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而不仁,如礼何 静而后能安
B.迩之事父 兄之不慈弟
C.见贤思齐##dot##焉 天下归仁焉
D.不足以事父母 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2、思维过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虽然难以证明,却是人类长期思维实践的正确反应,这就是“逻辑规律”。下面四个句子中,没有违反逻辑规律的一项是( )
A.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不采纳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B.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C.只有获得一等奖,才能参加决赛,他参加决赛了,所以他已经获得了一等奖。
D.看他的面相就不是什么好人,这件事肯定是他干的。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史传文学,从最早的《尚书》到《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其“史传”的性质逐渐减弱,而“文学”的性质则逐渐加强。《尚书》记言直录,不别方语雅言,亦不加裁剪;《春秋》记事简洁,如新闻标题一般;后世文学家对这两部著作推崇倍至,主要是崇其高古,很难说其有多少文学意味。至《国语》《左传》,记言记事写人,尚裁剪,重技法,且开始出现与史无关而于文有益的“闲笔”,其叙述之高明,言语之醇美,较之《尚书》《春秋》,非止一箭之进。到《战国策》,夸张失实之处俯拾皆是,很多记述都是出于文学的考虑,而难以史学的标准衡量,最突出的便是“床笫之私”“密室之谋”之类情景的记述。发展到两汉时期,史传文学的巅峰之作《史记》出现,这两方面性质同时达到了最高水平。“ ”,言其史传之成就,“ ”,言其文学之成就。然而从《汉书》开始,便预示了与先秦史传文学恰好相反的趋势,即“ ”性质的加强,和“ ”性质的减弱,这一趋势也就意味着“史传”与“文学”的分离独立,后世的史传著作便很难再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了。
材料二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是智者的游戏。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林立,战争不断,周边戎狄蛮夷迅速强大,各诸侯国身处忧患之中,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只有利用强大的军队去征服别国。战争磨砺了智者,催生了谋略,产生了智慧。在战争中,人类将政治智慧发挥至极致。毋庸质疑,春秋战国的历史是血染的历史,是白骨堆积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舞台上,智慧与狡诈、血腥与惨烈构成时代的主旋律,这里有流芳千古的浩然正气,也有滑稽可笑的荒唐闹剧。虽然说“春秋无义战”,但是,战争却有自身规律。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武器的进步、战争方式的变革,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造就了一大批擅长指挥作战的将帅和军事家。他们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事军事理论研究、裁篇著录,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应运而生,出现了一个兵家荟萃、群星璀璨的兵法盛世。兵家思想正是这一时期战争智慧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誉为“东方兵学的鼻祖”。孙子所提倡的“知己知彼”“出其制胜”“避实击虚”等军事思想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圭臬,堪称世界第一兵书。他全面总结了以前的战争经验,分析、论述了作战原理,提出了军事上许多杰出的命题,揭示了认识和指导战争的普遍性规律。内容丰富,见解精辟,不仅对当时的战争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而且还深远影响了后世乃至当今的军事思想。
战争离不开外交。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人物,被称为“纵横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却往往能取得奇效,纵横家多出身贫贱,苦难的生活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比如苏秦“刺股”。他们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退却百万之师,也可以用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苏秦佩六国相印,统帅六国雄师逼秦废帝号;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地600里;蔺相如虽非武将,但浩然正气直逼秦王,直至完璧归赵。纵横之士智勇双全,且不乏仁义之辈,他们的机智和勇敢,一直被后人敬仰。
【1】对文中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别方语雅言 有别于
B.尚裁剪,重技法 崇尚
C.非止一箭之进 进步
D.床笫之私 竹编的床席
【2】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 文学 史传
B.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 史传 文学
C.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史传 文学
D.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文学 史传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曹刿论战》《殽之战》《烛之武退秦师》均出自此书。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是分别叙述周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八国的记言史书。《勾践灭吴》出自此书。
C.《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定,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均出自此书。
D.《史记》记载了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游侠列传》《鸿门宴》均出自此书。
【4】下列对材料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一大批擅长作战的将帅和军事家,这离不开武器的进步、战争方式的变革,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
B.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充满了血腥与计谋,但其中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C.孙子善于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他倡导的诸多军事思想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D.纵横家在外交上往往取得奇效,他们多出身贫贱,意志坚定,但他们的行为方式为后人所不齿。
【5】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横线词语的注音或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星璀璨 毋庸质疑 精辟(bì)
B.完璧归赵 流芳千古 荟(huì)萃
C.推崇倍至 朝秦暮楚 血(xiě)腥
D.出其制胜 俯拾皆是 滑稽(jì)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 )
A.战争磨砺了智者,催生了谋略,产生了智慧。在战争中,人类将政治智慧发挥至极致。
B.孙子所提倡的“知己知彼”“出其制胜”“避实击虚”等军事思想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圭臬,堪称世界第一兵书。
C.他们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退却百万之师,也可以用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
D.他们从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事军事理论研究、裁篇著录,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应运而生。
