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长春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世界的另一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改变欧亚地缘经济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个东方大国的人口正在迅速老化

    ②而其国内环境恶化对人民健康和福祉也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③它以中国为中心

    ④但中国在转变过程中必须面对诸多挑战

    ⑤经济增长明显变慢,不平等状况严重

    ⑥为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刺激

    A. ①⑤⑥②③④   B. ③⑥④①⑤②   C. ③⑥②⑤①④   D. ⑥②③①⑤④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歌、行、吟、引,即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唐代也有很多诗人爱写此类诗,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

    B.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他的诗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C.《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花间词派”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韦庄为“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他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霾为何物?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从雨狸声。可见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狸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诗经·邶风》的《终风》一篇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

    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遮天蔽地;阴,天色阴沉黯淡。四种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不过,席卷尘土的霾,古已有之,当无疑义。

    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同,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裹足不前。

    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如唐代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

    自造字伊始直至19世纪末,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的《辞海》对其的解释是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再大的风吹起尘土,不过是原生态的尘土罢了。此时,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尚未进入工业化门槛,城市的体量无法同今天相提并论。当伦敦、曼彻斯特等工业革命重镇率先饱受空气污染,中国仍然为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泥土味。

    近年来,霾频频出现于中国城市及媒体报章。支撑霾字频繁现身的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不同于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现今的霾携带了多种多样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而且,城市越大,人口越多,建筑越密,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霾比古代的霾,引发的关联效应愈加深广、复杂,已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

    从古至今,霾都为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风吹起尘土,形成了古代的霾。现今,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霾依然要靠风稀释、吹散。雾霾缠城,一阵阵大风将霾吹得无影无踪。因此,《诗经》中有终风且霾,风和霾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下列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源远流长,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无数年来,它的意义变化不大,然而在诗歌中却屡屡出现。

    B.古代风吹起尘土,声音犹如狸音尖锐,形成了尘土飞扬的霾,但这只是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罢了。

    C.笼罩在当今中国多个城市的雾霾,夹杂着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D.终风且霾与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属于同一性质的事物,对于这种说法目前还无法确认。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是大风扬起尘土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如《诗》中终风且霾和《九歌》中霾两轮兮絷四马

    B类似伦敦烟雾事件的大气污染当前在中国重演了,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

    C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环境与伦敦等饱受空气污染工业革命重镇相比,明显更具有环保性和田园性。

    D在今天,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对付雾霾,还是基本靠,还得依靠一场大风,吹散雾霾。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由于古代江南的气候环境与北方不同,因此的具体意义,之于南方与北方而言也是有所不同。

    B自古以来都有雾霾天气出现,不过那时的霾只是携带原生态的尘土,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C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等因素,当今社会出现的与古代的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D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使得当前自然环境变得愈发恶劣,因而环保刻不容缓。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5、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文原句。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 ;数月之后,_____;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 ,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吾入关,______________ ,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 ________。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________,________。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刘禅,要开言路、广听闻,发扬先帝美德和志士气节,而不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这样会堵塞忠言进谏之路。

    (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见到了徐公,先是仔细观察,感觉自己没有徐公美,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认定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借景物变化暗示新事物必然会代替旧事物这一规律,表现作者乐观向上、不惧挫折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根据课文,补写下列句子。

    (1)仓廪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记·管仲列传》

    (2)《国风》好色而不淫,______________。《史记·屈原列传》

    (3)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4)______________,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

    (5)《传》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史记·李将军列传》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3)相传古蜀王杜宇灵魂化鸟,每逢春天就悲惨地啼叫,一直叫到口中流血,非常悲切。因此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这个典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悲哀之意。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

    [元]张弘范①

    功名归堕甑②,便拂袖,不须惊。且书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零。人间事、良可笑,似长风、云影弄阴晴。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

    浩歌一曲饭牛③声,天际暮烟冥。正百二山河,一时冠带,老却升平。英雄亦应无用,拟风尘、万里奋鹏程。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生。

