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枢密院,五代至元朝时的中央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长官称为枢密使。
B.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C.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②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时代的逐渐远去,作为房地产库存的卖方,房地产企业自然不应隔岸观火,应及时调整过时的营销策略。
③时光行云流水般静静流淌,白发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④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⑤如果在抓法治建设上喊口号、摆花架,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大的危害,但是,一旦问题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尽管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之一,但探测火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截至2020年12月,人类历史上共有49次火星探测任务,但只有约20次取得了成功。并非所有这些失败都是早期“摸着石头过河”导致的。2016年,欧空局的“斯基亚帕雷利”火星着陆器坠毁于火星表面。此外,大量技术问题频发,迫使欧空局及其合作伙伴俄罗斯航天局不得不将他们的下一次火星任务ExoMars推迟到2022年。
不同的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模式不同,因此新的太空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方案上最佳”的竞争。这反映了所谓“太空竞赛2.0”的特殊特征,与上世纪的“太空竞赛”相比,它看上去更加多样化。除了美国的航天机构,世界上其他国家航天机构和私人航天机构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亚洲航天机构尤甚。如果中国在发展上领跑,那么它也将引领全球航天发展的视野。
但是,迅猛发展中也蕴藏着较大危机。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依旧得益于丰盈的政府拨款和军事政策支持。根据美国国会委员会中美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报告,中国把太空领域视为“地缘政治和外交竞争的工具”。显然,与网络空间一样,宇宙已成为新的基本作战领域,美国是主要的竞争对手。这意味着商业考虑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是第二位的,即使它们在整体方案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已经启动新的航天发展“五年计划”,上一个“五年计划”在2020年以140余颗航天器的成功发射结束。在未来,中国将组建全新的在轨空间站,发射航天器采集火星土壤与探索木星等。
(摘编自《外媒:新太空竞赛已经打响,剑指火星,中国发展举足轻重》)
材料二: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向着浩瀚苍穹出征了!尽管7个月、最远4亿公里的长途布满荆棘,但任何险阻都无法阻挡我们对未知的渴求。人类文明屡因断惑而进步,天问探火将因穷理而不凡。
孔孟之道,首求断惑。然欲断惑,则必先证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华夏祖先就曾提出有关火星的猜想,而后,几乎历代王朝都设有专司天象的官方机构。先秦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写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天问》长诗,体现了古时可贵科学精神的萌芽,也给予了今时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以命名的灵感。天问奔火,肩负了祖先的重托,接续着科学的求索。
翻开人类历史,火星探测共40余次,成功24次,通关概率仅一半左右。航天专家说,探测长路挑战重重,即便一粒微小的尘埃都可能对航天器构成巨大考验。然而,人类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断惑,身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求知欲超过一切。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将载入史册:于中国,它是国家航天科技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开启了国人对地球之外一颗行星的深入探索;于世界,它意味着国际太空探索再添生力军,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知将进一步深化。
火星的形貌与地质构造如何?哪里有水冰分布?大气环境与表面气候怎样?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如何?……这些都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即将研究的重点科学问题。然而,天问穷理的深意远不止于此。
任何一个天文学的探索项目,其背后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带动的绝不仅仅是基础理论的进步,还对很多重要的应用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深空探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非凡的。尿不湿、脱水食品、太阳能电池都曾是航天领域“高大上”的尖端科技,而今,这些应用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天问探火,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迈出这一步,我们将亲证宇宙实相,穷理而达本;坚持走下去,我们将创造更大福祉,推动人类进步。
(摘编自《新华时评:探火因穷理而不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空竞赛2.0”实质上是在“方案上最佳”的竞争,与上世纪的“太空竞赛”相比,它看上去更加多样化。
B.如果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上领跑世界,那也将引领全球航天发展的视野,当然,中国太空领域的迅猛发展也蕴藏着危机。
C.火星探测之路挑战重重,然而,人类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断惑,身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求知欲超过一切。
D.深空探索有非凡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有些曾是航天领域“高大上”的尖端科技,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历史上共有49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的只有约20次,除了探索领域的不确定因素外,还因为缺乏经验。
B.中国把太空领域视为“地缘政治和外交竞争的工具”,宇宙已成为新的基本作战领域,美国是我国的唯一竞争对手。
C.“天问一号”的命名灵感,来自于著名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写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天问》长诗。
D.天问穷理的深意仅在于探究宇宙星空的奥秘,众多对于浩瀚宇宙的疑问将一一解开,这是火星探测的重点学科问题。
【3】结合材料内容,最能支持“探火因穷理而不凡”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火星环境虽然非常恶劣,但是和地球以外的太阳系其它星球比起来还算是比较好的了。在未来只要经过人类的改造,火星是可以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园的。
