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市在( )时期为南诏、大理国的中心区域。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E.清代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忧伤以终老 ②人生几何 ③譬如朝露 ④沉吟至今 ⑤枉用相存 ⑥开荒南野际 ⑦复得返自然
A.①④⑥⑦ B.②④⑤⑦ C.①③⑥⑦ D.②③⑤⑦
3、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文会友”是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
B.古代祭祀或举行典礼,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虔诚庄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
C.“八股文”是汉代和明朝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
D.“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亲情是血肉之情,亲情是无私的,是不计名利的。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山水相依,永不分离。父爱严峻得像高耸的山峰,而母爱温柔得像清澈的河水。
B. 细雨交织,竹林婆娑,山青水秀。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宁静;没有奸诈,只有简单。这份经大自然锤炼而来的静秘,却恰恰令人震撼。
C. 人无信不立,一诺千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朋友交往当坚守一个信字,即使是赴汤蹈火也要实现自己的诺言。
D.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倔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5、毛泽东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是指什么?( )
A.为之倾倒 B.舍生取义 C.屈身于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塘里的火一旦暗淡了,木炭的脸就不是红的了,而是灰的了。
我看见有两块木炭直立着身子,好像闷着一肚子的故事,等着我猜什么。
按照我们的习俗,如果在早晨时看见这样的木炭,说明今天要有人来,要赶紧冲它弯一下腰,打个招呼,不然就是怠慢了客人;如果是晚上看见直立的木炭,就要把它打倒,因为它预示着鬼要来了。现在既不是清晨也不是夜晚,要来的是人还是鬼?
正午了,雨还在下。安草儿走了进来。
安草儿不是鬼,但也不像人,我总觉得最后能和我留在一起的一定是神灵。安草儿走进希楞柱的时候,木炭倒下了,看来它真的是为他而生,为他而死的。
安草儿把一个桦皮篓放在我面前,那里面装着几样东西,是他打扫营地的时候捡到的:一只狗皮袜子,一个铁皮小酒壶,一方花手帕,一串鹿骨项链和几只白色的鹿铃。不用说,这是达吉亚娜他们早晨搬迁时遗落的。以往我们搬迁,总要把挖火塘和搭建希楞柱时戳出的坑用土填平,再把垃圾清理在一起深埋,让这样的地方不会因我们的住过而长出疤痕、散发出垃圾的臭气。这次他们离去,虽然提前几天就开始清点东西了,但清晨出发时刻到来的时候,他们还是显得有些慌乱。从他们遗落下来的东西来看,不仅人是慌乱的,驯鹿也是慌乱的,它们在互相挤蹭的时候,把铃铛都落在营地了。不过它们落得也是有道理的,帕日格对我说了,驯鹿要被圈进铁丝围栏的鹿圈,它们再也不能在熟悉的山间游走,那么鹿铃对它们来说又有什么用呢?那些戴着铃铛去的驯鹿,其实等于在脖颈下吊着个哑巴。