    [注] ①张弘范:元朝将领,善于马上舞槊,也能文。中统三年任行军总管。后被免去军职。其后又被起用,率兵灭宋。②甑:一种古代炊具,类似现在的蒸锅,多为陶制。③饭牛:喂牛。据《吕氏春秋·举难》记载,春秋时,宁戚因穷困无法得到举荐,于是为商人驾车到了齐国。遇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他“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听到后,认为他是个奇才,于是加以重用。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说功名失去了,也不过像陶甑摔碎了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显示了作者的洒脱。

    B.“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反用三国魏阮籍和东晋渡江文人的典故,一“莫”一“休”,写出了作者的乐观开朗。

    C.这首词用典贴切,风格慷慨悲壮,具有阳刚之气,体现出作者文武双全的大将风范。

    D.词的结尾提到“青春富贵”,表明此时作者虽然已经决定放弃功名,打算隐居,但对当年的春风得意仍难以忘怀。

    【2】作者在下阕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时政

    张居正

    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乃今一、二宗藩,不思师法祖训,制节谨度,以承天休,而舍侯王之尊,竞求真人之号,招集方术之人,惑民耳目。斯皆外求亲媚于主上,以张其势,而内实奸贪淫虐,陵轿有司,以纵其欲。不早少创之,使屡得志,则尾大之势成。所谓宗室骄恣者此也。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微玷而永废者乎?臣愚以为诸非贪婪至无行者,尽可随才任使。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截,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所谓庶官瘰旷者此也。

    守令者亲民之吏也,守令之贤否,监司廉之,监司之取舍,铨衡断之。迩来考课不严,守令之于监司,奔走承顺而已,簿书期会为急务,承望风旨为精敏,贿多者阶崇,巧宦者秩进。以此成风,正直之道塞,势利之俗成,民之利病,俗之污隆,孰有留意于此者乎?所谓吏治因循者此也。

    夷狄之患,虽自古有之,然守备素具,外侮不能侵也。今虏骄日久,还来尤甚,或当宣大,或入内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顷者陛下赫然发奋,激厉将士,云中之战,遂大克捷,此振作之效也。然法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所谓边备未修者此也。

    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今大官之供,岁累巨万,中贵征索,溪壑难盈,司农屡屡告乏。语曰:“三寸之管而无当,不可满也。”今天下非特三寸而已。所谓财用大匮者此也。

    五者之弊非一日矣,伏愿陛下览否泰之原,通上下之志,广开献纳之门,然后以此五者分职而责成之,则人人思效其所长,而积弊除矣,何五者之足患乎?

    (节选自《张太岳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B.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C.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D.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指分条陈述。疏也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意见的一种文体,又被称为“奏疏”或“奏议”。

    B.有司,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有司为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下文的吏、庶官也指一般官员。

    C.簿书,指官署中记录财务或文书的簿册;期会,指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政令。在本文中簿书期会泛指地方公务。

    D.夷狄,泛指除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夷,指我国古代东方的少数民族;狄、虏、匈奴、百越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朝廷以前对宗室讲礼节又有提防,现在有些宗室沉迷道术,欺上瞒下,朝廷应该削减修正他们。

    B.作者认为朝廷应该唯才是举,不问人才的出身、经历以及品行,这样才不至于使人才衣衫单薄、孤苦终老。

    C.作者认为当朝官僚之风盛行,监督机制流于形式,为官者趋炎附势、不务正业,致使世风日下,危害极大。

    D.对于边疆战事,外敌时来犯我,以此获利,作者认为应对的关键在于我朝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昂扬的斗志。

    【4】2021年5月,在中国社科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本文中的一句话,借此希望广大院士关心和培养青年人才,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请据此推断习总书记引用的是本文中的哪一句话(       

    A.不早少创之,使屡得志,则尾大之势成

    B.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

    C.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

    D.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

    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以上论述有哪些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