媒介产生的海量信息中,非理性言论自由泛滥,易让受众产生误判。
【2】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信息传播能成为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
B.网络传播的信息都能产生社会轰动性效应。
C.网络信息匿名发布,信息真实性难以考证。
D.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广泛,伦理失范常发生。
【3】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媒介教育”目的的一项是
A.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减少网络乱象发生。
B.发动学校社会跟进构建媒介教育体系。
C.理性地认知新媒介强化网络信息安全。
D.加强媒介消费理性提高批判思考能力。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周瑜谈笑之间使得“_______”的儒将气度;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一句描绘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的威猛气势。
(3)王勃在《滕王阁序》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野鸭高飞、傍晚天边一片绚烂的秋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说种树人应保持树木天性,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对育人也有启发意义。
(2)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眼前实景来表明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3)杜甫在《客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招待不周的歉疚,让人感受到主人竭尽诚意的盛情。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论语》)
(2)且臣少仕伪朝,____________,本图宦达,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3)总角之宴,____________,信誓旦旦,____________。 (《诗经·氓》)
(4)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长相思》)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衣着来比拟自己拥有的美德。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姜夔《扬州慢》词序中有“寒水自碧”,意在反衬。杜甫《蜀相》中也有两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了敌我之间“_______________”的形势才建议转入反攻,而他建议谨慎追击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做法相似。
(3) 《赤壁赋》中客人听了苏轼一番话后,转悲为喜,继续痛饮,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距文章开头“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12、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辛亦疾《破阵子》中“____,____”两句,描写往昔“沙场秋点兵”热烈壮阔的场景。
(2)韩愈《师说》开头明确指出教师职责的两句是“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两句,借景物描写侧面烘托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笼莺
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菜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衣客”点明莺来自远方寄人篱下的境遇;“栖栖”形容笼莺栖栖惶惶焦躁不安的情态。
B.颔联写黄莺的啼叫美妙动听,唤来缠绵撩人的春意,却把春梦给故意搅散了,“有心”表现了它勇于斗争的力量。
C.颈联写燕子飞于梁间、莺鸟在梧桐上筑巢,运用反衬手法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莺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D.“空”字意为“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
【2】尾联的“恨”字汇集了万语千言,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龙敏,字欲讷,幽州永清人。唐庄宗定魏博,敏闻故人冯道为霸府记室,乃客于河中,岁归太原,馆于冯道之家,监军使张承业即署敏为巡官,典监军奏记。庄宗平河、洛,征为司门员外郎,以家贫乏养,求为兴唐少尹。逾年,丁母丧,退居鄴下。敏父咸式年七十,咸式之父年九十余,供养二尊,朝夕无懈。冯赟为北京留守,奏敏为副,赟入掌枢密,敏为吏部侍郎。清泰末,从唐末帝在怀州,时赵德钧父子有异图,晋安寨旦夕忧陷,末帝计无从出,问计于从臣。敏奏曰:“臣有一计,请以援兵从东丹王李赞华取幽州路趋西楼,契丹主必有北顾之患。”末帝然之,而不能用。敏又谓末帝亲将李懿曰:“君连姻帝戚,社稷之危,不俟翘足,安得默默苟全耶!”懿因筹德钧必破蕃军之状,敏曰:“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仆有狂策,不知济否,苟能必行,亦救寨之一术也。”懿请言之,曰:“如闻驾前马仅有五千匹,请于其间选壮马精甲健夫千人,仆愿与郎万金二人由介休路出山,夜冒敌骑,循山入大寨,千骑之内,得其半济,则寨无虞矣。”末帝闻之曰:“龙敏之心极壮,用之晚矣。”晋祖受命,敏以本官判户部,迁尚书左丞。丁父忧,服阕,复本官,俄移太常卿。开运中,奉命使越。先是,朝臣将命,必拜起于浙帅,敏至,抗揖而已,识者多之。乾祐元年春,疽发于背,闻高祖晏驾,乃扶病于私第,缟素而临,后旬日卒于家,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旧五代史·龙敏传》)
【1】下列对文本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B.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C.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D. 仆燕人也/谙赵德钧之为人/胆小谋拙/所长者守城寨/婴壕堑/笃励健兒耳/若见大敌奋不顾身/摧坚陷阵/必不能矣/况名位震主/奸以谋身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唐庄宗即李存,与《怜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中的“庄宗”是同一人。
B. 古代皇帝巡幸、出征时,留守京师的亲王或重臣等,称京城留守,文中冯赟即担此任。
C. 受命,即“受命于天”,是古代帝王托神权以巩固统治的一种自称,文中指普祖即帝位。
D. 驾指车驾,古代常以车驾代称帝王,文中“晏驾”指高祖亲临龙敏家探病,以示恩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敏善抓机遇。他得知故人冯道在唐庄宗军府任职,就住到冯道家里,最后得到监军使张承业的任用,掌管监军衙门的奏章文书事宜。
B. 龙敏为人至孝。为了更好供养亲人,他曾主动要求改任职务;母亲去世,他依礼退居邺下;供养父亲和祖父,他从早到晚,毫不懈怠。
C. 龙敏胸有谋略。面对赵德钧父子图谋不轨、晋安寨随时陷落的危机,他针对敌我双方的情况,有理有据地向末帝提出两个应对的计策。
D. 龙敏颇有气节。开运年间,他奉命出使越地,没有像以前的使臣一样向浙帅跪拜,只是拱手作揖而已,这一做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连姻帝戚,社稷之危,不俟翘足,安得默默苟全耶!
(2)夜冒敌骑,循山入大寨,千骑之内,得其半济,则塞寨无虞矣。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位心理学家说:一个人如果能有意识地培养自知力、成长力、学习力、选择力、自控力和沟通力,不仅能够拥有快乐的人生体验,也将为卓越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年轻人,请认真审视自己:是否具备了这六种能力?将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请给你最信任的人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透露具体的个人、学校信息,落款统一为“晓明”;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