那只狗皮袜子一看就是玛克辛姆的,它是那么的大,只有玛克辛姆的大脚才能穿得。铁皮小酒壶是拉吉米的,清晨时我还见他对着它的嘴儿喝酒,他边喝边“呜噜噜”地叫,好像很快乐,又好像很难过,让我想起老达西的叫声。拉吉米丢了酒壶,到了布苏还不得急啊?拉吉米一急,西班可要遭殃了,他会拿西班出气的。不是没来由地骂他,就是往他身上扔石子,说要把西班砸死。布苏是个城镇,兴许不那么好捡石子,这样拉吉米就不能打西班了,只能骂。骂又不伤皮肉,西班就不会那么受罪了。那块花手帕,是帕日格的,他最喜欢鼓捣女孩子用的小玩意,我就见他曾把这块手帕包在头上,脑袋一顿一顿的,“嗨嗨”大叫着跳舞,就像啄木鸟在“笃笃”地啄树。帕日格从小就喜欢跳舞,他原来跳的舞很好看,腰和脖子晃得不那么厉害,可能在城里晃荡了一年回到山里后,他的舞就没法看了,他的腰乱扭着,脖子前后左右乱转,让我觉得他的脖子只剩下了一根筋,我最受不了他跳舞的时候故意哑着嗓子“嗨嗨”地叫,他明明有清脆、透亮的嗓子,可偏要把它弄哑了。那串鹿骨项链是柳莎的,她已经戴了好几十年了,是我的大儿子维克特亲手打磨,为她穿成的项链。维克特在的时候,柳莎天天戴着它;维克特死了以后,她只有到了月圆的日子才戴它,她戴着它是去月亮下哭泣。早晨离开的时候,我还见柳莎手里攥着这串项链,她一定是怕放在别处不安全,才亲手拿着的。想必搬迁时有几只驯鹿不肯上卡车,大家手忙脚乱地四处抓驯鹿,柳莎也跟着帮忙,就把项链给弄丢了。看来最不想丢的东西,最容易撒手离去。
安草儿往火塘里添了几块木柴,那是用风倒木劈出的柴火。我们从来不砍伐鲜树做为烧柴,森林中有许多可烧的东西,比如自然脱落的干枯的树枝,被雷电击中的失去了生命力的树木,以及那些被狂风击倒的树。我们不像后来进驻山林的那些汉族人,他们爱砍伐那些活得好好的树,把它们劈成小块的木柴,垛满了房前屋后,看了让人心疼。我还记得很多年前瓦罗加第一次路过一个汉族人的村落,看到家家户户门前摆满的木柴,他回来忧心地对我说,他们不光是把树伐了往外运,他们天天还烧活着的树,这林子早晚有一天要被他们砍光、烧光,到时我们和驯鹿怎么活呢?瓦罗加是我的第二个男人,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他看事情是有远见的。那天达吉亚娜召集乌力楞的人,让大家对下山做出表决时,我想起了瓦罗加的话。当我把桦树皮投向的不是妮浩留下来的神鼓,而是火塘的时候,我看见了瓦罗加的笑容。他的笑容在火光中。
安草儿给我的茶缸续上水,然后对我说:阿帖,中午吃肉。我点了点头。自从帕日格让安草儿像汉族人一样管我叫“奶奶”而不是“阿帖”的时候起,安草儿见了我就什么也不叫了。现在他大约想到那些叫我“额尼”“姑姑”和“波日根”的人都走了,而且没谁让他叫我“奶奶”了,他就可以叫我阿帖了。
如果说我是一棵历经了风雨却仍然没有倒下的老树的话,我膝下的儿孙们,就是树上的那些枝桠。不管我多么老了,那些枝枉却依然茂盛。安草儿是这些枝桠中我最爱的一枝。
安草儿说话总是格外简洁。他告诉我中午吃肉后,就去拿肉了。那是昨天吃剩的半只山鸡。下山的人们知道要彻底离开这里了,他们想在走之前跟我们好好团聚一次。那几天,玛克辛姆、索长林和西班天天出去打猎,可是他们总是空手而回。这些年山上的动物跟林木一样,越来越稀少了。幸好昨天西班打到了两只山鸡,索长林又在河汉用“亮子”挡了几条鱼回来,昨晚营地的篝火中才会飘出香气。玛克辛姆对我说,他们有天寻找猎物时看到了两只灰鹤,它们低低地飞在林间洼地上,当玛克辛姆要朝它们开枪的时候,被西班阻止了。西班说他们就要下山了,得把这些灰鹤留给我和安草儿,不然我们眼中看不到最美的飞禽,眼睛会难受的。只有我的西班才会说出这样心疼人的话啊。
我切了一片山鸡,放到火上敬火神,然后才撒上盐,用柳条棍串上它,放到火上烤。我和安草儿吃山鸡的时候,他突然问我:阿帖,下雨了,罗林斯基沟会不会有水了啊?
罗林斯基沟曾是一条水流旺盛的山涧,孩子们都喜欢喝它的水,然而它已经干涸了六七年了。
我对安草儿摇了摇头。我知道,一场雨是救不了一条山涧的。安草儿似乎很失望,他放下吃的,起身离去了。
我也放下了吃的,接着喝茶。看着那团又勃勃燃烧起来的火焰,我想接着讲我们的故事。如果雨和火这对冤家听厌了我上午的唠叨,就让安草儿拿进希楞柱的桦皮篓里的东西来听吧,我想它们被遗落下来。一定有什么事情要做的。那么就让狗皮袜子、花手帕、小酒壶、鹿骨项链和鹿铃来接着听这个故事吧!
