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中卫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那荒唐的十年中,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   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②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 鞭挞扬马,只有你一人而已。

    ③孔子弟子 者有七十多人,其中谁是最贤能的呢?

    A.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B. 登堂入室   千古独步   登峰造极

    C. 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D.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 2、有一位诗人在《霓裳羽衣歌》中记载了霓裳羽衣舞的演出盛况:“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这位诗人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杜牧

  • 3、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一个“夫”字领起,从抒发个人的感慨入手。这两句运用比喻,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

    B.在作者看来,既然“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那么只要“人生得意”,学古人“秉烛夜游”,纵情欢乐,便无遗憾。

    C.“吾人咏歌,独惭康乐”,是说自己写的诗,高于谢灵运,使谢灵运看了会感到羞惭。

    D.“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一个“飞”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兄弟们痛饮狂欢的欢乐场景。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A. ④①②③   B. ①③②④   C. ④①③②   D. ①④②③

  •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咬文嚼字》及时指出春晚文字错误,能少让其对观众产生误导,这不仅是对全国观众负责,更是对春晚负责。

    C.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D.诗中有些笔墨,看似朴实无华,却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准确地传达了出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

    ②我在这里冒昧给诸位一个解答——或者是一个假设。诸位愿意的话,也许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人具有同情力量的秘密所在。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对此,我们可以用中国人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一般特征,来加以说明。

    ③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能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有一种关于极乐世界的说法也同样用于对中国语言的学习:除非你变成一个孩子,否则你就难以学会它。

    ④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中国人的礼貌虽然不像日本人的那样繁杂,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礼貌则是繁杂而令人不快的。我已经听到了一些外国人的抱怨。这种礼貌或许应该被称为排练式的礼貌——如剧院排戏一样,需要死记硬背。它不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

    ⑤我们举的中国人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阿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实际上,中国人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

    ⑥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像孩子的生活,所以使得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即作为一个有着那么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国人竟然在许多方面至今仍表现得那样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就中国人的智力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诸如科学、逻辑学。

    ⑦实际上,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是: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并非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所有处于初级阶段的民族都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正如我们都知道的一样,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徒们也同样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最优秀的特质是当他们过着心灵的生活,像孩子一样生活时,却具有为中世纪基督教徒或其他任何处于初级阶段的民族所没有的思想与理性的力量。换句话说,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是: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

    ⑧因此,我们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不如说她是一个永远不衰老的民族。简言之,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就在于他们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

    ⑨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简言之,真正的中国人有着童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中国人永远年轻的秘密又何在呢?诸位一定记得我曾经说过:   总之,它是心灵与理智的和谐。如果说中华民族之精神是一种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

    (选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有删改)

    1第①段中的“温良”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或者是一个假设”是否会影响其说服力,试结合上下文作简要评析。

    3简析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⑨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 从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国人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

    ② 是同情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造就了中国式的人之类型

    ③ 它使人的心与脑得以调和

    ④ 这种真正的人类的智慧

    ⑤ 是同情与智慧的有机结合

    A.②①④⑤③ B.④⑤②①③ C.②③①⑤④ D.④②①③⑤

    5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赢得喜欢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B.毛笔因为其柔软的特征所以体现了中国人心灵的纤细与敏感。

    C.体谅、照顾他人感情的特点使中国人的礼貌出于内心与自然。

    D.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明持有处于没有发展和停滞状态的偏见。

    6有人认为作者对中国人的精神持有一种偏袒态度及主观倾向,对此你如何看待。请结合以下材料加以探究。

    ①《中国人的精神》写于1915年,其时欧战正酣。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西方社会的一切社会矛盾暴露无遗,连西方人也开始自己批评起自己的文明来。该书出版后,立即在西方、特别是在德国引起轰动效应。

    ②民国以来,国内形成一股竞相趋新与追求“西化”之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鲁迅《无题》)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2)古代诗人常用“梨花”这一意象来代指美好春光,或者渲染浓浓乡愁,或者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等。诗人岑参就特别喜欢运用这一意象,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对词的一大贡献就是使用大量的军事化意象,让充斥女性柔婉之美的词有了昂扬的血性男儿之美,扩大了词的表现空间。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最典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一文中通过飞虫和米粒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慨,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大弦和小弦交错弹奏时的美妙感受。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两句,表达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寓意。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说家住在湓江低洼潮湿之地,只能看到“_________”,从早到晚只能听到“_____________”,借此抒写贬官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2)韩愈《师说》中认为“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是对待从师的态度不同,圣人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而一般人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其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求学强调“终身学习”,荀子《劝学》中“________”即为此意;又强调“不耻下问”,韩愈《师说》中“________”以举例的方法来论证“圣人无常师”。

