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针对“最后100米”难题,杭州大力推动智能快递箱布点建设,探索“网订店取”“店订店送”等创新型社区电商经营业态,直接打通生产企业和社区便利店,为消费者提供体验、物流、购物、金融、售后等“一站式”服务。
杭州是全国首批5个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市商务委(市粮食局、跨境综试办)就在电商物流协同发展解决“最后100米”上做了很多探索与实践。杭州合理布局空港物流园区、大型物流快递配送园区、分拨中心、仓储中心、集散中心、“仓配一体化”快件处理中心的建设,以提高配送效率,解决跨区域配送所造成的效率低、成本高、速度慢等问题。
A.创新经营模式促进电商发展。 B.杭州积极破解电商物流配送难题。
C.杭州合理布局提升配送效率。 D.物流“最后100米”难题亟待解决。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________;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________。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________。
A.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B.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在坚守和放纵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C.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D.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在坚守和放纵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3、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 舅,指丈夫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 字,古人往往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D. 除,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
4、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信:信用
B.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 ) 微:暗中
C.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贼:祸害
D.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 幸:希望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面对棘手的问题,是派富有工作经验但魄力略显不足的老王去调解呢,还是让敢于担当但经验不足的小张去处理,张部长一时有些__________。
②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如果我们__________,不能及时通过有力的政策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那将是很危险的。
③当改革进入到必须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阶段时,什么困难都可能遇到,这时候需要的是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精神,决不能__________,犹豫彷徨。
A.瞻前顾后 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B.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瞻前顾后
C.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
D.举棋不定 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6、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
刘瑜
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文革期间,当学生们用皮带抽打老师、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资派”时,也有很多围观群众感到不忍,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
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解放前为理想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革命家,解放后却在屡次政治运动中保持沉默、随波逐流,很难说仅仅是因为贪生怕死,更多的恐怕是因为他们害怕被革命队伍抛弃,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孤儿”。
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声呐喊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那触目惊心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的事实,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生活中那些不合理的事实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的相互拥抱中越长越大。
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但我们要直视沉默。直视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我们尽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当社会中那些不合理的事实在沉默中越长越大,最终变成触目惊心的悲剧后,我们还会沉沦于天下太平的幻觉,信奉“沉默是金”的准则吗?
(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3】沉默为什么是社会的悲剧?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发出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某句话印证了这个观点。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苏轼《赤壁赋》中描写秋天爽朗澄清的江面之后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了诗人劝酒吟诗的情景。
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形、声两个角度描写军营中夜晚与拂晓的两个典型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先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____,____”,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2)屈原《离骚》中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有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的两句是“____,____”。
(3)王之涣曾写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路”诗句,而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_。(《论语》)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先对刘裕曾经居住的街巷进行描写,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当年刘裕的英雄气概。
(2)《赤壁赋》中,苏轼先写出曹操兵力的强大气势,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八字勾画出曹操本人“一世之雄”的形象,显得格外饱满,有立体感。
(3)杜甫的大量诗作饱含着对天下百姓疾苦的关怀,如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对天下“寒士”的关切,令人景仰。
12、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愁”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主题,愁在心底,诉诸笔端。如苏轼借主客问答,抒发了人生短暂之愁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赤壁赋》);陆游情深难已时抒发了书信难传之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莫!莫!”(《钗头凤》);辛弃疾在傍晚听到凄苦的鸟啼时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愁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3、松滋渡望峡中①
唐刘禹锡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②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③。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④外是荒台。
注:①刘禹锡被贬出京期间,曾担任朗州司马、夔州刺史。多次往返均经松滋渡。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②梦渚:云梦泽中的小洲。③秦灰:秦将白起攻楚时,曾火烧夷陵。④永安宫:在白帝城内,为刘备托孤之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一句写作者站在松滋渡,眼前所见的是微微冷雨洒在凌寒的梅花上,意境清冷;第二句写作者望向无边的天际,只见雪花飘扬,雪花化水奔涌而来。
B.第五句“巴人泪应猿声落”化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船客的哀愁。
C.第六句“船从鸟道回”则明从“望”字着墨,以船夫的艰辛和三峡的迂回曲折写百姓之苦。
D.尾联作者因遥望而生联想,由巫山十二峰和永安宫,想到巫山神女和刘备托孤。
【2】有评论说这首诗颔联最为精彩,最是体现作者创作风格,请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乙)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中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好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明 张溥《宋史论》节选)
(丙)
若乃于三代留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清梁启超《王荆公》节选)
(注)①二帝三王: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②三代:夏商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器然丧其乐生之心
B.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C.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器然丧其乐生之心
D.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熙宁”,宋神宗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每位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如唐玄宗年号有天宝、开元等。
B.“三司”,古代官职名。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专掌国家的财赋,都由朝廷重要的大臣掌管。
C.“领”,兼任,指以本官兼较低职,同样意思的还有“判”“权”等,而“摄”指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D.“荆公”是对王安石的尊称,因他曾被封为荆国公。古代对平辈或长辈也可称“字”表尊敬,如“王介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思维敏捷,志向远大。他写文章下笔如飞,文章精妙让人叹服;立有改变世事、风俗的志向,坚持变法。
B.王安石刚愎自用,固执已见。遇事不管对与错,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宰相时,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
C.乙文中韩琦曾明确指出王安石不可担任宰相,神宗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明代张溥认为这是宋氏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D.甲文主要通过叙述人物言行来突出王安石的特点,乙文主要引用朱熹之言来褒贬他,而丙文用克林威尔做类比来评价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2)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5】朱熹和梁启超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淮阴侯。曾食依漂母,也曾受胯下之辱。秦末,韩信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多次为项羽献计却不被采纳。转投刘邦,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并最终为刘邦打败项羽,取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刘邦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韩信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韩信、刘邦和项羽三人,你对哪个人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