4、补写下列语段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大胆质疑,天是深蓝色的,是真正的颜色吗?作者进一步发出探索式的质问“_________”而大鹏鸟从高空下看则“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引领全篇感情基调,含蓄地表现出词人面对美好事物时对时光流逝、人生绝望的无限唏嘘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也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3)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词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如《春江花月夜》开篇用 “________”勾勒春江水势浩荡的壮丽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 ”描写水波动荡生起烟雾的景象。
(2)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如《拟行路难》中鲍照借酒来宽慰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 ”;《将进酒》中李白叫仆人把五花马,千金裘都拿去换美酒,是为了“_______ ”。
(3)“鸟”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中,不同的鸟,会被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短歌行》中曹操用“_________”表现乱世中士人向南寻找依托的彷徨;《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以鸟作比,表达自己对往日山林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蜀道难》中李白借黄鹤飞不过去反衬蜀道之高,又借“悲鸟号古木”和“_________”的鸟叫声,渲染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蜀相》中杜甫用鸟儿动听的叫声反衬内心忧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柳永《望海潮》中用“嬉嬉钓叟莲娃”表现市井生活的和谐美好,王维在《山居秋暝》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山居生活的情趣。
6、名篇名句默写
(1)《琵琶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颜渊》中,孔子用“____________”解释了颜渊关于什么是“仁”的疑问,并强调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就能达到“____________”的效果,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____________”一句概括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____________”一句阐明了“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的道理。
(3)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秦始皇的武力统治震慑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也震慑了国内的勇士。
8、补齐下面诗句。
(1)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
(2)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固亭怀古》)
(3)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
(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
(5)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
(6)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7)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
(8)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望岳》)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表现作者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的孤苦处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诗人对富贵生活的鄙视,对于纵情美酒的向往。
(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充满哲理的语言描述了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对应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击鼓》)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杜甫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注]①阴铿:南朝著名诗人。②东蒙:指东蒙山,杜甫与李白曾共同去东蒙山访道。③橘颂:《楚辞·九章》之一,屈原所作,喻寓高洁坚贞。④莼羹: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荪菜、莼羹、鲈鱼脍之美,即发感叹:“人生贵在适意,怎能旅居千里之外去追求名利爵禄呢!”就命令驾车回家。⑤簪笏:冠答、手板,仕官所用之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赞叹李白诗才,再用“共被”“携手”“同行”等词写出与李白情同弟兄的关系。
B.诗中没有直接描写范十及其居舍,但从小童之“清”,可以推想幽居的清雅、隐者的脱俗。
C.本诗后四句具有深意,既有直接对历史人物屈原和张翰的评价,又有遁迹沧海的隐逸念头。
D.本诗先写与李白的相处,后叙寻范十隐居,分别关联诗题中“与”“寻”二字,构思严谨。
【2】本诗“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两句与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四句都含有时光流逝之意,但二者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注]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注】[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节选自《明史•费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
B.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
C.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
D.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刚刚行冠礼。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20岁的成年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B.首辅,在明代,“首辅”是对内阁大学士(少数以翰林学士入直内阁)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首辅主持内阁大政,职权极重。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D.谥,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汉武帝、隋炀帝,皆以“帝”称;而庙号在唐以前则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称宗,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宏刚成年参加科举就高中状元,进入仕途后多次升迁,先后历职四朝,位高权重,死后得到朝廷的优抚和追赐。
B.费宏行事慎重,顾全大局,他通晓国家旧事,多次劝谏嘉靖皇帝革除武宗时的弊政,让嘉靖皇帝不能忍受。
C.费宏为人和蔼平易,喜欢荐举后进,得到朝廷的尊崇礼遇,但也受到其他人的嫉妒和诽谤。费宏上书请求退休,皇帝没有许可。
D.朝廷重新起用费宏后,对费宏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费宏施政宽厚平和,朝廷官员都仰慕相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
②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③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做不成自己。也有人说,跟在别人后面,可以少走弯路。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