【注】节选自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部正午”》。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首长妻子的自述口吻,进述了这个弱小民族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希楞柱”,鄂温克族人过流动性狩猎生活时住的蓬子。
人物 | 介绍 |
“我” | 年届九旬,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 |
拉吉米 | 拉吉达(“我”的第一任丈夫)的弟弟,善吹奏口弦琴木库莲 |
西班 | 马伊堪(拉吉米捡到的女儿)的私生子 |
瓦罗加 | 酋长,“我”的第二任丈夫,爱写诗,1974年死于黑熊 |
玛克辛姆 | 鲁尼(“我”的弟弟,于康德五年(1938)年娶妮浩)儿子,1964年夏出生 |
达吉亚娜 | “我”的女儿,1946秋出生,1967年嫁给索长林 |
索长林 | 达吉亚娜丈夫,鄂温克族神枪手 |
柳莎 | 马粪包(矮胖酒鬼)之女 |
安草尔 | “我”的孙子,与优莲结婚,生下双胞胎帕日格,沙合力 |
妮浩 | 鲁尼妻子,后做了萨满教女巫,1998年大兴安岭火灾,她跳神求雨而死 |
【1】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鄂温克族习俗中,木炭直立预示吉祥,木炭倒下代表不祥。安草儿进来时虽然木炭倒下了,但因为安草儿就是神灵,木炭为他而生为他而死。
B.对驯鹿要被圈进铁丝围栏的鹿圈,帕日格跳舞等情节的讲述,表明“我”对下山定居新生活的反感,抗拒,也表明“我”思想的保守落后。
C.“看来最不想丢的东西,最容易撒手离去”,是说柳莎帮大家四处抓驯鹿时把项链给弄丢了,与亡夫告别,也与旧生活告别。
D.对汉族人烧活着的树深感忧心,搬迁时总要把挖的坑填平,清理深埋垃圾,阻止朝灰鹤开枪等事情,表明鄂温克族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将回忆、历史,幻想穿插于现实之中,这种打乱时空的叙事结构使故事情节奇谲多变。
B.文本运用第一人称叙事,带有一种自然状态的自我交流的特征。这种叙事视角带有一种随意性,同时也强化了读者在阅读方面的某种自主性。
C.文本中如“希楞柱”“阿帖”等用语,具有乡土特色又带来陌生化的效果;笔墨细腻,语言沉静婉约,具有散文化的特色。
D.文本末段“听厌了我上午的唠叨,就让安草儿拿进希楞柱的桦皮篓里的东西来听吧”具有呼应“上部清晨”开启“中部正午”的作用。
【3】请简要分析概括文本中“我”的形象特点。
【4】《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又颇具现实感的世界。《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呈现出一种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请结合以上文字,谈谈你对文本“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理解与认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同时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生命短暂、个体渺小之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写白居易和友人探寻琴声,琵琶女欲答话却又迟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短歌行》中,曹操借用典故,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自己渴望像周公那样接纳贤才,使天下贤才都能心悦诚服地归顺。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人善借“落木”来表达对人生哀思的体味,体现出民族独特的抒情和思维方式,如“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⑵春冬之时,则 _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⑶ 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⑷座中泣下谁最多? 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⑸人间如梦, 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想当年,金戈铁马, 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吾生也有涯, _________________。(《庄子•养生主》)
⑻刑天舞干戚, _________________。(陶潜《读山海经》)
10、名句名篇默写
(1)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诗云:“______________,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果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移居》)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星星来比喻镜子,既贴切又形象。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对上文赤壁壮丽的景色进行了概括性描写,又引出了下文对周瑜的追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长安遇冯著①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②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③花正开,飏飏④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①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②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③冥冥:悄然。④飏飏: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
B. 首联真切地写出了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情景。
C. 颔联中,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D. 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鬓发又生出不少,意在勉励冯著还处盛年,大有可为。
【2】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曰:“彼众我寡,其若之何?” 韶曰:“所谓众者,得众人之死;强者,得天下之心。尔朱狂狡,行路所见,裂冠毁冕,拔本塞源,邙山之会,搢绅何罪?兼杀主立君,不脱旬朔,天下思乱,十室而九。王躬昭德义,除君侧之恶,何往而不克哉!”高祖曰:“吾虽以顺讨逆,奉辞伐罪,但弱小在强大之间,恐无天命,卿不闻之也?”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以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即令韶镇邺。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世祖自邺倍道兼行赴救。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咸欲逆击之。韶曰:“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 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范等面缚,尽获其众。韶疾甚,先军还。竟以疾薨,谥曰忠武。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
B. 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
C. 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
D. 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搢绅”,即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文中即为此意。
B. “县男”是官名,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正五品曰县子,从五品曰县男”。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职位的大官死去。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死了母亲。
D. “忠武”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如诸葛亮被谥曰“忠武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韶颇有战略眼光。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B. 段韶深得高祖信任。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犹豫不决,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C. 段韶确能料敌如神。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 段韶十分吝啬钱财。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省部丞郎来家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2) 步人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尽管庖人不尽职,他也不必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代他人行事。(译自《庄子》)
材料二:
从前韩昭侯喝醉酒睡着了,掌帽官见他冷,就给他身上盖了衣服。韩昭侯睡醒后很高兴,问近侍:“盖衣服的是谁?”近侍回答说:“掌帽官。”韩昭候便同时处罚了掌衣官和掌帽官。他处罚掌衣官,是认为掌衣官失职;他处罚掌帽官,是认为掌帽官越权。不是不担心寒冷,而是认为越权的危害超过了寒冷。(译自《韩非子》)
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参加班级即将召开的读书交流会。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