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 ① 两场截然不同又互相关联的运动——新文化运动(1915年)和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的戏剧性组合。新文化运动不是文艺复兴历史的返回和重构, ② 以西方为参照尺度、以历史进步为诉求的意识形态革命。它 ③ 一场单纯的语言学手术,最终则演变成激进的文化革命风暴。新文化运动 ④ 一场以民族的自我批判为逻辑前提的全球化运动,遵循的是文明的开放、趋同和人类的公共性原则。五四运动最初是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行为, ⑤ 在俄国革命和巴黎和会的双重影响下,演变成了更加广泛而汹涌的民族主义思潮。它遵循的 ⑥ 自丑、收缩、排外和民族主体性原则。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不过是 | 相反是 | 起初是 | 根本是 | 最终则 | 又是 |
B | 是 | 相反是 | 原来是 | 根本是 | 而后则 | 是 |
C | 不过是 | 而是 | 起初是 | 本质是 | 最终则 | 又是 |
D | 是 | 而是 | 原来是 | 本质是 | 而后则 | 是 |
A.A
B.B
C.C
D.D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
B.清华人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期望与嘱托,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推动清华大学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奏响了百年清华发展史上最华美的乐章。
C.我们要义正言辞地告诫日本某些当政者,如果你们对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强烈抗议总是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D.进入高中以来,班主任对我们的关心无所不至,从学习到生活,到娱乐处处关怀着我们。
3、(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物种起源》绪论(有删节)
达尔文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在 1837 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五年的工作之后,我写出若干简短的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的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用少数事实来做说明。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出一些与我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然而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最近十五年来,他以丰富的知识和优秀的判断力多方面地帮助了我。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他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的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
我把“摘要”的第一章用来专门讨论“在家养情况下的变异”。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并且,同样重要的或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的“选种”在累积连续的微小变异中,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然后,我要讲一讲物种“在自然状况下的变异”。每一物种的个体比可能生存的多得多,因此各生物间便经常不断地发生生存斗争。任何生物如果能以任何方式发生有利于自己的,纵使是微小的变异,它在复杂的而且时常变化中的生活条件下,将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它自然地被选择了。“自然选择”几乎不可避免地使改进较少的生物类型大量“绝灭”。
谁能解释为什么同一物种分布得广远而且繁多,而另一个近似物种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然而这些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们决定着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现在的安全,并且我相信也决定着生物未来的命运和变异的趋向。我毫不怀疑地主张,许多自然学者直到最近还保持着的和我以前所保持的观点——每一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那些属于所谓同属的生物都是另一个并且一般是已经灭绝的物种的直系后代。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物种变异的原因除了气候、食物等等外部条件外,还有遗传变异的因素,比如“选种”;选种不属于“在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B.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只有发生了哪怕是微小的变异的生物类型才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从而避免大量灭绝。
C. 啄木鸟的脚、尾、嘴及舌能巧妙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与其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发生了有利于自己的微小的变异有关。
D. 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物种分布得广远而且繁多,其未来命运和变异的趋向将良性化发展。
【2】结合文中实例,说说你对画线句(“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的理解。
【3】达尔文《物种起源》纲要的完成,具体可归因于哪些重要因素?请简要概括。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2)周邦彦《苏幕遮》中,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叶荷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以诗笔行文,书写桃花园内观桃花,频传酒杯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
5、背诵默写。
(1)人穷则反本,____________,未尝不呼天也;____________,未尝不呼父母也。
(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3)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城落日斗兵稀。
(4)铁衣远戍辛勤久,____________。少妇城南欲断肠,____________。
(5)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吴质不眠倚桂树,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
(7)《书愤》中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江山,派遣精兵良将驻守军事要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10)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受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理想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李世民说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与《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在求学过程中应做到及时解惑,其中体现教师解惑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两个对仗工整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展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重从人们的主观感受侧面描写阿房宫错综复杂的建筑特点。
8、名篇名句默写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______”;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1】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2】,论功还欲请长缨【3】。
注释:【1】蓟门:在今北京西南,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2】投笔吏:西汉时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终以功封定远侯。【3】请长缨:西汉时终军曾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常被用来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指燕地。“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客”指远道而来的诗人自己。
B.“箫鼓”一句与《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在讽刺将士在营帐中寻欢作乐。
C.“海畔”一句突出了蓟门关独有的地理优势,一个“拥”字形象地写出了蓟门关被大海、高山环绕的情状,极富感染力。
D.全诗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着力勾画边关的山川景象;紧扣一个“惊”字,抒望中所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2】本诗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种手法的是( )
A.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李白《将进酒》)
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3】明代桂天祥在《批点唐诗正声》中评价此诗有“壮健之气”,是说此诗气势雄壮,充满豪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上述评价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菜园院佛殿记
曾巩
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
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①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注:①捃摭:采取,采集。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菜园有籍于尚书 籍:登记
B. 而即其处立寝庐 即:立即
C. 期月而用以足 期:整、满(年、月)
D. 为教化之渐 渐:熏陶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B. 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C. 遂以医取资于人 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D. 及其任天下之事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佛殿的菜园原来是一片荒地,草木满地,牛羊践踏,也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屋。
B. 菜园院佛殿主要是僧众们向民间化缘募捐建成的,是菜园院耗资最多的建筑。
C. 佛法之所以被天下人推重,就在于他们善于注重细节,愿意接受一切赞助。
D. 作者写这篇记,不单表彰了佛家的才智,也反思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根源。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
(2)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3)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5】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0月1日,辽宁有网友向警方举报,一辆张贴日本国旗和军旗、“支那制造”“武运长久”等辱华字样的私家车行驶在街头。车主张某被警方查获时,竟表示不知道“支那制造”“武运长久”为何意。警方向其解释并表示:“你伤害的是全中国人民的感情,不抓你对不起全国人民。”
材料二:近日,电视剧《功勋》热播。该剧讲述了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的真实故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书写英雄的爱国心和报国志。
假如班级要举行一场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的班会课,请你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和自身实际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进行交流。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