    (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对育人也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3)鲍照在《拟行路难》中以强烈的反问“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内心的惆怅痛苦。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黄庭坚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时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慕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注】①本诗作于崇宁三年(1104年),这一年黄庭坚被贬宜州。②山胡:一种善鸣的鸟,画眉科噪鹛属。③本句后有原注:旧诗云,“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该句出自黄庭坚元丰六年(1083年)所作《夜发分宁寄杜涧叟》。④这两句化用了王勃《滕王阁诗》中的句子“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极目回望,只见云烟迷茫,唯有归鸿高翔远引。此时作者难免想象,要是能随归鸿北去,早日度越关山,到达宜州就好。

    B.“第四阳关”化用了王维“西出阳关”句意,极言此地之荒僻遥远,行云都不再飞渡,而人却不得不践涉渡越。

    C.王勃的原诗用画栋珠帘,朝云暮雨来描摹滕王阁的胜景,凸显其雄奇高峻,本诗则借以描写想象中的暮年生活图景。

    D.本诗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无论是云烟归鸿,还是山胡子规,其实都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子仪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天宝十五载)六月,子仪、光弼率仆固怀恩等阵于嘉山,贼将史思明等亦结阵而至,一战败之,斩四万级,生擒五千人,获马五千匹,思明露发跣足奔于博陵。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斩贼守者以迎王师。子仪将北图范阳,军声大振。七月,肃宗即位,以贼据两京,方谋收复,诏子仪班师。八月,子仪与李光弼率步骑五万至自河北。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自西蕃入寇,车驾东幸,天下皆咎程元振,东宫屡论之。元振惧,又以子仪复立功,不欲天子还京,劝帝且都洛阳以避蕃寇,代宗然之。子仪闻之,因兵部侍郎张重光宣慰回,附章论奏。代宗省表,垂泣谓左右曰:“子仪用心,真社稷臣也。可亟还京师。”车驾自陕还宫,子仪伏地请罪,帝驻车劳之曰:“朕用卿不早,故及于此。”乃赐铁券,图形凌烟阁。以子仪为尚书令,上表恳辞,答诏不允。翌日,敕所司令子仪于尚书省视事。诏宰相百僚送上,遣射生五百骑执戟翼从,自朝堂至省,赐教坊乐。子仪不受,复上表曰:“臣伏以尚书令,武德之际,太宗为之,自后因废此官,永代作则。陛下守文继体,固当奉而行之,岂可猥私老臣,隳厥成式?上掩陸下之德,下贻万方之非。臣虽至愚,安敢轻受?”手诏答曰:“优崇之命,所以报功;顾循时议,会谓允谐。而屡拜封章,恳怀让挹,宜宣示于外,编之史册。”

    (节选自《旧唐书·郭子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B.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C.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D.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虽得牧马/军容缺/然及子仪/光弼全师赴行在/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这里的馘也是斩首的意思。

    B.铁券是古代帝王颁赐功臣授以优遇和免罪特权的凭证文书,以铁为之,便于久存。

    C.视事,此处词义与《张衡传》中的“视事三年”相同,都指官吏到职办公的意思。

    D.太宗即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史上有“天可汗”之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子仪将略出众,平叛战功卓著。他一仗打得叛军大败,杀敌众多,逼得史思明不得不丢盔光脚逃跑;河北十余郡纷纷起义起来响应王师,官军声势大振。

    B.郭子仪顾全大局,毅然班师回朝。他为了稳定朝局,接到肃宗令其班师的诏命后,就放弃了收复范阳的好时机,与李光弼一起率领部队赶回了肃宗所在地。

    C.郭子仪公忠体国,敢于上书直谏。他知道代宗听信人言,想避居洛阳,便上奏劝阻;代宗读后非常感动,赞许他是能匡扶社稷的臣子,立即起驾回到长安。

    D.郭子仪不慕权位,恳切推辞官职。他坚辞尚书令一职,是因为太宗皇帝在武德年间就下令废止了这个官职,代宗肯定了他这种嘉言懿行,并要求编入史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驻车劳之曰:“朕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2)陛下守文继体,固当奉而行之,岂可猥私老臣,隳厥成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收复河山。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上下齐心、重建灾区。

    2020年春节,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相关人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全国居民响应号召足不由户,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与思考、希望与建议?请以青年学生的身份,从下列任务中任一个完成写作。

    ①给武汉的医护人员写一封信。

    ②给全国的青少年朋友写一封信。

    ③给国际友人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