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衡水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xiāo) (kuài) (ɡě)   除残去(suì)

    B.(léi)   (máo) (juē)   惑人心(ɡǔ)

    C.(zhuó)   (yǔn)   (cān) 风雨如(huì)

    D.(dú)   (fǔ) (yù)   枪实弹(hè)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我贿迁 贿:财物,此指嫁妆

    B. 言既遂矣 言:说

    C. 总角之宴 宴:欢乐

    D. 思君令人老 老:心情忧伤,形体消瘦

  • 3、下列各项能够完全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     

    A.近况——远景       潦草——完整       强壮——瘦弱

    B.空虚——充实       领先——落后       俭省——华丽

    C.灵活——延迟       埋没——发现       温饱——饥寒

    D.廉价——昂贵       浓郁——清淡       萧索——繁华

  •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蔚县剪纸用色大胆浓艳,在____________的喧嚣中,传达着对生活的感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传统的蔚县剪纸,主要有花卉和戏曲人物两大类主题,其中尤以戏曲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不同时代的一两百出戏剧里众多不同的人物。

    A. 穷形尽相 独树一帜 概括

    B. 浓墨重彩 独树一帜 囊括

    C. 浓墨重彩 独具匠心 概括

    D. 穷形尽相 独具匠心 囊括

  •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

    D.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既望”,农历十五。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语言没有阶级性语言是工具,一直在语言学界起着不言而喻的渗透作用,没有阶级性,指的是外部形式,只能成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另一个观念随之产生——语言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形式。

    语言文字既然是符号,研究它外在的形式和结构,当然没有错;语言文字符号既然有系统,当然会有一部分数理的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量化,这也是一种进步;语言作为符号系统,确实没有阶级性,是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这一点也不贬低它。但是,语言首先是人说的话,不是只有形式,形式是内容决定的。语言文字的确是符号,但这种符号不是纯数理符号,而是人文符号。语义是语言的内容,只有形式,没有内容,不是语言。意义不是纯粹客观理性的,是包含经验的,意义关系呈不等距的网络状,不能抽象为完全等距的数理符号。汉语恰恰是重意义而意义又是隐形、内化的,如果我们把意义全部抽象掉,让其中的经验流失,置隐于底层的内化意义于不顾,语言文字研究会丢掉多少信息?还能真正描写出它的真相来吗?汉语当然不是没有句子结构,但是韵律常常对结构形成挟持状态。韵律是汉语的血小板,没有它,不成为正常的血液。韵律像陷阱,想躲它,一不小心就掉进去。单句里不能说的,对句里都能说,散文里不能说的,韵文里到处有。没有形式的意合法,不具标记的内在范畴,形成一种文气,充满了特例,汉语语感不强的外国人甚至早就远离了传统的中国人都难以体会,完全形式化的归纳。挂一漏万,四处不适应,到处是特例。

    语言文字都是负载文化的,如果我们连文化都抽象掉,把人文性抛弃,它还能是真正的汉语汉字吗?语言文字抽象到只剩了形式,最后完全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计算,它丢掉的信息恐怕会是最本质的东西,得到的结论还能不能还原为人说的话?研究一个事物,最后验证时已经不再是这个事物,还谈什么科学性?

    把人文性排斥在语言学之外的一些观念,已经越来越显性化了,变成一种价值观,很让人担忧。这样做,我们将越来越远离语言的艺术,更会越来越失去对语言教育的话语权。这是我们一直在反思的问题,需要深度思考,需要妥善解决。

    (摘编自王宁《谈语言文字学的人文性》,有删改)

    材料二:

    解放周末(《解放日报》解放周末版记者吴越,以下简称解放周末):一种文字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意味着什么?

    黄德宽(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人类历史上使用的文字,既有产生于本土的自源文字,也有借自其他文字系统发展而来的借源文字。对自源文字体系而言,文字是历史、社会、审美和民族深层心理结构的综合,它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进入文明时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文字系统,都是在借鉴、移植其他文字的基础上创造的。汉字是从中华文化沃土上创造出来的自源文字,与中华文明的进程相伴随,记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汉字记载下的汗牛充栋的历代典籍,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后人正是通过文字记载才能更好地走近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过去。

    解放周末:步入信息化时代,当人们习惯于打字之后,就容易提笔忘字。这么下去,人们以后是不是都不会写字了?

