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昆玉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______在两个旋臂之间,______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______像肥皂泡一样脆弱,______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

    A.即使  也  虽然  却 B.即便  也  虽然  但

    C.即使  也  尽管  却 D.即便  还  尽管  但

  •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A. 亦走也   无乃尔过与

    B. 此所谓战于朝廷   谷不食也

    C. 弃甲曳而走   齐乃出

    D. 狗彘人食而不知检 虎求百兽而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碎片化阅读早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与其把人们从手机、电脑前拉回到严肃的深度阅读,倒不如让读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提高阅读质量。

    B. 太原市建立商品住房预售许可审批与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相挂钩,严格控制悖离土地成本、开发建设成本的高价位商品住房入市。

    C. 我省拟对不按照旅游规划开发建设、造成旅游资源严重破坏或者长期闲置的,依法予以制裁或者收回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

    D. 连日来,海外舆论持续高度关注中国机构改革,普遍认为此次机构改革力度和范围都非常广,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老百姓的要求。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不合理低价游”等顽疾经常在整治之后又出现反弹,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地斩断灰色利益链条,以至于破除旅游市场潜规则造成的。

    B. 既然已选择了“脱欧”这条“双输”之路,欧盟与英国双方都必须展现政治智慧,努力做到好聚好散,不必避免“分手成冤家”的尴尬。

    C. 对西方智库关于南海问题的炒作,军事专家李杰表示,中国在自己控制的岛礁进行民用设施建设,域外国家尤其没有指手画脚的权利。

    D. 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约在10米左右,与此同时,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高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王朝不断改良粮食加工及储存技术,营建多种类型的储粮设施,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粮食储备调节机制。粮食储备作为农业生产及社会发展变革的调节器,可以用来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灾年的有效供给,同时将粮食储备以赈贷的形式发放,成为农民从事农业再生产的储备周转资源。首先,中央层级粮仓是仓廪系统的核心,存贮于官仓的粮食主要用于政权机构及军队的消费。集中存贮体现出国家对粮食进行统一调控、严格管理的需求,也是昭示国力的重要内容。其次,存贮于民间仓廪的粮食主要用于抵御灾害,保证百姓的口粮供应,分散存放体现出民间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方式。再次,以常平仓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粮食储备调节及相关思想,逐渐演化为国家统治的核心观念之一,为后世提供了积储备荒、调节粮食余亏的典范。可以说,中国古代仓廪制度经过长期的继承发展,逐渐演化成国家治理的核心观念之一,并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对维系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权稳定、改善人民生活功不可没。

    汉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两个强盛的中央集权王朝,也是农耕文明(仓廪制度)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储粮制度和技术也表现出不少共同的特征。

    汉唐时期都将粮食视为国家管控的战略物资,以国有官营的方式统一管理粮食调运、中转、分配。汉唐用以储备粮谷的官方和民间仓廪种类繁多,形成了仓、廪、庾、圈、窖等十余种仓储类型。各类型储粮设施遍布全国各地,对维系政权稳定、救荒赈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汉中期后,京城人口不断增长,边境连年征战,各方对粮食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据《汉书·食货志》载: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仓廪体系营建的核心在于解决粮食储存及保障品质安全,仓廪管理重点则需解决粮食在受纳、籴粜等方面的运作,从而进一步优化粮食资源在社会中的配置,并形成管理有效的运行体系。

    在继承先秦以来发展成就的基础之上,通过融合吸收外来建筑技艺,汉唐时期中国传统木构营造技艺日趋成熟与完善,并运用于粮仓建筑。汉代官仓中广泛采用了地面房式仓的做法,虽然唐代至今未有涉及地面房式仓的考古成果发现,但从宋刻唐太极宫图残石中对太仓的刻画描绘与留存至今的与唐代基本同期的日本正仓院中正仓的仓储形式,或能间接显示出唐代应也采用地面房式仓的储粮做法。

    汉唐时期的储粮形式中呈现出集中与分散、地上与地下交织并存的演进历程。汉唐以来形成了以常平仓、正仓、太仓、军仓为代表的官方集中存贮和以义仓、社仓为代表的民间分散存放现象。皇家仓廪因其重要性与规模性,承担了更为广泛的赈济职责;而民间系统则有效弥补了在官方难以维系时的不足,显示出对于百姓生活的保障属性。

