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生不能封侯的李广,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却是个完美的形象,他对待士卒解衣推食,同甘共苦,司马迁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B.近日搜房网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称经过随机调查发现在中国工薪阶层最难买房的十大城市中,深圳当仁不让排名第一,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C.在这次校友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谈笑自若,大家谈及点点滴滴的高中生活,历历往事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清晰如昨。
D.北京的三月,积雪刚刚消融,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可爱,甚嚣尘上的黄沙便铺天盖地而来,在空中弥漫,经久不散。
2、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B.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谦称可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家严”、“小子”、“小女”、等;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如“令尊”、“麾下”、“夫子”等;贱称表示对对方的侮辱、轻视,如“贱妾”、“竖子”等。
C.《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传”是一种文体格式,用以记述人物事迹;而《春秋左氏传》中的“传”是一种古籍注释体例,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
D.“察茂才”、“举孝廉”是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人才,任以官职,而“征”“辟”不同,征辟制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衣
毕飞宇
自古到今,唱青衣的人成百上千,但真正领悟了青衣意蕴的极少。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坯子,二十年前,京剧《奔月》的成功演出,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正的嫦娥。
可造化弄人,此后她沉寂了二十年,在远离舞台的戏校里教书。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重新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二十年后,《奔月》复排,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把命都给了嫦娥的筱燕秋一口气演了四场,她不让。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她也不会让。这不是A档B档的事。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筱燕秋完全没有在意剧团这几天气氛的变化,完全没有在意别人看她的目光,她管不了这些。只要化妆的时间一到,她就平平静静地坐在了化妆台的前面,把自己弄成别人。
天气晴好了四天,午后的天空又阴沉下来了。昨晚的天气预报说了,今天午后有大风雪的。下午风倒是起了,雪花却没有。午后的筱燕秋又乏了,浑身上下像是被捆住了,两条腿费劲得要了命。下午刚过了三点,筱燕秋突然发起了高烧。高烧来得快,上得更快。筱燕秋的后背上一阵一阵地发寒,大腿的前侧似乎也多出了一根筋,拽在那儿,吊在那儿,无缘无故地扯着疼。筱燕秋到底不踏实了,到医院挂了妇科门诊。医生说,“最好呢,住下来。”筱燕秋没有讨价还价,生硬地说:“我不住。”医生拿起了处方,龙飞凤舞,说:“先消炎,再忙你也得先消炎。先吊两瓶水再说。”利用取药的工夫筱燕秋拐到大厅,她看了一眼时钟,时间不算宽裕,毕竟也没到火烧眉毛的程度。吊到五点钟,完了吃点东西,五点半赶到剧场,也耽搁不了什么。这样也好,一边输液,一边养养神,好歹也是住在医院里头。
筱燕秋完全没有料到会在输液室里头睡得这样死,简直都睡昏了。筱燕秋起初只是闭上眼睛养养神的,空调的温度打得那么高,养着养着居然就睡着了。筱燕秋那么疲惫,发着那么高的烧,输液室的窗户上又挂着窗帘,人在灯光下面哪能知道时光飞得有多快?筱燕秋一觉醒来,身上像松了绑,舒服多了。醒来之后筱燕秋问了问时间,问完了眼睛便直了。她拔下针管,包都没有来得及提,拔完了针管就往门外跑。
天已经黑了。雪花却纷扬起来。雪花那么大,那么密,远处的霓虹灯在纷飞的雪花中明灭,把雪花都打扮得像无处不入的小婊子了,而大楼却成了气宇轩昂的嫖客,挺在那儿,在错觉之中一晃一晃的。筱燕秋拼命地对着出租车招手,出租车有生意,多得做不过来,傲慢得只会响喇叭。筱燕秋急得没病了,一个劲地对着出租车挥舞胳膊,都精神抖擞了。她一路跑,一路叫,一路挥舞她的胳膊。
筱燕秋冲进化妆间的时候春来已经上好妆了。她们对视了一眼,春来没有开口。筱燕秋上课的时候关照过她的,化上妆这个世界其实就没有了,你不再是你,他也不再是他,——你谁都不认识,谁的话你也不要说。筱燕秋一把抓住了化妆师,她想大声告诉化妆师,她想告诉每一个人,“我才是嫦娥,只有我才是嫦娥!”但是筱燕秋没有说。筱燕秋现在只会抖动她的嘴唇,不会说话。此时此刻,筱燕秋就盼望着西母娘娘能从天而降,能给她一粒不死之药,她只要吞下去,她甚至连化妆都不需要,立即就可以变成嫦娥了。西母娘娘没有出现,没有人给筱燕秋不死之药。筱燕秋回望着春来,上了妆的春来比天仙还要美。她才是嫦娥。这个世上没有嫦娥,化妆师给谁上妆谁才是嫦娥。
锣鼓响起来了。筱燕秋目送着春来走向了上场门。大幕拉开了,筱燕秋知道她的嫦娥这一回真的死了。嫦娥在筱燕秋四十岁的那个雪夜停止了悔恨。死因不详,终年四万八千岁。
筱燕秋回到了化妆间,无声地坐在化妆台前。剧场里响起了喝彩声,化妆间里就越发寂静了。她望着自己,目光像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筱燕秋一点都不知道她做了些什么,她像一个走尸,拿起水衣给自己披上了,然后取过肉色底彩,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地往脸上抹、往脖子上抹,往手上抹。化完妆,她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穗、带头套,最后她拿起了她的笛子。筱燕秋做这一切的时候是镇定自若的,出奇地安静。但是,她的安静让化妆师不寒而栗,后背上一阵一阵地竖毛孔。化妆师怕极了,惊恐地盯着她。筱燕秋并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拉开了门,往门外走。
筱燕秋穿着一身薄薄的戏装走进了风雪。她来到剧场的大门口,站在了路灯的下面。筱燕秋看了大雪中的马路一眼,自己给自己数起了板眼,同时舞动起手中的竹笛。她开始了唱,她唱的依旧是二簧慢板转原板转流水转高腔。雪花在飞舞,剧场的门口突然围上来许多人,突然堵住了许多车。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挤,但没有一点声音。围上来的人和车就像是被风吹过来的,就像是雪花那样无声地降落下来的。筱燕秋旁若无人,边舞边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在叙事方面有独特之处,将人和戏巧妙结合,为人设戏,以戏写人,人与戏彼此叠映,相互阐释。
B. 小说结尾记叙了筱燕秋在风雪中路灯下轰轰烈烈的“演出”,旨在表现她艺术的高超和自负的个性。
C. 小说细致入微地记叙、描写了筱燕秋自己化妆的情形和动作,符合人物身份特征,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D. 小说通过筱燕秋闯进化妆间后和春来“对视了一眼”这个细节,微妙地揭示出这对师生之间的矛盾纠葛。
【2】文中有三处关于“风雪”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嫦娥”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描写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明宋荣子能够看淡世间荣辱,不受外界评议或者影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学习不可以停止的重要意义。