    黄德宽:技术的发展和工具的改变是时代的必然,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信息化时代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捷,整体利大于弊。当然,这也伴随着对文字书写的影响。一方面,我们要相信汉字的传承亦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力量不可抗拒,不必过分担忧。与此同时,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加强汉字教育,有意识地适当做一些日常习惯上的改变,避免书写功能的下降。我们不妨把书写作为一种享受、一种审美,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来弥补信息化时代下少有书写机会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确实要改进和加强语文教育,尤其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汉字教学。不能只教汉字怎么写,还要告诉学生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要兼顾汉字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升了,才能增进文化的传承。

    解放周末:汉字有书写规范,但在信息时代,互联网上的表达十分丰富。前几年出现了火星文,近两年则随着弹幕文化的流行,出现大量的字母缩写表达,比如yyds(永远的神)、xswl(笑死我了)。这些网络用语会对人们,尤其是对下一代的正常表达产生影响或危害吗?

    黄德宽:首先要明确,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公众媒体、公众人物、正式的公众场合,都应该遵守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维护语言文字的严肃性,不能胡乱改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言文字的良好传承和发展。其次,对于网络上层出不穷的新表达,比如用符号、字母和汉语拼音来替代汉字,我们可以看作是一种亚文化现象,是独特的虚拟世界的表达。这些流行的亚文化更新迭代非常快,可能没多久就会被自然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维护好主流阵地的语言文字规范不动摇,对于网络上这些突破规范的表达,我们不必将其看得太严重,可以持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

    (摘编自2021年9月3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文字符号是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量化。

    B.语言文字符号不是形式上的纯数理符号,而是有意义的人文符号。

    C.汉字一经发明和使用,就标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进入了文明时代。

    D.亚文化是一种局部的、流行性的、隔离于真实世界的非主流文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重视汉语中的经验,探究隐于汉语底层的内化意义,才可能在语言文字研究中不丢失信息,还原出它要表达的真相。

    B.排斥人文性已是语言学研究的共识,将使我们越来越远离语言的艺术,失去对语言教育的话语权,是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C.日本的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两个语音书写体,由于它们来源于汉字的草书,因此日本文字是一种借源文字。

    D.只要每个公民都能够遵守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维护语言文字的严肃性,语言文字的良好传承和发展就有可能实现。

    【3】如果记者就中国语言文字承载文化的功能请黄德宽具体来谈,下列最不适合他举例的一项是(     

    A.古人常在文章中借分析汉字的形体来传道、领会或说明积淀在字形中的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和文化心态等。

    B.“田”在商代为狩猎之意,即所谓“田猎”,由此可以看出,在文字初兴的商代,畜牧业已经极为发达了。

    C.《红楼梦》塑造的黛玉和宝钗,是两个由古典文化熔铸出来的艺术典型,分别代表着诗和礼两个文化流脉。

    D.“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煞葬花人。”在《葬花吟》里,我们读出了世事无常的思想和人情如纸的现实。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第二三自然段的论证特点。

    【5】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实现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承?请依据以上材料简要说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盛衰之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的长江三峡便是胜景之一。《三峡》中“ 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侧面烘托,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黄州文赤壁更是因苏东坡的《赤壁赋》而名扬天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壮阔景观。除了自然景观,湖北还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屈原更是生长于此。如果屈原目睹疫情之下百姓的生活,必然会伤心感叹 “__________ ___________ ”(《离骚》)。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不得中行而与之,__________!狂者进取,___________。(《论语》)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千古江山,___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享送别》)

    (5)上穷碧落下黄泉,_____________。忽闻海上有仙山,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圣人要达到超越时空、无所依赖的的境界所凭借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借杜鹃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氛围。

    (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写琵琶女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途所受的打击,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声。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访秋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①此诗一般认为是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②归风:舟帆北向而见风自南至北,北方乃故乡方向,故云“归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颔联写落日的余晖正照在江岸上,归船的帆席鼓满风正轻快地驶回。通过反衬将思乡之情表现得曲折而又强烈。

    B.颈联中,诗人巧妙地用异乡的景色来烘托自己的乡思,情感隽永而深沉。

    C.尾联中,诗人没有访得秋意,唯有“丹枫”以一树火红报之,聊慰诗人的乡思。

    D.全诗紧扣“望”字,笔不旁骛,在宛转曲折中又显得自然,读来一气贯注,浑然天成。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的题。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教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记·曲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①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注)①地丑德齐,意为“地相等,德相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B.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C.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D.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尧舜”是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舜将自己的首领位置传给尧。

    C.“大伦”即伦常大道,指古代统治阶级所规定的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行为准则。

    D.《礼记·曲礼》:“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唯”和“诺”都表示应答,急时用“唯”,缓时用“诺”。“父召,无诺”的意思是说,听到父亲叫,不等说“诺”就要起身。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做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

    B.在景子看,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东方名师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里有这样一句话:“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