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塔城地区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①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艳城郭

    B. ①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②他果然没有来

    C.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D. ① 行年四岁,舅母志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志也。

     

  • 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代君王或自以为圣哲,常固执己见,师心自用,遂致臣下多曲意逢迎,不敢进言。

    ②江苏宜兴的朋友告诉我,只有保证了泥质、工具、款制,甚至做壶的心境等诸多条件,才能做出一把珠圆玉润的精品壶。

    ③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跷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

    ④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和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

    ⑤元好问认为,写诗就是要抒发真性情,要表达个人的感受,如果人家如何,自己就跟着如何,随人俯仰、陈陈相因,就太可怜了。

    ⑥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

    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

    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材料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对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农民的手的细致描写,刻画出农业生产技术和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劳动人民形象。

    B.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生动幽默,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语化很明显,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高度统一。

    C.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

    D.小说通过对像陈秉正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树理在创作上特别注重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语言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体现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

    B.老舍认为,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以小见大,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

    C.《套不住的手》构思巧妙,老舍赞其以“手套”串联情节,故事有起有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双普通农民的手,也是一双不平凡的手。

    D.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赵树理是如何刻画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将诗歌比拟为树,把思想感情比作树根,认为语言、声韵、思想都是由“情”衍生出的,这在《与元九书》表述为八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响烘托出蜀道之险。

    (3)杜甫的《蜀相》中,描绘了祠堂内美好春景又融进了崇敬与追怀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永《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_”写出了居民住宅的雅致。

    (5)屈原《离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以对偶的句式表明了作者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提醒他们不要重蹈秦朝灭亡的历史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写词人因伤心往事而希望美景早日完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由悲而乐的转折,表面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宜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从师之道。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孤苦无依,只有影子与自己相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在滕王阁上远眺,所见到的关于落霞与秋水的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但丁的名言。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这种类似境界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在对历史人物敬仰中也包含了其对现实的不满。他深感不能像周瑜那样遇到明君圣主而建立功业因此自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5)《陈情表》中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不禁感叹________,_________。

    (7)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一句。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法界观》:《注华严法界观》,唐代杜顺述,宗密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2诗歌中间两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金谷诗序

    【西晋】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游斜川诗序

    【东晋】陶渊明

    辛酉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注】①元康,西晋惠帝年号。②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昆仑山最高层名为“曾城”,因而后文有“遥想灵山”。③南阜,南山,指庐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

    B.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

    C.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

    D.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与《<琵琶行>并序》中的“予出官二年”的“出”是一样的意思,都指京官外调。

    B.“或列坐水滨”与《兰亭集序》“列坐其次”中的“列”含义相同,都有“排列”的意思。

    C.“疏”,分条陈述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含义和作用均一致。

    D.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上面两篇选文都是诗序,诗序一般写在诗集的前面,说明编写的目的、内容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崇与宾客,王義之与群贤,陶渊明与邻曲,在聚会赏景之余,皆赋诗述怀,且为诗集作序,其中情感转承,由“乐”而“悲”,可谓一脉相承。

    B.石崇的“欢心娱目”,在其别墅金谷园“或高或下”起伏绵延,在“清泉茂林”的清幽,还有这里丰饶的物产,更有宾朋俱为名流的风雅。

    C.陶渊明的“欣对不足”,在游斜川时的“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也在三二邻曲的亲和随意,这与石崇的多重官职在身,注重感官享受,则别有一番超然醇和意味。

    D.石崇《金谷诗序》和陶渊明《游斜川诗序》都写到了天地山川之美、群贤聚会,更有音乐笙箫相伴,登高赋诗,颇具雅趣。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5】结合上面两篇文章,总结诗序的一些基本特征。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年末,基于网民搜索大数据而生成的热词榜单正式出炉。这份榜单与我们在2020年的感受若合符契。疫情、逆行者、复工复产、全面小康、中国火星探测、直播带货、国内游、后浪、打工人……年度热点纷纷上榜,为我们这一年“总结陈词”,也刻画着2020年的真实面貌。

    请你在上述年度热词中选择印象最深的两个或多个,构建其中的联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2020年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