(2)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秦蜀隔绝的情形,交代了两地不能交通的原因。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自勉。
(2)《<论语>十二章》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表达的意思相似并成为后世儒生修身养德的座右铭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总结无形的东西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用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4)《大学之道》中,写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五石之瓠》中庄子直接批评惠子见识不通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6)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免于步行,但还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因为他“____________”;只有做到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__________”遨游于无穷的境域,才算逍遥。
(3)《观刈麦》中贫妇人携子劳作,是为了“____________”;诗人不事农桑,却不仅口粮充裕,还有“____________”,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让人唏嘘慨叹。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万事万物;“___________”是说通过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3)《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做人、写文章,既不可过于直白,也不可过于造作,否则用《论语·雍也》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2)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就不缺英雄的民族,巍峨的喀喇昆仑见证了祁发宝等英雄誓死保家卫国、勇往直前的英雄壮举,充分印证了《论语·子罕》中的“________”。他们的思想境界用《礼记·大学之道》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子>四章》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常事物,老子发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5)《<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与《劝学》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含义一致,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
(6)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7)《<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一个对自己事业追求执着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
10、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本诗尾联用了庄子“鲲鹏”的典故,下列对其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此典故是对《逍遥游》中“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语句的化用。
B.“鹏”鸟是由“鲲”鱼变化而来的,诗人借用典故,意在借鲲鹏的变化无常强调世事难料。
C.漂泊流离的诗人夜泊岳阳楼下,由波涛汹涌的洞庭湖联想到庄子笔下北海鲲鹏变化的典故。
D.大鱼“鲲”、大鸟“鹏”这些宏大的物象构成了诗歌意境的一部分,为抒发壮志作了铺垫。
E.诗人使用典故,含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虽年迈多病,但是报国之志高远且临危弥坚。
【2】请赏析颔联中“翻”和“洒”的精妙之处。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举兵而向京都,欲以诛卓。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靖惧诛,奔伷。伷卒,依扬州刺史陈袆。袆死,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
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岸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既至交趾,交趾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或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耳。”
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B.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C.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D.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旧时以姑母、姨母或舅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轻者为从弟。
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
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3】下列对原文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并有人伦臧否之称 评论
B.排摈靖不得齿叙 一起讨论
C.各举兵而向京都 表修饰
D.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dot##有旧 有交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协,受到排挤,生活艰辛。
B.许靖仁义宽厚,慷慨善施。他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他们。
C.许靖临危不乱,先人后己。避难交州时,他让随从及亲属先走,自己最后离开,在场的人莫不赞叹。
D.许靖奇伟不凡,才干盖世。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5】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2)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6】董卓专权后,让周毖和许靖掌管官吏的升降一事,后来周毖被斩首,而许靖却得以保全性命,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沙粒进入蚌体内,蚌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的营养把沙粒包围起来,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脚上吸血,野马觉得很不舒服,但又无法把它赶走,于是就暴跳狂奔,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而死。事实上,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根本不足以致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