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天津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在民间不断传播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性。这种________不是展示和陈列,而是“文化育人”的生长力和感染力,一定在大众的成长中留下过深刻的________。央视最新推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将音乐和文学、传统和时尚、欣赏和鉴赏都进行了高度统一。透过它,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颗珠子在闪光,从谭维维的《墨梅》到尚雯婕的《木兰诗》,风雅高洁的中国风骨,在中西合璧的音乐混搭之下强塑起________的中国乐派,彰显着一股________的大国气象,让观众为之心潮澎湃,就像“歌”与“诗”的一出出时代交响。

    A.给养                    记忆                    声势浩大                    波澜壮阔

    B.滋养                    印记                    大气磅礴                    海纳百川

    C.滋润                    痕迹                    气贯长虹                    百川归海

    D.润泽                    印象                    包罗万象                    气吞山河

  • 2、下列各每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领到这个课题后,马上组织课题组成员每天废寝忘食地工作,唯恐辜负了领导的信任,半年下来,瘦了十一斤。

    ②最近连续几日暴雨,导致附近几个县区山洪暴发,乡镇河被淹没,民房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组织教灾。

    ③歹徒自以为做得很巧妙,其实破绽不少,警方把歹徒所留下的一些线索拼凑了一下,按图索骥,根快就将他们全都拿归案。

    ④粉丝们希望了解他们偶像的更多生活趣事,然而这位大明星在面对记者对她家庭关系的提问时,总是讳莫如深,避而不谈。

    ⑧杨老师喜欢旅游,他经常在高山景行中流连忘返,拍下了许多风景照片,回来展示给我们看,让我们惊叹不已。

    ⑤相互沟通、彼此信任是构理和谐社会的基础,如果人人都以邻为壑,互相猜疑,互不信任。那么建立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荤腥 咳嗽 赚钱 篷头赤脚

    B.雏菊 嬉笑 旗帜 闬闬细雨

    C.裸体 廉价 蹒跚 人事沧桑

    D.颤抖 感慨 嫦娥 金璧辉煌

  •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或师焉,或不焉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失其所与,不知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三星Note7手机爆炸原因依然扑朔迷离,洗衣机炸裂事故风波再起。美国已发生730起洗衣机顶盖炸裂事故,9人因此受伤。

    ②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③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④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⑤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相待

    ⑥公司成立这么久,你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说你马齿徒增也不为过。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④   D. ④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达到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

    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

    (摘编自《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7年4月18日人民网)

    材料二:

    近日,互联网图书巨头当当网发布了《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称手机等电子阅读已成一种新潮。

    搭乘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你都会有一种感觉:电子阅读的时代真的来了。无论是在飞机还是地铁,或是拥挤的公交上,你都能看见捧着手机、平板电脑和kindle在阅读的人。

    电子书的阅读风潮是难以忽视的。在电商巨头亚马逊上,同样一本新书,购买电子书和购买纸质书的差价甚至能达到10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电子书,

    去年4月,我国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阅读率稳步上升为57.8%,其中提升尤快的是“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比上年度提高了9.8个百分点,41.9%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报纸和期刊阅读率的持续下降。

    (摘编自《中国人阅读地图》,2015年1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一深一浅两种阅读路径,并没有随着传播技术的提升、书籍载体的变迁而并轨,而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渐行渐远。甚至,浅阅读更胜一筹了,阅读碎片化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比如,长篇深论不受待见,“微言大义”颇有市场。大部头的论著不时兴了,人们只愿意读简短的信息,喜欢段子,热衷看“一张图读懂……”我们最爱用的微博每条只有140 字,常上的微信,转发量很大的也多非万字平戎策。如果想了解一下基因的相关知识,很多人只会百度一下,不会专门去阅读《自私的基因》这样的科普著作。

    诚然,零珠散玉也有价值,但阅读求知若一味追求省事的话,大脑沟回会变浅的。因此,给阅读做好加减法,势在必行。

    加什么呢?增加深阅读的比例。其实,用什么阅读不是核心,真正的读书人是不在乎书的形式的,不管是印在纸上,还是映射在手机屏幕上,只要它还是《论语》。电子化不一定让阅读变浅,关键是所读文本浅不浅。抱着纸书看穿越小说,跟捧着手机看人文经典,收获能一样吗?

    减什么呢?减掉附加在阅读上的功利性、实用性目的。虽然不必尽除,但起码别一看《孙子兵法》就想着怎么拿它赚钱。有学者呼吁大家多读无用之书,就是针对我们太奔着实用而去、碎片化截取信息的时弊。多看无用之书,方成大用,这也是辩证法。

    做到这两点,让阅读真正回归为一场享受,全民阅读才有可能形成无处不在的氛围,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创新力量的增加、道德力量的增强,也就不再是遥远的话题了。

    (摘编自《让阅读回归为享受》,2014年4月23日《解放日报》)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表显示,在过去的八年里,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与成年手机阅读接触率均持续上升。

    B. 2014年以来的三年,我国成年国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都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了距离。

    C. 在报纸和期刊阅读率的持续下降时,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却上升尤快,这可能与现代社会快节奏有关。

    D. 随着传播技术的提升、书籍载体的变迁,数字化阅读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纸质化阅读的方式将会被取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手机阅读增速加快的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B. 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数字化阅读的方式与传统报纸和期刊阅读的方式相比,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C. 在当下,深浅阅读两种路径渐行渐远,浅阅读更加流行,作者因浅阅读碎片化的特点,对其持否定态度。