B.为实现探火梦想,一批批科技工作者不舍昼夜,迎难而上,集智攻关。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将为人类共同探索宇宙奥秘、增进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C.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
D.经过多次推迟,美国的火星观察者探测器于1992年9月25日发射升空,然后就在它几乎就要到达火星的1993年8月21日,当准备点火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时,与地球失去了通信联系。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4、按要求填空。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2)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
(3)苏轼《江城子》)中“____,_____”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山路极其曲折、迂回的情形。
(3)《逍遥游》中用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庭阶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7、名篇名句默写
①《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湘夫人》中以白描手法写出洞庭湖广阔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濣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扬州慢》中,点明历史上的扬州是人们向往的佳地名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州慢》中先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后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写哀情,花开依旧,人事已非,曲折地表现伤今怀古之情。
(4)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上表陈述,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概括自己幼时命运艰难,遭遇不幸。
(5)《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因门庭衰弱,内外俱无助力的孤弱情形。
(6)在《陈情表》中,作者以自然界中乌鸦反哺来表明自己乞求孝养祖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轻财好施的性格特点,是诗人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
(2)《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在《锦瑟》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月”“珠”“日”“玉”以成奇幻飘缈的妙境,内涵丰富,广为传诵。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①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①戴天山:在四川江油市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潺潺的水声,时有时无的犬吠声,来写山乡清晨特有的宁静和寂僻。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写法相同。
B.颔联既写景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又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C.颈联中的“分”“挂”二字用得巧妙:“分”,表现了野竹的高大参天;“挂”,化静为动,让人看到青山之中一条白练垂下的情景。
D.尾联诗人以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表现“不遇”的惆怅。
【2】同样是写寻人不遇的诗,简要分析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在写法上的异同。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乙)孺人①之吴家桥②,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③。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④,乃喜。
(选自归有光的《先妣事略》)
【注】①孺人:古代贵族、官吏之母或妻子的封号,此是归有光对母亲的尊称。②吴家桥:归有光外祖父家居住地。③缉纑(lú):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④龃龉:比喻诵读不流利。
(丙)近世缀文之士,颇称述熙甫①,以为可继曾南丰②、王半山③之为文。自我观之,不同日而语矣。或又与方苞氏并举,抑非其伦也。
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君子耻焉。自周诗有《崧高》、《烝民》诸篇,汉有“河梁”之咏,沿及六朝,饯别之诗,动累卷帙。于是有为之序者,昌黎韩氏为此体特繁,至或无诗而徒有序,骈拇枝指④,于义为已侈矣。熙甫则未必饯别而赠人以序,有所谓贺序者、谢序者、寿序者,此何说也?神乎?味乎?徒词费耳。
然当时颇崇茁轧⑤之习,假齐梁之雕琢、号为力追周秦者,往往而有。熙甫一切奔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小刻画而足以昭物情,与古作者合符,而后来者取则焉,不可谓不智已。藉⑥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闻见广而情志阔,得师友以辅翼,所诣⑦固不竟此哉!
(选自曾国藩《书<归震川文集>后》,有删改)
【注】①熙甫——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②曾南丰——曾巩,建昌南卒(今属江西)人。③王半山,王安石号半山。④骈拇枝指: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⑤茁轧:指盲目拟古,使用生硬晦涩的词汇。⑥藉:假使。⑦所诣:所具有的造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遗:缺少的物品
B.手中纫缀不辍 辍:收拾
C.抑非其伦也 伦:类
D.于是有为之序者 序:写序,作序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
B.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
C.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
D.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诚外之不足以信后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特定细节、场景表现人物。如母亲用手指轻叩嘘寒问暖的场景生动表现了母亲对儿子归有光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慈爱。
B.乙文作者通过一系列家庭琐事的追忆,凸现了一个勤俭、厚道、善于持家、教子严格的母亲形象。
C.丙文作者批评了归有光作序过多;认为其文章虽缺乏深广的社会意义,但在复古派大兴之际,能以清淡之笔表达真挚感情,反对复古、雕琢的文风,值得后人推崇。
D.三篇选文因文体和写作目的不同,呈现出来的风格也迥异:选文一侧重记述和建筑有关的人和事,用语平淡而情感浓厚;选文二主要抒发对亡母的怀念之情,以记叙、描写为主;选文三是书跋,对归有光散文作出精当、独到的评价,以议论为主。
1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