    汉唐时期曾出现的由民间乡社所设的仓廪类型以义仓、社仓为代表。这些粮仓中有些具有半官方性质,有些则是以民间自组织的方式形成的乡间邻里互助储粮模式,带有赈贷性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民间储粮系统承担了为国分忧、纾解民困的粮食应急保障、储备赈济职能,弥补了官方储粮系统之不足,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维系了古代民间乡社稳定与百姓生活安康。

    (摘编自韩国河、王祖远《汉唐时期储粮制度和方式之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效的粮食仓储制度与储存方式,可以稳定市场价格、有效应对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不足。

    B.中国古代仓廪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发展,逐渐演化成国家治理的核心观念和制度安排之一。

    C.粮食在汉唐被作为战略物资,多种仓储方式和国有官营的管理保证了粮食受纳、籴粜等方面的运作。

    D.处于仓廪制度发展关键时期的汉唐关注粮食的储存、品质,形成了十余种仓储类型用以储备粮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解说中国古代储粮制度的形成和意义,然后讨论了汉唐时期储粮方面的共同之处。

    B.在讨论中国古代储粮制度时,文章从三个层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粮仓的重要作用。

    C.文章引用《汉书·食货志》,目的是论证仓廪体系营建的核心在于解决国家粮食储存问题。

    D.文章列举了汉唐以来形成的各种类型的粮仓,论证了汉唐时期储粮形式的多样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粮食集中存贮在官仓是昭示国力的重要方面,保证了政权机构、军队消费和百姓口粮的充足供应。

    B.虽然考古还没有发现唐代地面房式仓,但从多种旁证能证明汉唐时都广泛采用了地面房式仓来贮粮。

    C.义仓、社仓由民间设置,都具有半官方、半民间的性质,能有效地弥补官方储粮系统的不足。

    D.汉唐时通过建立有效的国家与民间粮食储备将国家收储、粮食赈贷、民间储存、乡邻互助等结合起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写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后,早晚只能听到猿鸟声的生活状况。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了两个涉及到两种生物的句子来说明“小年”的局限性,这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描绘小石潭边青树翠蔓生长茂密、随风飘摆的景象。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三径就荒,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群山万壑赴荆门,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 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表示自己对莲花情有独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作者乐以忘忧,不重视物质享受的精神。

    (4)《记承天寺夜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净,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3】   ,奚惘怅而独悲?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有两个描写满园春色、风光旖旎的诗句,这就是: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斥鴳不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3)《论语·重仁》中,孔子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要提高个人修养,就要时刻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得失。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从

    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杜甫在长沙所作。②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送我一颗珠子,仿汉乐府民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的格式。

    B.颔联中,珠子中隐隐有字,因为珠由泪点所成,所以从珠上想出“有隐字”。

    C.颈联中,下句用“俟”字呼应上句的“久”,表明将珠子藏在竹箱中的目的。

    D.本诗运用了鲛人传说,呈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是一首寓言式的讽喻诗。

    【2】作者是怎么从一颗小小的珠子逐步生发展开到忧民的情怀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衡少善文   属,连缀   B. 从容淡静   从容,沉着

    C. 公府不就  辟,召   D. 大将军邓骘其才  奇,以……为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才高世   长

    B. 无骄尚之情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C. 讽谏   徒吾两人在也

    D. 十年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有所不得已也

    3下列句子中,与“游于三辅”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徒见欺   B. 为击破沛公军

    C.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下列不是文段记叙的内容的一项是(   )

    A. 张衡博览群书,谦虚谨慎。

    B. 张衡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孜孜不倦,贡献卓越。

    C. 张衡具有不慕世俗虚荣的高贵品格。

    D. 张衡关心时事,忧国忧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海口市“90后”青年徐明祯获评2020年海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出身农村的徐明祯2016年担任海口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秘书长后,设计了海口市“椰青号”青年创业扶贫直通车活动,直通车深入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村青年的产业发展把脉号诊,送去政策、农技、金融、渠道、机遇、财务咨询等六大资源,实地考察近100个特色农业项目,惠及城乡创业青年2万余人,促进农产品销售超2000万元。

    有人说,像徐明祯一样有所追求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然而,生活中有人追求快乐,有人追求财富,有人追求健康,有人追求小家幸福,有人追求国泰民安。这些追求或高尚伟大,或平凡简单,却都实实在在。

    即将升入大学的我们又有怎样的追求?学校将举行以“追求点亮人生”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