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坝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感到很荣幸。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您们!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之声,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你的画作山水一体、大气磅礴,很有古韵,作为补壁之用,真是让我家的客厅有了一种盎然的古趣。

    D.小店开张之际,热忱欢迎广大顾客朋友光临,我们将不遗余力,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购物环境。

  • 2、下面是对本单元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苏洵在《六国论》中先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总论点,然后又从赂者不赂两方面进行了论证,体现了议论文论证严谨的特点。

    B.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通过探究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揭示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中心思想。

    C.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作者将沉痛悼念十二郎之情和琐碎的家事诉说交织在一起。读来亲切而感人至深。

    D. 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苏轼既谈绘画理论,又记与画相关的种种琐事,文笔似闲散,意脉却流畅而完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潜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呼吸。自由潜水,只要呼吸压缩后的普通空气就行。但是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大,压力也随之增大,空气中的氮气会渗透到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里,引起“氮麻醉”。因此,时间较长或者深度较大的潜水,就要有专门的装备。这种装备叫水肺,它可以保证潜水员的呼吸。这种潜水方法叫水肺潜水,气瓶里装的是惰性气体氦和氧的混合气体,这是因为氦气的麻醉效应远低于氮气。

    ②然而,潜水面临的不光是呼吸的问题,人类潜水时面临的另一个威胁是减压病。因为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就会增加一个标准大气压。随着压力的增加,人体血液溶解空气的能力随之增加。如果潜水员从水下深处回到海面减压太快,溶解在血液和身体组织里的气体就会形成气泡,阻碍血液流动,严重的甚至可以致命。因此,早期潜水员在完成潜水任务后,必须在减压舱里逐步减压,再回到海面上来。减压的时间往往比水下工作的时间还要多一倍。

    ③解决的办法是1957年发明的“饱和潜水”技术。潜水员先在舱内加压,使得体内的气体完全饱和,然后就可以在深水的高气压下工作几天,甚至几十天,等任务完成后再一次性减压出水。这是因为如果在高压下逗留到一定的时间,人体血液和组织里所渗入的气体就会达到饱和,以后只要压力不变,即便延长逗留的时间,血液和组织里的气体含量也不会改变。

    ④现在无论是海底救生、施工、勘探,或者进行科学考察,凡是潜水员直接暴露在水深超过100米的高压环境的水下作业,都必须采用这种饱和潜水技术。法国潜水员在地中海饱和潜水的实际作业深度达到534米,而实验深度达到701米,是当今世界最高纪录。中国12名潜水员创下了在南海上百米的深水中生活390小时、工作126小时,完成海底油管更换的纪录;作为实验,中国饱和潜水技术也已经突破了490米的深度。

    ⑤潜水员还有一个保护身体和体温的重要装备——潜水服。早在500年前,达芬奇就曾设计过皮质的潜水服。现在最先进的潜水服,又叫大气压潜水服。它其实不是衣服,而是一个小型的单人潜水器。它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盔甲的形状,肢体关节可以活动,还带有推进装置。由于潜水服里面保持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强,潜水员就没有了“加压”“减压”的问题。目前最好的大气压潜水服,能够在水深超过700米的深水工作。潜水服也是科学家深海考察的武器,有“深海女王”之称的美国海洋学家西尔维厄尔,就曾经身穿大气压潜水服,在夏威夷380米深的海底行走、观察2.5小时,创造了女子深潜的纪录。

    1关于“潜水”相关技术的理解,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A. 由于压力增大后,空气中的氮气会渗透到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细胞里引起“氮麻醉”,因此“水肺潜水”气瓶里装的是惰性气体氦和氧的混合气体。

    B. “饱和潜水”技术解决了潜水面临的呼吸问题使人类在潜水时即便延长逗留的时间,血液和组织里的气体含量不会改变。

    C. 中国12名潜水员创下了在南海完成海底油管更换的记录,作为实验,中国饱和潜水技术也已经突破了490米的深度。

    D. 作为科学家深海考察的武器,目前最先进的潜水服里面保持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强,使得潜水员就没有了“加压”“减压”的问题。

    2下列选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如果潜水员从水下深处回到海面减压太快溶解在血液和身体组织里的气体就会形成气泡,阻碍血液流动,从而导致丧命。

    B. 早期潜水员在完成潜水任务后,必须在减压舱里花往往比水下多一倍的时间来逐步减压,再回到海面上来。

    C. 现在无论是海底救生、施工、勘探,或者进行科学考察,潜水员都必须采用这种先在舱内加压使体内气体完全饱和的潜水技术。

    D. 达•芬奇设计的皮质的潜水服又叫大气压潜水服,是最先进的潜水服,能够在水深超过700米的深水工作。

    3根据选文的内容,为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人要做到“知明而行无过”,就要“________”;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他们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能超越常人往往是因为“________”。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梦幻中的天姥山天黑之后,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登楼望远,字里行间充满亡国之恨。