    D. 让阅读成为享受,形成全民阅读的氛围,就容易实现文明程度的提高、创新力量的增加、道德力量的增强。

    E. 三则材料都关注数字化阅读方式,因其用网络、手机等阅读,常被看作浅阅读,但作者对此看法不认同。

    3怎样看待数字化阅读这种新型阅读方式?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诗圣杜甫,在书写客人到来的喜悦之时,也暗示了家境之贫寒、生活之孤寂,如“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爱国诗人陆游,在书写生活的闲适之时,也暗示了郁闷与惆怅之情,如“矮纸斜行闲作草,____________”。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思想内核却相似。

    ②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汲取古人的智慧,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告诫我们“____________,而臆断其有无”是不可以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我们“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成语“沧海一粟”是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演化而来。

    ④语文老师在批阅作文时,面对学生毫无修饰或者过于浮夸的语言,引用了《论语》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批语,引导学生写作要“文质彬彬”。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代青年要攀登知识和创新的高峰,就离不开不言苦、不畏难的进取精神,既要志向远大,也要意志坚强,如《论语·泰伯章》中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李白以殷切的语气询问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他对友人西行道路艰难的担忧。

    (3)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以“折柳”这种极具东方韵味的方式送别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让人想到了古诗词常以“柳枝”寄情,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冥然兀坐,________________

    (3)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鸿门宴》中,樊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用“云”作比喻,表明对待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富贵的态度。

    (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了古代的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老师和学生各有专长,可以互相学习的原因。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与舟为喻来写大鹏南飞要有所凭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下列小题。

    [双调]沉醉东风·柴炭行

    (明)陈 铎

    守行市随时不肯,躲奸猾漏税抽分。逢寒长价钱,遇缺无分论,欺负杀冻饥穷民。但愿残冬暖似春,教那厮折本。

    (注)①随时不肯:始终不肯让价。  ②分论:分辩说理。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古体诗

    B.小令

    C.近体诗

    D.诗余

    2对本作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柴炭商坚守商品价格,维持着市场稳定。

    B.遇上天气寒冷,柴炭商们还要趁机涨价。

    C.柴炭商想尽办法欺压甚至杀害穷苦百姓。

    D.作者希望冬天温暖如春,好让柴炭受损。

    3本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语言风格颇为统一,相得益彰,请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洞庭游记》序

    明 文震孟

    游有四快,而天时之宜,风月之美,眺览之奇不与焉。游当茹素之期,不以酒肉丝竹尘点山灵,一快也。又当沦弃之日,山中好事之家,无相物色者,草衣衲侣,游乃益清,二快也。穷林屋之胜,至于烟迷径绝,田夫野老,惊相告语,奔走救援,此犹足以征人心焉,三快也。以余耳目所及之名公,若冯元成先生游记遍天下,独遗几席之洞庭。至张伯起、周公瑕、王百谷,皆未尝泛石公、龙渚之棹。惟赵隐君凡夫仅一至____。其他游者不能记,记者不能尽。即弇州之文,亦似寥寒未称。而孟长雄词伟藻,直与缥缈、莫厘争高竞爽,吞今掩古,光怪陆离。将使后来游者,遂可无言绝响,不必先结一记游之想,以挠其登高临深之天趣,四快也。

    ②昔人有言,山水之神情,恒与幽人畸士相亲昵。然非言语文章之妙,不足以发潜而疏远。今间询之楚人,武昌赤壁,仅一培塿;而柳州遗迹,按图索之,殊不相当。独以两公文在,儿与五岳四渎并垂声于宇宙。文人不遇,岂非山水之甚幸哉!况洞庭灵奇,夙标震旦。惟护之以风涛,布之以险阻,即具逸情远胜者,亦未能时时酬对。一朝不偶,相得益彰,山灵恺豫,又复何如!不啻吾所称“四快”而已。

    ③余接摈废以来,屏栖深谷,云封烟绕。门前寸步,便如黔蜀万山。洞庭之游,日与孟长期,而今竟先我矣。览兹游记,固深快之,而亦深妒之,终乃深幸之。幸我虽未游,而孟长已游,他日虽游而已,不必记游也。

    【注】①洞庭:指江苏太湖中的洞庭东山和西山。②文震孟:苏州人,忤魏忠贤意,遂归。③石公:太湖边的山名,在太湖边。龙渚,指太湖。④赵隐居凡夫:隐士赵凡夫。⑤弇州之文:指明代王世贞的诗文。⑥姚希孟,文震孟的外甥。⑦缥缈:山名。莫厘东洞庭山。⑧培塿:小山丘。⑨五岳四渎:泛指大山名川。⑩不偶:命运不好。恺豫:祥和快乐。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B.   C.   D.

    2概括“游有四快”的内容。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间接地去询问楚地的人,三国时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地图去找,也很难找到。

    B. 如今偶尔地去询问楚地的人,苏轼笔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的文化遗迹,按照地图去找,也很难找到。

    C. 如今间接地去询问楚地的人,三国时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按照他文章所写去找,实地也与文中描绘不相称。

    D. 如今偶尔地去询问楚地的人,苏轼笔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柳宗元文章所写去找,实地与文中描绘不相称。

    4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今年春节,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经典咏流传》“燃”遍朋友圈。中国文化符号的经典之作,被虔敬用心地重新演绎。经典和流行有机结合,音乐与诗词酣然重逢,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更喜悦的体验。

    材料二:去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梦莲诗话》一书,揭示古诗与人生的八个奥义,即立志、达道、雅正、无邪、仁义、化育、归真和济世。

    材料三:2018年4月,华南中学面向全校同学举办了首届“清韵杯”诗词创作大赛,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诗歌传统。要求来稿内容以反映当下生活为主,形式必须为旧体诗词。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以“与诗同行”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