  • 5、补写出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句,3分)

    (1)乡土之恋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情,许多诗人在作品中吟诵过乡恋之情。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现当代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琵琶行》中,白居易用“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衬托出乐曲余音绕梁的无穷魅力。

    (3)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是通向成功的垫脚石。唐代诗人杜甫有“________________,下笔如有神”的名言。

  • 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两句,用乌鸦作比,向皇帝提出奉养祖母的请求,情深意切,措词得体。

    (2)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就是这种制度的体现。

    (3)《陈情表》中反映家庭“外无亲、内乏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在《项脊轩志》中,作者运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_____________”描写了庭院台阶的景象,用“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枇杷树的生长情况。

    (6)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细节描写,通过狗、鸡,写出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

    (7)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8)南京姑娘在自家附近小水坑边拍摄到斑鸠、喜鹊常来栖息啄食的画面,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

  • 7、补写下列名篇句句中的空缺部分。

    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燎沉香,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内外兼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2)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对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抱负的写照。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自然景色描绘扬州城遭遇劫难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吹洞萧的效果,其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两句是“____,____”。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秋兴八首:大历元年(766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所作,共8首。②织女:指昆明池中的织女石。③菰米:多年生水草草本植物,又叫茭白,呈黑褐色,可食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汉时功”“武帝旌旗”,描绘汉武帝时代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饶的景象,洋溢着欢快的抒情色彩。

    B. 颈联中,菰米漂浮如黑云一片,池中粉荷纷纷凋落。该联借助菰米、莲蓬无人采摘这一细节,点染出清秋的冷落凄凉。

    C. 尾联中“鸟道”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路陡峭唯有飞鸟可行,借关山阻隔之痛,反映诗人政治上的坎坷艰难。

    D. 诗人驻足夔州,心念长安,将唐朝的“昔盛”与“今衰”结合,将诗人的暮年漂泊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契合,意境苍凉,感情真切。

    2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富有韵味?请指出来并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伯仁字安道,伯雄之弟也。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天德二年,除应奉翰林文字。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海陵射鸟,伯仁献《获乌诗》以讽。丁父忧,起复,赐金带袭衣,及赐白金以奉母,改左拾遗。进士吕忠翰廷试已在第一,未唱名,海陵以忠翰程文示伯仁,问其优劣,伯仁对曰:当在优等。海陵曰:此今试状元也。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谏省,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

    孟宗献发解第一,伯仁读其程文,称之:此人当成大名。是岁,宗献府试、省试、廷试皆第一,号孟四元,时论以为知文。故事,状元官从七品,阶承务郎,世宗以宗献独异等,与从六品,阶授奉直大夫。

    改著作郎。居母丧,服除,调镇西节度副使。入为起居注兼左拾遗,上书论时务六事。改大名少尹。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谳馆陶大辟,得其冤状,馆陶人为立祠。除滨州刺史。郡俗有遣奴出亡,捕之以规赏者,伯仁至,责其主而杖杀其奴。如是者数辈,其弊遂止。

    伯仁久在翰林,文词典丽,上曰:自韩昉、张钧后,则有翟永固,近日则张景仁、郑子聃,今则伯仁而已,其次未见能文者。吕忠翰草《降海陵庶人诏》,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不数月,兼左谏议大夫,俄兼太常卿。

    大臣举可修起居注者数人,上以伯仁领之。从幸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是岁,卒。

    (节选自《金史·杨伯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幸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

    B.从幸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

    C.从幸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

    D.从幸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翰林,官名。指翰林学士,也指唐宋翰林院官员等。另指文翰聚集的场所。

    B.服除,与除服同义。是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文中的服除是守孝的意思。

    C.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D.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伯仁孝顺父母,记忆力强。他考中进士,朝廷本应授予他官职,但他为了侍奉母亲,并不要求安排职务。他读书能过目成诵。

    B.杨伯仁颇有诗才,得到赏赐。海陵王曾召他来赋诗,他诗兴大发,很短时间就作了十首;海陵王很高兴地把外衣脱下来赏赐给他。

    C.杨伯仁英明断案,赢得民心。他审察馆陶县大辟的案子,查出了其中的冤情,使真相大白;馆陶人因此给他修建了豪华的祠堂。

    D.杨伯仁文辞典丽,大受称赞。他的文笔既典雅又华美,世宗称赞他说,会作文章的人,当前就只有杨伯仁了,其余的没有见到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谏省,唱名乃出。

    (2)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CCTV-2“第一时间·天气预报”栏目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语:“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你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感悟?

    请以“分享和分担”为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自选文体;③角度自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